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林业   36篇
农学   83篇
基础科学   43篇
  39篇
综合类   462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392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对硫素的营养诊断及硫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综述。内容主要包括硫肥的种类和性质、作物硫素营养诊断方法、硫肥的营养作用、土壤中硫的形态和作用以及硫肥对大气、水体的危害,并提出了施用硫肥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为了使传统的石蜡切片技术满足病理研究与诊断的需要,针对鸽的石蜡切片制作过程中易出错的环节,探讨制作优良鸽石蜡切片的具体方法,对制作过程中取材、固定、修整、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及封固等步骤进行改良,镜检结果表明获得了高质量的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53.
<正>苜蓿属多年生豆科类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是全球最重要的经济种植牧草之一。苜蓿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同时还含有一些对家兔生长有利的未知促生长因子。它可作为家兔的能量蛋白饲料,也可作粗纤维饲料,还可作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添加剂",被推崇为养兔的最佳饲料。1优质苜蓿的营养成分分析目前作为家兔的粗纤维饲料种类繁多,主要有苜蓿、麦秸、玉米秸、花生藤、大豆秸、统糠、杂草、稻壳等,  相似文献   
54.
为明确控释、聚能网、腐植酸、含锌尿素对玉米植株氮素利用和土壤氮残留的影响,本试验以郑单958为试验对象,以不施氮为对照,设置常规尿素、控释尿素、聚能网尿素、腐植酸尿素、含锌尿素、常规尿素加锌6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玉米籽粒产量达9 411 kg/hm2,比对照增产54.4%;其次是聚能网尿素处理;腐植酸尿素和含锌尿素与常规尿素相比也具有增产作用。从玉米植株地上部生物量累积来看,控释尿素处理下玉米植株生物量最高,为25 433 kg/hm2。成熟期,控释尿素处理玉米植株氮素养分累积量达277.5 kg/hm2,比对照增加39.7%;氮肥利用率为55.3%,农学利用率为14.8 kg/kg,显著高于常规尿素处理。通过施用4种新型尿素,对比分析收获期土壤剖面无机氮残留,发现腐植酸处理下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累积量都要高于其他处理,而控释尿素和聚能网尿素的累积量都较小,这与地上部植株氮肥利用率相对应。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可知,控释尿素处理无论是在植株性状、增产潜力,还是氮素养分利用效率及对土壤环境影响方面,均表现优异,推荐在玉米生产中大面积应用该新型肥料。  相似文献   
55.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具有检测速度快、范围广、无损、价格低廉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领域。为全面认识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归纳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的主要构成与类型,基于光路结构差异性阐述光栅扫描型、滤光片型、傅里叶变换型、声光可调滤波器型、微机电型光谱仪的基本原理与特点,并针对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重点总结便携式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水果、粮食作物、蔬菜、土壤及农业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在模型构建、测量精度、仪器微型化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为农产品的品质评价及种植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为鉴定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新品种‘GE-J12’的外源基因插入拷贝数,以该转化体的外源插入目的基因G2-EPSPSGAT的序列、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为靶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探针特异性进行鉴定,同时以大豆内标基因Lectin为参照,建立微滴数字PCR拷贝数检测体系。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只有以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GE-J12’基因组DNA为模板才有扩增信号。以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外源目的基因G2-EPSPSGAT、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微滴数字PCR检测,转基因大豆‘GE-J12’的外源目的基因G2-EPSPSGAT在基因组上的插入拷贝数均值分别为0.99和1.01。同时3′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拷贝数均值为1.00,验证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为纯合子,因此鉴定该单株转基因大豆‘GE-J12’的外源基因在大豆基因组上为单拷贝插入,同时与Southern blot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7.
为探明适宜河套地区加工番茄膜下滴灌生产的灌水量、施肥量与种植密度,以早熟加工番茄品种IVF1301为试材,以充分灌水(W)、当地推荐施肥量(F)并一次性施肥、推荐种植密度(M2)为对照,设3个滴灌水量(高水W1100%W、中水W275%W、低水W350%W)、3个施肥量并分次施肥(高肥F1100%F、中肥F275%F、低肥F350%F)和3个种植密度(M130000株/hm2、M233000株/hm2和M336000株/hm2),3因素正交设计,共10个处理,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水、肥、密度处理组合及施肥方式对加工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灌水量、施肥量、种植密度条件下,分次施肥能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试验条件下滴灌水量、施肥量、种植密度这3个因素最优产量组合为处理③(W1F3M3),其次为处理⑤(W2F2M3),W1、F2、M3所对应的产量最高,可作为生产中的最优产量组合.  相似文献   
58.
为了提高以牛粪为主料的多原料混合生物质燃料的发热量,降低成型颗粒燃料含硫量,提升燃料的适用性和综合品质,选取锯末、谷糠、果树残枝3种常见的木质类和非木质类有机废弃物为辅料,通过调节原料配比及含水率,采用挤压成型和特性测定等方法,分析了原料含水率和原料配比对颗粒成型燃料成型率、全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含硫量和发热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成型率和全水分受原料组成和含水率共同作用,低灰、低硫和高热量的生物质燃料更有利于市场应用,在满足颗粒成型的条件下,颗粒的热值与灰分、全水分呈负相关,与固定碳含量呈正相关。在牛粪中添加锯末和果树残枝更有利于降低灰分含量,增加果树残枝更有利于提高颗粒的固定碳含量,混合物料中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处理的固定碳含量最高,达到17.6%。牛粪含硫量偏高,3种辅料都有利于降低成型燃料的含硫量,牛粪+果树残枝2∶1混合与牛粪+锯末+果树残枝1∶1∶1混合等多个组合可以将牛粪含硫量从0.30%降到0.10%~0.12%,与单独牛粪相比,发热量提高2.88%~4.63%。综合各处理组的原料成型率和燃料燃烧特性,牛粪与果树残枝2∶1混合是牛粪制备颗粒燃料的最优组合配方。  相似文献   
59.
为了分析山东烟叶感官质量与物理化学指标的相关性,解析烟叶品质的化学基础和物理标识,采集典型中部和上部烟叶样品,通过感官质量评价、理化检测和数理统计分析,并对叶位、地域分布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山东上中部烟叶物理指标总体适宜,化学成分总体相对协调,感官质量总体较好,地域分布差异显著。中部叶在适宜范围内指标的比例高于上部叶。感官质量评价指标与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分别得到3对和两对显著性典型变量,对典型变量影响较大的感官质量评价指标为杂气、余味、香气质,影响较大的化学成分指标为还原糖、总糖、两糖比、氯、总氮和烟碱,物理指标为叶宽、单叶重、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和叶长。其中,杂气指标与钾氯比呈显著正相关,与氯、半纤维素呈显著负相关;余味与钙、氮碱比、钾氯比、叶宽、含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淀粉、烟碱、钠、硫、氯、两糖比、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呈显著负相关;香气质与钙、钾氯比、叶宽、含梗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氮、烟碱、钠、氯、两糖比、叶片厚度、叶面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今后可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控,为产区烟叶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0.
【目的】龟纹瓢虫捕食蚜虫、粉虱、木虱等多种害虫,是农林业重要天敌昆虫。掌握龟纹瓢虫雌雄内生殖系统结构及卵细胞生成过程,为龟纹瓢虫人工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石蜡切片技术和内部解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内生殖器及卵子发生过程。【结果】龟纹瓢虫雄性内生殖系统包括1对精巢、1对雄性附腺、1对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雌性内生殖系统包括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生殖腔,每侧卵巢含11~13根卵巢管;卵巢管生长区可见4粒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母细胞,根据卵黄沉淀情况、滤泡细胞形态变化将卵子发生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4个时期。【结论】卵巢结构、卵巢管和卵母细胞数量有助于解释龟纹瓢虫产卵量,不适宜的饲养条件可能抑制卵巢发育,进而导致龟纹瓢虫产卵量发生变化。因此,为实现龟纹瓢虫的规模化应用,人工繁育中应创造最优营养和环境条件以保障产生更多成熟卵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