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林业   446篇
农学   383篇
基础科学   244篇
  269篇
综合类   2524篇
农作物   303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1130篇
园艺   496篇
植物保护   16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306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为了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黄连根腐病发生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两个不同地点健康和染病黄连的根茎、叶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的组成和差异。结果显示,黄连根茎、叶片和根际土壤样品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丰富,根茎内生菌次之。在所有样品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较于健康黄连组样品,染病黄连根际土壤、根茎和叶片样品中多个菌属细菌相对丰度发生显著改变,如Vibrionimona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表明可能与黄连根腐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此外,RDA分析表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全噬菌属Holophaga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与黄连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氮、pH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两个不同地点的健康和染病黄连根际、叶片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综合分析黄连根腐病的成因和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2.
重庆城郊草莓生产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全面了解重庆城郊草莓生产现状,更好地为重庆草莓科研和生产服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走访和电话问询等形式,对重庆城郊草莓种植分布、品种、生产成本与效益、生产特点与市场价格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指出了重庆草莓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83.
介绍了黔东地区茶苗栽培技术,包括新茶园基地选择、园地规划及开辟、茶苗高效栽培技术、栽植后的管理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984.
  目的  研究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 ‘Feng Dan’不同生育期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用牡丹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以8年生油用牡丹‘凤丹’为材料,测定根、茎、叶以及不同生育期果荚和种子的矿质元素,分析矿质元素积累分配特性以及矿质元素分配的相关性。  结果  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根、茎、叶中的磷持续下降,根和叶中的氮持续降低,钾和镁在不同器官内变化趋势不同。铁在不同器官内的质量分数均大于其他微量元素,除铜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根中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果荚和种子中的氮逐渐升高,果荚中钾和种子中磷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矿质元素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氮、磷、钾、铁、锰与其他元素间相关性较高;同种矿质元素在‘凤丹’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结论  在生育期内,油用牡丹‘凤丹’从展叶期到现蕾期之前对氮、磷元素需求量大,应在植株展叶前追施氮肥和磷肥;结实期对氮、磷、钾需求量大,建议在开花后追施氮磷钾肥;在植株现蕾期前(3月上旬)追施铁肥,在5–7月种子发育期追施硼、锌肥,满足‘凤丹’植株对这3种微量元素的需求。表7参36  相似文献   
985.
目前,国内蔬菜栽培过程中盲目施肥、过量施肥、重无机肥而轻有机肥的现象普遍存在,会引起蔬菜品质降低、病虫害增多和土壤连作障碍频发,严重影响蔬菜生产的持续发展。在南京市六合区蔬菜主产区大面积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并对示范区土壤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可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有效改善菜地土壤贫瘠化、酸化等问题,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986.
为明确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害及其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并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rDNA-ITS特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tonia solani)。室内致病性测试结果表明,立枯丝核菌可引起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蒙古黄芪苗期立枯病及其病原菌,可为生产上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7.
不同配比改良材料对典型城市绿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土壤物理性质退化的典型绿地——上海辰山植物园,进行不同配比改良材料的现场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不同配比改良材料能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并以配比3(土︰绿化植物废弃物︰有机肥=8︰3︰0.8和0.5 kg/m3脱硫石膏)改良效果最好,其土壤体积质量最低,土壤含水量、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有效水含量最高,土壤饱和导水率也达到良好水平。在30、90和180天的试验时间内,同一配比土壤物理性质较稳定;各配比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均较好拟合Gardner模型(R20.9)。砂虽能增加土壤导水率,但对绿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综合效果不及绿化植物废弃物或草炭等有机材料;而脱硫石膏对土壤各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随试验时间延长,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所有改良材料中,以有机材料和脱硫石膏混合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88.
果园施肥用便携式电动挖穴机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满足丘陵山区果园机械挖穴施肥的需要,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该文以自行研制的便携式电动挖穴机为对象,以电动挖穴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者的劳动强度为试验指标,与手持式汽油挖穴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者与后者相比,工作效率提高33.8%;满负荷工作时噪声等级和左右手柄处振动加速度方根值分别降低25.2 dB、95.1和170.3 m/s2;操作人员作业时的平均心率值降低8次/min。对2种挖穴机使用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得出以蓄电池寿命为周期的时间内,电动挖穴机和汽油挖穴机的使用综合成本分别为4645.6和7888.9元。研究结果可为现有手持式汽油挖穴机的改进和电动挖穴机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9.
为探讨沼肥灌施配合机械深松对柑橘果园土壤团聚体组成、有机碳含量及其矿化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柑橘果园沼肥定位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柑橘专用复合肥施用量为2 500 kg·hm-2)与沼肥灌施(T1、T2、T3和T4,施用量分别为45、135、180和270 t·hm-2)共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沼肥灌施量条件下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并结合室内培养试验测定了其土壤有机碳矿化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柑橘果园灌施沼肥处理表层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均显著增加,T1、T2、T3和T4的增幅分别为76.9%、35.8%、26.9%、33.6%。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0.09~14.38 g·kg-1,其中以T3最高,其次是T4。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各粒级团聚体间存在差异,在CK、T3和T4中以0.25~2 mm团聚体为主要载体;在T1和T2中以>5 mm团聚体为主要载体。有机碳矿化试验表明,各处理土壤在前15 d矿化速率较快,累积矿化量达到168.42~190.84 mg CO2-C·kg-1,占整个培养期总矿化量的一半以上(58.46%~62.09%)。结合动力学方程模拟结果可知,T3和T4中可矿化碳和易矿化碳含量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低于其他处理,表明沼肥灌施配合机械深松有助于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的累积。本研究结果可为柑橘果园沼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0.
西吉县的耕地以旱地为主,旱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而且降水稀少、季节分布不均,加之近年来旱情频发,旱区范围趋于扩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极为突出,致使长期以来作为西吉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马铃薯单产低而不稳。如何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旱抗旱,提高产量,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的难题。为此,西吉县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