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16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明确外源硅对工业大麻生长的影响,研究以工业大麻品种云麻7号为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研究5个不同浓度(4、8、12、16、20 g/L)硅酸钠(Na2SiO3·9H2O)叶面喷施处理对工业大麻农艺性状、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硅在大麻植株中的含量分布。结果表明:施用硅酸钠可不同程度提高工业大麻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同时,硅酸钠能够增强大麻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其中,以12 g/L硅酸钠处理促进工业大麻生长的效果最佳。最后,通过对大麻植株各部位硅含量分析发现,叶面喷施硅酸钠处理后,硅主要富集于大麻叶片,且随着硅酸钠处理浓度的增加,硅在大麻各部位的含量也呈增加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外源硅能够影响工业大麻生长与生理活动。研究结果将为工业大麻合理地施用硅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黄瓜叶面喷施硅肥对其生长、产量、果实糖分、维生素C及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显著促进了黄瓜生长,增加了单株产量,提高了果实中碱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及半乳糖内脂脱氢酶(GaILDH)活性,提高了果实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含量。其中,1.420 g · L-1单硅酸处理效应最显著,其果糖、葡萄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对照高13.79%、18.08%和75.11%。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叶面喷施单硅酸的黄瓜果实碱性转化酶–3(NI-3)、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半乳糖内脂脱氢酶(GaILDH)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3.
园林景墙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丽芳  陈天科  王珊珊  齐安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94-2394,2396
介绍了景墙的类型、应用以及作用;详细论述了景墙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景墙的材料、色彩、造型、装饰和设计手法,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了新乡市人民检察院景墙设计。  相似文献   
34.
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Ferris为中国大陆新纪录种,本文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和为害等.  相似文献   
35.
系统调查了武汉市解放公园、月湖公园以及南湖等城市园林湿地植物上的昆虫群落组成,已鉴定出12目,52科,86种昆虫.调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园林湿地植物的昆虫群落更替以及湿地植物害虫综合治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6.
国务院于11月19日出台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16项措施(即《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以稳定物价,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活的温情与关怀,势必增强人们对维护市场秩序和稳定商品价格的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37.
消化道微生物在消化道形态结构和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在综述消化道微生物演替与消化道功能分化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日粮和瘤胃微生物移植对幼龄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演替和消化道发育的调节作用。微生物通过刺激杯状细胞分泌黏蛋白和活性树突状细胞,调节免疫细胞分化,实现其对宿主免疫系统的调节;通过介导缺氧,激活JAK-STAT和JNK途径或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途径调节肠道干细胞分化。相比于液体饲料,固体饲料在瘤胃中留存时间较长,能够促进瘤胃微生物定植和瘤胃代谢,进而促进瘤胃发育。瘤胃微生物移植可加速幼龄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演替和功能分化,但其对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弱于饲料,是一种潜在的免疫增效方法。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以2-氯-4,6-二氨-1,3,5-三嗪为虚拟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纳米硅球表面合成了特异性吸附三聚氰胺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采用红外光谱、电镜等手段对印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用静态吸附曲线和Scatchard方程评价了印迹聚合物对三聚氰胺的吸附性能。将合成的表面印迹聚合物作为填料制备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P-SPE)柱,优化了固相萃取条件,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建立了牛奶样品中三聚氰胺的MIP-SPE-HPLC/MS/MS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以2-氯-4,6-二氨-1,3,5-三嗪为虚拟模板制备的MIPs能够特异性吸附三聚氰胺,其MIP-SPE柱可以富集净化牛奶样品中的三聚氰胺,添加回收率为80.9%~86.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4%,定量限(10S/N)为0.023 mg/L。  相似文献   
39.
为了筛选适合稻螟赤眼蜂试验使用的内参基因,本试验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挑选了十个稻螟赤眼蜂候选内参基因(包括PABPC1LACTR2ARPC2EF1aEEF1DSFRS7HSP70CSNK1a1GAPDHTMEM209),分别检测了其在包括温度、取食、农药刺激等不同条件下,以及在稻螟赤眼蜂不同的发育历期的表达情况。利用RefFinder分析软件对Delta CT、BestKeeper、NormFinder、GeNorm四种软件分析基因表达稳定性的结果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取食、农药刺激和不同发育历期处理,表达相对稳定的内参基因分别为EF1aEEF1D;SFRS7ARPC2;PABPC1LTMEM209;PABPC1LARPC2。本研究结果为在不同条件下选择稻螟赤眼蜂内参基因提供了参考,也有利于在稻螟赤眼蜂的基因表达研究中取得更为可靠、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40.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双环入渗法对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林分类型(刺槐林、油松林、刺槐×油松混交林、山杨栎类天然次生林)进行土壤入渗试验,分析4种林分类型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对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理化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山杨栎类天然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总体最好,刺槐×油松混交林优于刺槐林和油松林;(2)0~90 min测试时间内,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迅速递减(0~5 min)、逐渐递减(5~60 min)和趋于稳定(60~90 min)的过程;4种林分的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和平均入渗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山杨栎类天然次生林、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林、油松林;(3)4种常见土壤入渗模型(Kostiakov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中,通用经验模型对研究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精度均在0.990以上;(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入渗指标与土壤容重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非毛管孔隙度、> 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砂粒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通径分析并计算主要影响因子的决定系数表明,对土壤初始入渗速率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土壤容重(0.309),对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0.251),对土壤平均入渗速率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有机质(0.408)。研究结果为研究区营造水土保持林树种的选择与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