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172篇
农学   130篇
基础科学   223篇
  175篇
综合类   1360篇
农作物   124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530篇
园艺   216篇
植物保护   9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要求,设施农业应运而生,对推动我国乡(镇)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禄丰县勤丰镇的设施农业发展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勤丰镇设施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2.
53.
本研究通过低氮压力选择,筛选出甘蔗氮高效种质,分析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为甘蔗氮高效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58份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在苗期采用正常供氮(2 mmol/L N)和低氮(0.2 mmol/L N)处理,分析甘蔗植株形态、干重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累积分配的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甘蔗氮高效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58份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低氮(0.2 mmol/L N)处理可以明显从植物形态区分不同种质的氮利用差异,58份种质低氮条件下的干重范围为0.64~14.75 g/株,氮累积量为5.53~63.00 mg/株,氮利用率范围为115.40~279.30 g/g。对低氮压力下甘蔗干重及氮累积等2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4个主要成分,总贡献率为92.35%。通过高、低氮条件下与氮利用效率有关的氮转移系数及基因潜力等19个指标分析后提取出5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82.21%。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有甘蔗的干重(全株、叶、根)、氮累积量(全株、叶、茎)、氮利用率(全株、叶)、叶的相对氮利用率、茎的基因潜力、茎的相对干物质量和茎的相对氮累积量。经聚类分析后初步将58份甘蔗种质分为氮高效基因型、偏氮高效基因型、偏氮低效基因型和氮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54.
王雅菲  李强 《中国饲料》2021,(5):127-130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豆渣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试验,选择体重相近的健康育肥猪8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1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10%、15%发酵豆渣,预试验7 d,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3、4组的平均日增重较1组比分别提高15.5%、14.1%(P<0.05),料重比较1组比分别降低14.7%、11.9%(P<0.05),试验2、3、4组的平均采食量均高于1组(P>0.05);(2)试验2、3、4组的宰前活重、屠宰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瘦肉率、眼肌面积较1组比分别提高12.1%、8.9%、12.3%、8.2%(P<0.05),背膘厚较1组比分别降低8.5%、7.0%(P<0.05);(3)试验3、4组毛利润较1组比分别提高22.4%、18.0%。综上,添加10%发酵豆渣可以提高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5.
为解决传统育苗方法难以满足谷子等小粒作物遗传物质提取和纯度鉴定等研究中急需大量茁壮幼苗的难题,笔者以壤土为育苗基质,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创造一种下部含水量较高、上部含水量较低的育苗环境,使幼苗茁壮、健康生长。结果表明:(1)研究建立了“基土选择—下部含水量较高土基的配制—下部水分含量较高、上部水分含量较低育苗基质的建立—可控式播种—简易系统化管理”新型育苗技术体系;(2)筛选出7 种较好和1 种最适合的基土配比及各部分土基的含水范围;(3)通过可控式播种和苗期简易系统化管理,培育出大量茁壮幼苗。该方法用于育苗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为开展小粒作物相关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6.
为了比较野生和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及不同规格间的免疫力差异,试验设置3个不同规格的养殖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30.00 g±9.83 g、70.00 g±7.83 g、110.00 g±10.68 g,记为30 g、70 g、110 g组),以及3个不同规格的野生刺参组(体质量分别为70.00 g±8.13 g、110.00 g±7.53 g、150.00 g±10.64 g,记为70 g、110 g、150 g组),通过比较不同组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数量及免疫酶活性等方面的差异,系统地分析了体质量及生活环境与刺参免疫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养殖刺参还是野生刺参,不同规格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50 g组野生刺参的球形细胞密度显著高于70 g和110 g组(P0.05);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体腔细胞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110 g体质量组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球形细胞和淋巴细胞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体腔液免疫酶指标,同种类型不同规格刺参差异并不一致,无一定的规律性,但同种规格下,养殖刺参和野生刺参主要免疫酶活力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存环境不会影响刺参体腔细胞数量与体腔液免疫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免疫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7.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其终末宿主是猫,中间宿主包括45种哺乳动物和70种鸟类和5种冷血动物。人也可感染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1发病原因弓形虫病发病频率较高,具备很强的危害性,不仅容易寄存于生猪、猫、狗等动物体内,也容易寄存于人体内,是一种较为多发的血液原虫类疾病,传染渠道较广,可以侵入宿主的皮肤、眼睛、肝脏、消化道等部位。感染过程中甚至还会经由胎盘直接传播到仔猪身上,另外,病猪排出的粪便、血液,肉制品、内脏中都含有不同数量的弓形虫,扩散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58.
周亮  胡焕平  李强 《现代园艺》2014,(22):42-44
阳信县立足本地实际,强化效益观念,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鸭梨提质为重点,坚持多品种开发,系列化发展,早、中、晚熟比例搭配的发展思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步伐,发展有市场发展潜力绿宝石鸭梨,通过3年的开发实施,发展绿宝石高接丰产示范园,重点推广应用了高接换头、棚架栽培、促花、人工授粉、疏蕾、疏花、疏果,合理负载、合理施肥、果园覆草、果实套袋、病虫害结合防治、整形修剪等10余项先进适用技术,使绿宝石高接园达到了高接第2年见果,第3年丰产的预期目标,且第3年最高株产达到了106kg,平均667m2产量达1755.3kg,比预期目标增产255.3kg,总产增90万kg,新增产值7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使阳信县果农年人均增收2000元。  相似文献   
59.
指出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林业事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发展道路,既优化了林业资源,也促进了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双增长"。为了实现林业事业的长远发展,重点对当下林业种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其他种植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0.
都市圈边缘带区位特殊,其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及驱动过程特征明显。以重庆都市圈边缘带的沙坪坝区为例,利用2006、2013年的TM遥感影像,结合RS、GIS技术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SPSS分析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2006和2013年间各类型土地转换明显,林地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其中林地增加量最大,增加了48.41km2,建设用地增加了34.17km2。水域和耕地呈减少趋势,耕地减少量最大,减少了45.08km2,水域减少了37.50km2。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政策指向、社会驱动、经济刺激等是土地转换的主要驱动力,并据此提出了应对土地利用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