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科学   4篇
  1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粉碎粒度对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以及肉鸡不同粉碎粒度饲粮对不同生长阶段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分为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阶段。前、后期饲粮分别采用1.5、2.0和2.5 mm筛片孔径进行粉碎,每个筛片孔径设4个重复。前期设3个组,1.5 mm组设24个重复,2.0 mm组设16个重复,2.5 mm组设8个重复;后期设6个组,将前期1.5 mm组平均分为3个组,2.0 mm组平均分为2个组,2.5 mm组不变,每组8个重复。结果表明:1)饲料的几何平均粒径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2.5 mm组的几何平均粒径显著大于1.5和2.0 mm组(P0.05);颗粒耐久性指数(PDI)、颗粒硬度和淀粉糊化度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5 mm组的PDI和颗粒硬度显著大于2.0和2.5 mm组(P0.05);随着筛片孔径的增加,各组饲料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1~21日龄时,2.0 mm组的21日龄平均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为最高。22~42日龄时,前期2.0 mm、后期2.5 mm组的42日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前期1.5 mm、后期2.5 mm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前期2.0 mm、后期2.5 mm组的生长性能最好。所以,肉鸡前期饲粮采用筛片孔径为2.0 mm、后期饲粮采用筛片孔径为2.5 mm进行粉碎,生长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2.
本试验旨在研究筛片孔径、调质温度、模孔直径的不同工艺参数组合对肉鸡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以玉米-豆粕型全价配合饲料为肉鸡试验饲粮,在相同配方及模孔长径比一致的条件下,设计3因素2水平(筛片孔径:2.0和2.5 mm;调质温度:70和80℃;模孔直径:3和4 mm)的肉鸡颗粒饲料加工试验,选用864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饲养试验共42 d,分1~21日龄和22~42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1)筛片孔径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以及调质温度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对颗粒硬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调质温度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筛片孔径和调质温度的交互作用以及筛片孔径、调质温度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对颗粒耐久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筛片孔径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对颗粒耐久性有显著影响(P0.05)。2)调质温度对1~21日龄肉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22~42日龄肉鸡末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3)肉鸡1~21日龄,筛片孔径、调质温度以及2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肉鸡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肉鸡22~42日龄,筛片孔径、调质温度和模孔直径的交互作用对肉鸡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综合得出:相同筛片孔径和模孔直径下,颗粒硬度和耐久性随调质温度升高有增大趋势;相同筛片孔径和调质温度下,颗粒硬度和耐久性随模孔直径的增大有降低趋势;肉鸡1~21日龄,筛片孔径选择2.0和2.5 mm均可,调质温度为70℃时肉鸡的生长性能极显著高于80℃时,且料重比显著低于80℃时;肉鸡22~42日龄,当筛片孔径为2.0或2.5 mm、调质温度为70℃、模孔直径为4.0 mm时肉鸡生长性能较高、料重比较低;肉鸡1~42日龄,当筛片孔径为2.0或2.5 mm、调质温度为70℃、模孔直径为4.0 mm时肉鸡的生长性能较高、料重比较低;当筛片孔径为2.5 mm、调质温度为80℃时,1~21日龄肉鸡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高;当筛片孔径为2.5 mm、调质温度为70℃、模孔直径为4.0 mm时,22~42日龄肉鸡干物质、能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73.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一种国际上认可的确保食品安全的预防性质量安全管理控制体系。该体系强调以预防为主,将产品质量管理的重点从依靠对最终产品检验来判断其卫生安全程度的传统方法向生产管理因素转移,通过对原料、加工过程、包装、贮藏、销售和消费过程进行系统地  相似文献   
74.
<正>预混合饲料是配合饲料的核心,一般包括6、7种微量元素,15种以上的维生素,2种氨基酸,1~2种药物及其它添加剂(抗氧化剂和防霉剂等),虽然仅占配  相似文献   
7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断奶仔猪颗粒饲粮加工质量、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分别采用普通制粒、添加膨化玉米低温制粒、大料膨胀低温制粒和二次制粒4种工艺加工断奶仔猪饲粮,分别命名为STP、EXT、EXP和DOP。选取96头平均体重为(8.57±0.87)kg的32日龄"大×长×杜"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4组分别饲喂4种加工工艺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与STP组相比,EXT、EXP和DOP组的硬度值分别显著增加了32.87%、38.34%、30.13%(P0.05);而EXP组的颗粒耐久性指数(PDI)却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与STP、DOP组相比,EXT、EXP组的酥脆性显著增强(P0.05);EXT组的淀粉糊化度达到75%,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OP、EXP组淀粉糊化度分别比STP组显著提高32.70%、30.80%(P0.05);不同加工工艺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1~28 d仔猪生长试验中,饲喂4种颗粒饲粮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EXP组仔猪的ADG和ADFI最高,EXP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STP、EXT组(P0.05)。3)EXP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EXT组(P0.05);DOP组粗灰分消化率比STP、EXT组分别提高了7.6%、6.7%(P0.05);EXP组总能消化率显著高于STP组(P0.05);4种工艺对有机物消化率没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与STP组相比,EXP和DOP组的粗蛋白质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3.6%、4.0%(P0.05)。由此可见,大料膨胀低温制粒工艺和二次制粒工艺加工断奶仔猪饲粮显著改善了仔猪颗粒饲粮的加工质量,提高了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7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膨化亚麻籽对北京油鸡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肌肉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沉积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0周龄北京油鸡(雌鸡)4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8周。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阴性对照)、9%的亚麻籽(阳性对照)及9%、12%、15%的膨化亚麻籽,制成5种试验饲粮,分别命名为E0、F9、E9、E12、E15。结果表明:1)E9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与F9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E0组相比,添加膨化亚麻籽对北京油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F9组相比,E9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相比于E0组,添加膨化亚麻籽显著降低北京油鸡肌肉中SOD的活性(P<0.05),同时显著提高血浆MDA的含量(P<0.05)。3)E12组肌肉中n-3PUFA沉积量最高,为(2.16±0.97)g/kg,是E0组5.68倍,且显著高于E0组(P<0.05),但与F9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亚麻籽膨化后可以显著提高n-3PUFA的沉积量,但相同添加量的亚麻籽和膨化亚麻籽对n-3PUFA的沉积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综合生产工序及成本,不建议使用膨化亚麻籽作为生产富含n-3PUFA鸡肉的油鸡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77.
蒙脱石是一种多用途的铝硅酸盐类黏土,通过表面吸附、静电吸附和分子间作用力,可去除饲料和养殖动物肠道中的真菌毒素、重金属和细菌,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肠道菌群对维持宿主的生长发育、促进营养吸收和协助免疫应答等生理功能发挥方面至关重要。蒙脱石在调控动物肠道菌群方面也有突出作用,蒙脱石散是典型例证。为此本文系统性地梳理蒙脱石在人类、小鼠、畜禽和水产动物应用过程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情况,旨在为蒙脱石调控肠道菌群,改善宿主生理功能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饲料品质评价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饲料产品质量不仅事关饲料产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饲料产品在畜禽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是发展规模集约化养殖业的必要条件;同时,饲料产品质量与人们的健康安全紧密相关。科学完善的饲料品质评价体系是确保饲料工业和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针对目前我国饲料品质评价理论滞后于饲料行业发展的现状,积极开展饲料品质评价方案的研究,将为建立公平合理的饲料市场秩序、提高饲料资源利用率、科学生产使用饲料产品提供理论平台。1饲料品质的内涵动物群体的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状况是检验饲料品质的最终标准,评价饲料品质需围绕饲料…  相似文献   
79.
不同原料组分的配合饲料比热模型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为了合理控制乳猪饲料调质、制粒的工艺参数,需要掌握不同原料组分对配合饲料在调质、膨化、冷却过程中的传热特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差示量热扫描仪测比热的方法,以乳猪配合饲料为例,采用3因素5水平2次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乳猪饲料配方中质量分数所占比例较大的玉米(46%~70%)、豆粕(9%~18%)和对比热影响较大的热敏性物质乳清粉(2%~10%)对配合饲料比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玉米粉、豆粕、乳清粉的比热值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乳清粉在58.8℃时出现比热峰值;响应面法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配合饲料比热(60~80℃)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为:乳清粉>玉米>豆粕,交互作用的主次关系为:玉米和豆粕的交互作用>玉米和乳清粉的交互作用>乳清粉和豆粕的交互作用.同时通过回归分析和响应面分析,建立了比热与玉米、豆粕、乳清粉质量分数关系的数学模型(R2=0.9822),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方程拟合情况良好,当配方中玉米质量分数为66%、豆粕12%、乳清粉6%时,配合料的最小比热值为2536 J/(kg·K),此模型的建立将为乳猪配合饲料的湿热加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0.
试验使用同一配方,在模板模孔直径和数量、物料调质温度、膨化机螺杆转速、膨化腔1区、2区和3区的温度等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单因素方法研究吨料开孔面积、调质物料水分和模头温度等关键参数对水产膨化饲料质量的影响,并确定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的适宜加工参数。结果表明:①吨料开孔面积、调质物料水分和模头温度对水产膨化饲料的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②生产缓沉性水产膨化饲料的合适加工参数为:吨料开孔面积450 mm~2/(t/h)、调质物料水分25%、模头温度在120~13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