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水貂出血性肺炎又称水貂假单胞菌性肺炎,是由绿脓杆菌引起水貂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每年9—10月份水貂换毛季节,以出血性肺炎、急性死亡为特征,死前出现呼吸困难、鼻孔流出红色带泡沫液体等症状,死后剖检可见整个肺叶弥漫性出血和败血症变化。本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危害水貂养殖业的重要传染病。  相似文献   
22.
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灭活疫苗(MEVB株)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特研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研究开发的用于预防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疫苗,该疫苗针对我国水貂细小病毒流行型——“B型”引起的肠炎而研制,相关试验表明,该疫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2009年12月11日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三类新兽药,证书编号为(2009)新兽药证字39号。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茶多酚复方制剂对荷瘤小鼠的抑瘤效果及可能的机制,采用动物移植性肿瘤试验法,建立荷瘤(S180)小鼠模型,用茶多酚复方制剂治疗10d后,处死后剥离肿瘤,测试抑瘤率.观察肿瘤组织HE染色切片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并提取肿瘤细胞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药物组的抑瘤率达26.5%,并能使肿瘤切片出现大量细胞发生凋亡特征性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从电泳带可见到细胞发生凋亡的特征性DNA梯状条带.茶多酚复方制剂可以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其抑瘤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从北极狐病料样品中分离的一株强毒的致病性,本实验采用病例复制、RT-PCR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IFA)和电镜观察等方法证实分离得到犬瘟热病毒(CDV),并命名为HBF-1。对该分离株H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对显示,HBF-1与疫苗株的同源性为91.0%~91.5%,与国内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3.5%~99.9%。病毒传代培育试验结果显示HBF-1已适应在北极狐、貉、水貂和犬体内繁殖,具有较广的感染范围。但各种动物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明HBF-1分离株对北极狐、貉、水貂和犬的致病力不同;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其半数感染量分别为102.46 ID50/mL、102.95 ID50/mL、102.46 ID50/mL和102.58 ID50/mL,表明HBF-1为一株CDV强毒株,可以在不同的经济动物间进行水平传播。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新的CDV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5.
狐狸传染性脑炎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概述了狐狸传染性脑炎病原犬腺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病原流行特性、病原检测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病毒的深入研究和狐狸传染性脑炎的防控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6.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貂、狐、貉、犬、熊猫、虎等动物易感。本试验研究了犬瘟热CDVPS株对犬的致病力。结果发现,试验犬于病毒接种后的19 d死亡;脏器剖检肺部有出血斑,肝脏肿大,肠系膜充血,膀胱壁变厚;组织切片脾脏淋巴细胞浸润,肺气肿,脑组织神经细胞自噬现象;构建犬瘟热病毒H基因遗传发育树,CDV-PS株分类于Asia-1型分支,与目前我国主要的犬瘟热病毒流行株类型一致。本研究对犬瘟热病毒CDV-PS株感染犬的临床症状、脏器剖检、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病毒体内分布和H基因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犬瘟热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7.
设计4对引物,对犬Ⅱ型腺病毒2C(CAV-2C)株E1、E3区进行了扩增,将片段进行T克隆、测序,并构建了E3区缺失、标记EGFP的转移载体,在MDCK和293-T细胞上成功表达,但在MDCK细胞中的转染效率较低。本研究为犬腺病毒活病毒载体构建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8.
2004年上半年,河北肃宁、范蠡、山东昌黎等地的养狐场发生了一种以局部皮肤奇痒、脱毛、硬结,病狐啃咬患部、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最终导致进行性消瘦,全身衰竭甚至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螨虫检查和药物试治疗确诊为狐狸疥螨病。  相似文献   
29.
大气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园社交活动人群健康,使用Spearman趋势检验法对广州麓湖公园10年间的SO2、NO2、O3、PM 10等大气污染因子数据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结各因子的日、月和季节变化规律,并基于ANFIS模型对4种指标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日变化上AQI峰值出现在上午5~6时,O3浓度从上午10点开始升高,峰值出现在下午至傍晚时段,NO2峰值出现晚上8~11时;在季节变化上,O3浓度秋季高,冬春季低;NO2和PM10浓度冬春高,夏秋低。据此提出以下社交指引:(1)天气冷暖交替时减少公园社交活动;(2)易感人群到公园晨运时间建议选择在8~10点之间,轻度污染时期,建议普通人群的运动方法为慢走,运动时间少于1h;(3)患有哮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者,建议秋冬季减少长时间户外活动时间。(4)在园区管理上,因风速对O3等污染物浓度有明显驱散作用,建议对活动场所的植物勤修剪,保持活动场所的通风状态。  相似文献   
30.
试验旨在筛选中药渣的适宜发酵菌剂并建立最佳发酵工艺,用来提高发酵中药渣中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试验包含三个部分。试验一: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Lp)、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对中药渣进行单一菌剂、等比例两两复合和三者复合发酵,通过常规养分含量测定对其发酵效果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并筛选出适宜的发酵菌剂及复合类型。试验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筛选发酵菌剂的最优添加比例。试验三: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分析初始水分含量(45%、50%、55%)、发酵温度(35、37、40℃)及发酵时间(24、48、72 h)对最优发酵剂处理后药渣内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菌制剂为植物乳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等比例组合,其最优添加比例为1∶1;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水分含量为55%,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72 h。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