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影响灵芝原生质体再生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培养基、酶解时间及单双层培养法等因素对灵芝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二糖培养基及双层培养法比较适合灵芝原生质体再生。考虑到灵芝原生质体的得率以及不同酶解时间制备的灵芝原生质体的再生率,酶解2.5h的灵芝原生质体用于再生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2.
转几丁质酶基因水稻根系微生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用“直接观察法”和“分离培养法”对转基因水稻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导入外源水稻几丁质酶基因(RC24)的转基因水稻根内和根表的微生物群落发生显著变化,转基因水稻根部内生真菌总数显著减少,内生细菌总数显著增加,其内生细菌总数是未转基因亲本对照的10倍左右。采用“直接观察法”测得2个转基因水稻品种有内生真菌的根段率为55.2%和81.1%,而对照为100%,转基因水稻根系真菌和细菌种类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有VA菌根泡囊的根段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市西北部生态涵养区为研究区,探讨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固碳和产水量服务的影响。利用FLUS模型耦合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预测了2030年自然演变、生态控制和城市快速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利用InVEST模型估算了2015和2030年3种土地利用情景下的固碳和产水量服务,最后评价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城市快速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幅度最大(+39.57%),而林地在生态控制情景下预计增加152.38 km2(+3.10%)。生态控制情景具有最大的碳储量和产水量(99.53×106Mg和361.50×107m3),其中林地是重要的供给区域。城市快速发展情景下灌木林地单位面积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强度最大,自然演变情景下未利用地单位面积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强度最大。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决策者制定区域生态保护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抗稻瘟病转基因水稻竹转68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基因枪法将抗病基因“水稻碱性几丁质酶(RC24)基因”转入籼稻保持系籼B,选育出了具抗稻瘟病特性的转基因水稻品系竹转68。该品系还表现出穗大粒多的高产特性,平均每穗总数粒比竹籼B增加103.6粒,每穗实粒数增加84.4粒,增长率分别达83.8%和86.6%;与竹籼B相比,对稻瘟病的抗性显著增强;稻米品质好;且竹籼A具有恢复能力,而失去了竹籼B的保持特性。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水稻株系的纹枯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通过基因枪转化获得的41个转水稻碱性几丁质酶和苜蓿β-1,3-葡聚糖酶基因(RC24和β-1,3-Glu)的高世代纯合株系进行纹枯病抗性接菌鉴定,结果表明不同转基因系间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聚类分析可分为抗、中抗、中感、感病四种类型,但其中92.1%的株系属中抗或中感类型;选择不同抗感类型的代表性株系,测定其几丁质酶活力,结果显示中抗、中感、感病类型转基因株系表达的几丁质酶活力与其纹枯病抗性表现呈现一致性,而抗病类型表达目标基因编码的酶活力低于中抗类型;接菌诱导后,在不同时间或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检测,转基因系的几丁质酶活力因其组成性表达而无明显差异,而未转基因的对照品种在诱导后不同时间其几丁质酶活力表达呈“峰”式曲线分布,同一植株不同空间位置的酶活力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株系及不同水稻品种的几丁质酶活力及纹枯病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几个转几丁质酶基因的高世代纯合株系及不同抗感品种的几丁质酶活力进行了测定,并接菌调查纹枯病抗性,结果表明:转基因可提高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不同转基因系的抗性水平与外源几丁质酶的表达活力一致;在内源几丁质酶活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转导外源基因可掩盖或抑制内源基因的表达;抗/感品种在接菌诱导后,其几丁质酶活力均  相似文献   
17.
用2个雄性不育系和5个转几丁质酶基因抗病品系按NCП设计配制10个杂交组合,研究了转基因杂交水稻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各抗性指标的一般配合力达极显著水平, 但一般配合力的高低与其抗病性的强弱并不完全相关,而与其组合抗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的超亲优势强度小,但组合间抗性差异极显著,病级和病情指数的特殊配合力也达极显著水平;转基因杂交稻抗纹枯病性遗传力高,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共同控制,以加性遗传较为重要,源于转基因父本的加性效应明显高于不育系母本的加性效应.转基因水稻E 14-1和Pin 4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组合Hai 3 S/Pin 4和GD 1/E 14-1特殊配合力效应突出,是初步筛选出的优良抗性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