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4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试验旨在了解在鸡睾丸中高表达的1个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其预测靶基因的时空表达规律,研究二者在鸡弱精子症中的调控作用。根据弱精子症和正常北京油鸡公鸡睾丸转录组测序筛选到的1个高表达的lncRNA (MSTRG.15568.9),采用顺式(cis)作用模式预测其潜在靶基因SPAG4(sperm-associated antigen 4),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表达量分析。分别选择3只0、5、20、30、45、60周龄正常北京油鸡公鸡,检测MSTRG.15568.9与SPAG4基因在不同周龄公鸡睾丸中的表达量差异;选择30周龄3只正常公鸡,采集睾丸、肝脏和脾脏等8个部位组织样品,检测MSTRG.15568.9与SPAG4基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规律;选择45周龄弱精子症公鸡和正常公鸡各3只,对比MSTRG.15568.9与SPAG4基因在睾丸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MSTRG.15568.9与SPAG4存在明显的时空表达差异,且二者表达趋势基本一致。在不同周龄的鸡睾丸组织中,MSTRG.15568.9和SPAG4的表达趋势相近,MSTRG.15568.9在20周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0、5、30、45、60周龄(P<0.05),0和5周龄表达量显著低于20、30、45和60周龄(P<0.05);SPAG4在45周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20周龄(P<0.05)。MSTRG.15568.9和SPAG4在睾丸和肝脏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脾脏、肾脏等组织(P<0.05);在正常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弱精子症睾丸组织(P<0.05)。综上所述,MSTRG.15568.9与SPAG4基因具有较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且MSTRG.15568.9可能调控SPAG4基因的表达,参与精子发生与精子活力调控;但其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可为鉴定与鸡弱精子症调节机制相关的功能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双季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对开放式主动增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明确气候变暖对双季优质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方法 采用稻田开放式远红外主动增温系统,早稻以金早47(常规籼稻)、两优287(杂交籼稻),晚稻以象牙香珍(常规籼稻)、万象优华占(杂交籼稻)和甬优5550(杂交粳稻)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增温和全生育期不增温2个处理,分别测定双季优质稻的产量、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结果 与不增温相比,全生育期増温(1.3℃ ~1.6℃)对早晚籼稻产量影响不显著,但晚粳稻产量显著下降,降幅为10.2%,主要是因为其每穗粒数下降。全生育期增温降低了早晚稻株高;早稻生育期缩短了3~4 d,而晚稻生育期无明显变化。全生育期增温下,双季优质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早稻两优287出糙率和整精米率及晚粳甬优5550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同时,晚稻蛋白质含量提高,但晚粳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而早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外,稻米RVA谱特征值因季别和品种而异。结论 全生育期增温对优质晚粳稻产量影响大于籼稻,不利于外观品质的保优,但有利于改善优质稻米加工品质,对晚稻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影响也大于早稻。  相似文献   
24.
光照是生物体重要的生活环境因素之一。禽类具有优越的感光机能,光线通过其光感受器被感知,并转变为生物学信号,从而对生长发育、繁殖和行为等方面产生影响。在现代养禽业中,人工优化光照环境已成为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种用母鸡笼养、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精液处理、包装和存储技术的发展,在家禽养殖中,也逐步将种公禽单独饲养。研究光照对种公禽繁殖性能的影响,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解析种公禽繁殖系统对光要素的生物应答机制,另一方面可为生产中采用精细化的光照条件提高种公禽繁殖效率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就禽类的光感受器,参与光-性信号传导的激素,以及光照节律、光照强度和光波长对种公禽性成熟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通过对不少养猪场(户)的发病情况调查和诊疗实践表明,每年7、8、9月份是多种混感性疾病感染的高发时期,其中以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为主的混感性疾病的发生不仅季节性明显,而且发病症状严重,常呈地方性流行,对养猪生产危害甚大,需要及早采取措施予以防控,为此,笔者特将2009年8月份发生在山西阳城县某养猪场的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疗情况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日光温室桃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日光温室桃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当年管理重点放在栽种、扣棚升温催芽、苗木生长期管理上,第2年管理主要包括温湿度、水肥管理、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等方面。  相似文献   
27.
为了找出适合宜州市大面积种植的桑枝秀珍菇品种,2008年最早引进的PL4作为对照,对从福建引入的3个秀珍菇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台秀57号产量较高,菌丝生长、菇型等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宜州市利用桑枝进行栽培;而金秀l号的抗杂能力最弱,污染率高,子实体细小,尤其是菌盖较薄,若运输路程过长,菌盖容易碎裂,销售品相欠佳,会导致售价过低,直接影响农户收益,该菌株也不适宜推广使用。PL4号生物学效率偏低,但品相较好,因此在培养料配方及栽培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28.
试验旨在探究孵化期单色绿光不同光照强度对鸡孵化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810个大小均匀的新浦东鸡种蛋,随机分为3组(n=270),孵化期1~18.5 d分别在黑暗、低照度(20~50 lux)和高照度(200~300 lux)的LED单色绿光(λ=525 nm)条件下孵化,每天光照24 h,各组种蛋于第18.5天转至同一台无光出雏器中,各组温度和湿度等其他孵化条件始终保持一致。检测各组受精蛋孵化率、死胚率、初生重、10周龄体重、初生雏鸡及3周龄公鸡的血清激素浓度(甲状腺素、降钙素、生长激素、褪黑激素和骨钙素等)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钙等含量)。结果表明:各组种蛋的死胚数和死胚率差异较小;孵化的20.5 d低照度组和高照度组的受精蛋孵化率分别为黑暗组的2.3倍和5.2倍;孵化的21.5 d黑暗组的受精蛋孵化率为82.8%,低照度组和高照度组的孵化率分别比黑暗组高6.5%和1.9%;黑暗组的健雏率为98.6%,低照度组的健雏率比黑暗组低0.4%,而高照度组与黑暗组的健雏率接近;高照度组公雏初生重显著低于黑暗组(P<0.05),而低照度组与黑暗组无显著差异(P>0.05)。母雏初生重趋势与公雏基本一致,高照度组母雏初生重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10周龄,各组公鸡和母鸡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1日龄公雏血液生理生化和激素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周龄公鸡高照度组和低照度组褪黑激素含量显著高于黑暗组(P<0.05),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在种蛋的孵化过程中,与黑暗条件下相比,给予适宜强度的单色绿光能够促进鸡胚发育,在不影响雏鸡健康的前提下使出雏时间提前,孵化期光照对后期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9.
旨在研究鸽毛滴虫是否分泌外泌体及虫源外泌体的蛋白组成和功能,为探索外泌体在鸽毛滴虫寄生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采集鸽毛滴虫感染个体口腔及咽部病灶处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及纯化,使用显微镜鉴定虫体形态,提取DNA并比对其序列,确定培养物是否为鸽毛滴虫虫株;通过对培养液上清进行超速离心,透射电子显微镜、Western blot技术和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鉴定培养液上清中是否含有虫源外泌体;最后通过Label-free技术分析虫源外泌体的蛋白质谱表达。结果显示,虫体具有明显的毛滴虫形态及特征,与鸽毛滴虫ITS1/5.8S/ITS2基因比对率达98%。从虫体培养液中提取的囊泡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具有明显的茶托样结构;NTA结果显示,粒径集中于125.1 nm,峰值粒径为132.3 nm,占比99.3%;CD63和TSG101等外泌体标记蛋白的条带明显,表明提取物为外泌体。质谱结果显示,烯醇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和延伸因子为表达量较高的蛋白质。GO功能注释显示外泌体蛋白富集到细胞内和胞浆等细胞组分,发挥GTP连接和GTP酶活性功能,参与小GTPase介导的信号转导与糖酵解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表明,虫源外泌体蛋白主要富集于代谢途径、糖酵解/糖异生、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通路。本研究发现鸽毛滴虫可以分泌外泌体,并对虫源外泌体进行蛋白质谱分析,提示虫源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在寄生虫的能量代谢、信号转导及生物合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鸽乳是由鸽嗉囊组织生成并分泌的半固态营养物质,是乳鸽唯一的营养来源。乳鸽出生后不能自主觅食,需由亲鸽哺育,鸽乳对其生长发育极为重要。鸽乳的生成及分泌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在禽类中极为少见,也不同于哺乳动物的泌乳过程。鸽乳主要由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等物质组成,其合成与分泌受催乳素、胰岛素和松弛素等多种激素共同调控,通过激活JAK/STAT、PI3K/Akt/TOR、AMPK和Wnt等信号通路,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嗉囊上皮细胞增殖、变性和营养物质合成、富集等过程。本文综述了鸽乳的组成及其生成调控机制,并与哺乳动物进行了比较,进一步明确了嗉囊产生鸽乳的生理机制及与哺乳动物乳腺泌乳的异同。通过研究鸽乳的组成,可为种鸽营养需要标准制定及人工鸽乳研发提供参考;通过研究鸽乳生成的调控机制,进一步深入挖掘调控泌乳的基因,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应用于提高种鸽的泌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