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5篇
基础科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探讨微生物复合菌系对纤维素的协同降解效果,从西藏农田土壤和长沙稻田腐叶堆积物中筛选出6株高温纤维素降解菌,构建纤维素高效降解复合菌系M6,分析复合菌系M6对堆肥物料的温度、pH值、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碳氮比、总养分含量和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菌系M6处理具有较好的CMC-Na酶活性和滤纸酶活性,在50℃下发酵25 d时,接种复合菌系M6的油菜秸秆降解率可达16.4%;复合菌系M6处理较其他处理具有较高的堆肥温度及较长的高温时间,在发酵的第3天迅速达到温度峰值(63.7℃),其高温期可持续8 d;复合菌系M6处理的堆肥物料pH值呈弱碱性;堆肥末期,复合菌系M6处理总有机碳含量由50.44%下降至32.77%,总氮含量由1.79%升高到2.28%,碳氮比由28.18下降至14.19,总养分含量为13.27%;复合菌系M6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始终高于其他处理,堆肥末期种子发芽指数为107%,复合菌系M6处理的堆肥具有较好的腐熟度及品质。  相似文献   
12.
人脸识别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区域特征分析算法,它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利用生物统计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即人脸特征模板。利用已建成的人脸特征模板与被测者的人的面像进行特征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来给出一个相似值,通过这个值即可确定是否为同一人。  相似文献   
13.
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金华黄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对金华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体重145 kg左右的金华肉牛24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3.45%(L组)、14.95%(M组)、16.6%(H组)的日粮。结果表明:采用中蛋白水平日粮饲喂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高于采用高蛋白和低蛋白水平的两个试验组,且料重比均低于其它两组。高蛋白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最低,饲料成本却最高。各组间瘤胃液中乙酸含量差异性显著(P<0.05)。三个试验组的瘤胃液中乙酸/丙酸的值差异不显著(P>0.05)。H组与M、L组中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三个蛋白梯度对金华黄牛的血液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结果显示,中蛋白水平(14.95%,DM)的日粮对金华黄牛生产性能影响最佳,瘤胃发酵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数据说明了日粮中添加蛋白水平过高并不能被动物机体消化吸收,从而使饲料资源转化利用率降低,造成了饲料资源的浪费和养殖成本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亚临床酮病对奶牛产后疾病、繁殖性能及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产后1~2周的荷斯坦泌乳奶牛807头,其中酮病组336头(1胎样本数量134头,2胎样本数量104头,3胎样本数量98头),正常组471头(1胎样本数量262头,2胎样本数量78头,3胎样本数量131头)。统计每组牛只产后真胃移位、淘汰、配次、受胎率、产奶量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产奶量数据65万条。结果显示:2胎、3胎牛的亚临床酮病发病率高于1胎牛;亚临床酮病牛只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病率是正常牛的5.2倍,死淘率是正常牛的2.3倍;亚临床酮病会导致2胎、3胎牛配次增加,首配受胎率下降13.05%~23.58%;亚临床酮病对1、2胎高峰奶量无负面影响,但会导致3胎牛高峰奶量下降0.14kg/d。本试验结果显示,亚临床酮病会增加奶牛产后疾病发病率及配次,并降低奶牛首配受胎率。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降低饲粮氮或/和磷含量并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96头体重为(36.0±4.8)kg的生长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不添加复合酶的正常饲粮(对照组)、添加复合酶的低氮饲粮(低氮组)、添加复合酶的低磷饲粮(低磷组)和添加复合酶的低氮低磷饲粮(低氮低磷组),试验期为37d。结果显示: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磷组和低氮低磷组生长猪的磷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氮组(P<0.05)。除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和酪氨酸(Tyr)的消化率低氮低磷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他氨基酸的消化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氮低磷组生长猪血清中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磷组(P<0.05),4组之间血清中总蛋白、磷、尿素氮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适量降低生长猪饲粮中氮和磷含量的同时添加复合酶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还可以提高磷的利用效率,减少粪便中氮和磷的排放。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湖北省奶牛精料原料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M_1)的污染情况,试验在湖北省武汉市、黄冈市、襄阳市和十堰市等地采集162份奶牛精料原料和242份奶样,奶样包括120份超高温灭菌(UHT)奶和122份巴氏灭菌奶,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AFB_1和AFM_1。结果表明:28.4%的饲料样本中检测出AFB_1,其中2.5%样本超过国家限量标准,阳性样本平均浓度28.5μg/kg;与麦麸、大豆粕、芝麻饼相比,花生饼和玉米的AFB_1污染程度更大;72.7%的牛奶样本中检出AFM1,阳性样本平均浓度为98.1 ng/kg;巴氏灭菌奶的AFM_1污染显著高于UHT奶(P<0.05),62.3%巴氏灭菌奶和1.7%UHT奶中AFM_1超过欧盟限量标准(50 ng/kg),但所有牛奶AFM_1均未超过我国限量标准(500 ng/kg)。综上,奶牛饲料生产中需要加强对易受AFB_1污染的饲料原料监测,并监测牛奶AFM_1污染情况,确保乳品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木屑垫料和牛粪垫料对南方地区奶牛泌乳性能、奶牛乳房炎和肢体病、牛舍空气质量的影响,本试验选用480头泌乳性能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木屑垫料和牛粪垫料,每组240头.木屑垫料组和牛粪垫料组的胎次结构相同(1胎:2胎:3胎=55:20:137),分别饲养在2座结构相同的牛舍...  相似文献   
18.
何琳  张晓倩  王翀 《福建茶叶》2016,(12):38-39
茶叶企业中的市场营销环节是决定效益的关键,本文以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为前提,从确定营销方向、优化营销途径、提升管控水平、建立反馈渠道四方面,对茶叶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略进行了论述,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首先通过ENFA对环境因子进行降维,利用降维后的环境因子以及当前及A1b情景的未来气候数据,根据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紫茎泽兰的潜在分布,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的分布区以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为主;未来A1b情景下,易入侵等级(入侵概率为0.6~1.0)的区域面积将会由当前的12.82 km2增加至2080s的21.30 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61 km;而其中高入侵概率等级(入侵概率为0.8~1.0)的区域面积将由当前的0.42 km2增加至2080s的0.91 km2, 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178.66 km。根据当前及未来A1b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潜在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入侵等级区域采取相应的防除治理措施,将对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在信息时代下图书馆服务重心的转移,对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馆员的转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信息高速发展、资源共享的前提下,丰富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馆员转型与变革是必不可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