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现代科学技术赋能畜牧业,不断提升畜牧业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的水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从市场人才需求、就业面向调研开始,根据调研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建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形成合理的课程与毕业要求矩阵。围绕课程抓教学,以一流课程引领,抓好课程资源建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构建“1+N+X”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新模式,共育人才,提升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亲鳅来源与培育从水库起捕鱼中选取体长15cm以上的体质健壮、性腺发育良好的泥鳅做为亲鳅。雌雄亲鳅按2:1比例分开培育,采用两只2×1m的帆布桶作为培育他。采取驯化投饵的方法,强化培育亲鳅。主要投喂鱼粉、猪血粉及剁碎的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辅助少量米糠、鼓皮、豆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膨胀器不同环隙开度对大宗原料饲料品质的影响,以及在同一配方下,大宗原料不同膨胀度对断奶仔猪颗粒饲粮加工质量、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大宗原料分别采用3种不同环隙开度(3.2、3.8和4.5 cm)进行膨胀加工,试验饲粮参照配方进行低温制粒。试验选取72头平均体重为(5.8±0.5)kg的32日龄"大×长×杜"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3组分别饲喂3种膨胀度饲粮,试验期为28 d。试验结果:膨胀后大宗原料淀粉糊化度随着环隙开度的减小而增大,且3.2 cm组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3.2 cm组显著高于4.5 cm组(P0.05),但与3.8 cm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温制粒后饲粮淀粉糊化度、颗粒硬度和颗粒耐久性指数最高为3.2 cm组,分别为41.95%、25.36 N和96.11%。当膨胀器环隙开度为3.2 cm时,断奶仔猪料重比最低,为1.50,平均日增重最高,为0.33 kg。本试验结果表明,环隙开度为3.2 cm时颗粒饲粮质量最好,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烟草薄片加工过程的吸湿特性。[方法]采用动态法测定了在60、70和80℃3个温度点下,30%~90%范围内7个相对湿度点的薄片增湿特性曲线,再根据增湿特性曲线得到薄片的动态平衡含水率,并根据目前在农产品吸湿规律研究中常用的5种模型对3个温度条件下薄片的吸湿试验点进行了模拟比较。[结果]试验表明,GAB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薄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湿规律并确定了模型的参数。[结论]研究可为薄片增湿(干燥)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卷烟加工过程参数控制及设备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同一饲料配方条件下,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及维生素E保留率的影响。对照组(A组)饲料采用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试验组饲料分别选用3种调质器,即双层调质器(B组)、调质保持器(C组)及膨胀器(D组),对饲料配方中大料混合料进行湿热处理,经湿热处理后的大料混合料与添加剂和其他饲料原料混合后经低温(50、55、60和65℃)调质后制粒。结果表明,大料混合料经双层调质器处理后淀粉糊化度显著低于调质保持器及膨胀器处理后(P0.05)。D组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B组及C组(P0.05),C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B组及D组(P0.05),C组颗粒耐久性指数显著高于B组及D组(P0.05),B组颗粒成型率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B组、C组及D组维生素E保留率显著高于A组(P0.05)。65℃组淀粉糊化度显著高于50、55及60℃组(P0.05),65℃组颗粒硬度显著高于50、55及60℃组(P0.05),65℃组颗粒耐久性指数显著高于50、55及60℃组(P0.05),65℃组颗粒成型率显著高于50及55℃组(P0.05),65℃组维生素E保留率显著低于50、55及60℃组(P0.05)。由此可见,大料混合料经调质保持器加工熟化,采用65℃低温制粒能有效保护维生素E热敏性成分,且饲料加工质量与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制得的饲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因具有快速、精确、安全的特点,已应用于烟草领域的水分检测分析。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分析烟草的水分含量、水分赋存状态、水分迁移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对烟草的加工过程和质量分析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烟草水分含量检测、水分赋存状态识别和水分迁移方向3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可为进一步推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烟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加工工艺对复合微生态制剂菌种存活率和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并探索饲料加工工艺和复合微生态制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864只1日龄白羽爱拔益加(AA)肉仔鸡,按照性别比例一致原则随机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进行为期42 d的饲养试验。肉鸡饲粮加工采用普通调质制粒(OT)和大料高温调质低温制粒(ET)2种加工工艺,每种加工工艺按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不同设4个处理,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分别为0和0 mg/kg(0/0组)、600和0 mg/kg(600/0组)、300和200 mg/kg(300/200组)以及0和200 mg/kg(0/200组)。结果表明:1)在颗粒饲料加工质量方面,ET工艺对肉鸡饲粮中复合微生态制剂菌种存活率与饲料颗粒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优于OT工艺(P0.05)。2)在肉鸡生长性能方面,在OT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P0.05);在ET工艺条件下,0/0组肉鸡生长前期末重与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300/200组和0/200组(P0.05);不考虑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OT组肉鸡生长性能显著高于ET组(P0.05)。3)在肉鸡免疫功能方面,各组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4)在肉鸡血浆生化指标方面,在同一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不考虑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2种加工工艺对肉鸡血浆生化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显著提高了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包被乳酸菌的存活率,显著提高了颗粒饲料的淀粉糊化度;ET工艺与OT工艺相比,肉鸡生长性能有所降低,饲料淀粉糊化度升高不能使生长性能有所提升;相同加工工艺条件下,金霉素和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肠道微生物数量以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旨在研究双低菜粕在挤压膨化中水分对其营养成分、抗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TSE 65型双螺杆干法挤压膨化机,分别膨化水分含量为14.52%、16.10%、17.62%、19.10%、21.21%的菜粕,检测膨化菜粕的常规指标、抗营养因子含量及蛋白质体外消化率变化,并采用电子显微镜对挤压膨化前后的菜粕进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菜粕水分含量的升高,蛋白溶解度逐渐降低,蛋白体外消化率先升高后降低,单宁、芥子碱随水分含量的变化不明显(P0.05),异硫氰酸酯、恶唑烷硫酮经膨化处理破坏严重。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膨化后菜粕表面疏松多孔,有助于消化酶的进一步作用,有利于提高菜粕的消化率。膨化处理能提高蛋白的体外消化率,降低抗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