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茶树品种(系)智能阳光温室大棚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快优质茶苗的繁育进程和推广周期,为贵州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进行了不同茶树品种(系)短穗智能温室大棚扦插试验.结果表明:都匀毛尖成苗率68.4%,株高51.8 cm,茎粗3.82 mm,分枝数0.8条;石阡苔茶成苗率为77.2%,株高41.3 cm,茎粗3.54 mm,分枝数1.16条;Gtx成苗率为77.8%,株高69.4 cm,茎粗4.75 mm,分枝数3.0;黔湄701成苗率为78.2%,株高80.0 cm,茎粗4.90 mm,分枝数1.63条;黔湄502成苗率为86.2%,株高61.1 cm,茎粗4.52 mm,分枝数3.89条.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茶树品种(系)间,茎粗、分枝、株高和成苗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对茶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从而了解茶园实行机采后茶青原料和品质的变化,为在贵州茶园推广机械化采摘奠定基础。[方法]在福鼎茶园设置3种施肥水平,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采摘方式,分析测定各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下茶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优质芽叶的百分比上升,3倍施肥比对照的优质芽叶数量百分比提高了55.45%;在同一施肥水平下,机采比手采后优质芽叶的百分比提高。[结论]在贵州福鼎茶园,夏秋季使用机械采摘,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且充分利用了茶青原料,能提高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63.
贵州西南部大树茶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贵州西南部安顺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兴义市等地现存大树茶,进行4项常规生化成分含量测定并与贵州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作比较分析,研究大树茶的生化特性、适制性、栽培利用价值及饮用价值等。结果表明,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与‘福鼎大白茶’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地大树茶资源的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福鼎大白茶’。总体来看,贵州西南部各地大树茶的氨基酸含量较低,咖啡碱、茶多酚含量则较高;酚氨比值均在8以上,适制红茶,直接栽培利用价值不大,可作为高咖啡碱、高茶多酚茶树新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4.
同一生境不同茶树品种对氟的吸收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在相同氟(F)背景值下对F的吸收积累特征,为选育低F茶树品种提供参考,选取同一茶园测定了黔湄502等13个茶树品种的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以及各品种的侧根、老叶、嫩叶(一芽2叶)的F含量及其转移系数,并进行了老嫩叶的F含量与其叶长、叶宽、叶面积的相关性以及茶树品种嫩叶的F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下13个茶树品种体内的F含量分布次序为老叶(2142.26~5090.83 mg/kg)>嫩叶(64.44~193.10 mg/kg)>侧根(29.77~145.56 mg/kg);老叶、嫩叶的F转移系数分别为24.00~96.83、0.86~3.53,品种间差异显著;嫩叶对F的吸收累积量与其叶长、叶宽、叶面积无直线相关性。13个茶树品种可划分为4个类型,其中低F品种类型包含湄潭苔茶、贵茶育8号和黔湄701 3个品种。  相似文献   
65.
为了了解晴隆县几个特异茶树单株与福鼎大白茶的差异性,通过茶叶常规五项、儿茶素组分和炒青样感官品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特异茶树资源与福鼎大白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6.
2008年12.月,我国启动了茶叶等40个主要农产品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7.
68.
略论茶树牧草间作与贵州茶区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家伦 《贵州茶叶》2000,(1):38-38,F003
  相似文献   
69.
70.
以黔北茶区坡地梯式茶园和非梯化茶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非梯化茶园在水土保持、节约用地、保持提高肥力、改善生态环境和节支增产等方面的良好效应,总结提出了30°以下坡地非梯化茶园的垦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