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本文根据适宜穗数(Y)与单株成穗数的关系,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秧龄(SN),秧苗单株3叶以上大蘖(t_1)与2叶以下小蘖(t_2),以及主茎与大蘖本田的有效分蘖发生率(r_1)与小蘖移栽成活率(r_2),建立基本苗(X)经验公式为: X=Y/((1+t_2)[1+(N-n-SN-1-a)r_1]+t_2r_2) 试验在江苏省不同生态区进行,选择不同类型代表品种,秧苗经密度、秧龄等处理,大田进行不同移栽方式和密,肥处理,并通过4年大面积生产实践,确认该公式能较全面地反映单株成穗数,依靠主茎还是分蘖成穗以及分蘖穗应占的比例,在指导生产上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2.
水稻生育中期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以中粳稻盐粳4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采用密肥试验与拔节期疏蘖处理,研究水稻生育中期群体叶面积组成和光合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光效群体在(N-n)叶龄期够苗,拔节期的总茎蘖数相当于适宜穗数的1.2~1.3倍;拔节期4叶龄以上分蘖数量等于适宜穗数,3叶龄以下分蘖在总茎蘖数中的比例为15%~20%;在适宜叶面积下,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分别为90%~95%和75%~80%;则抽穗期叶片含N率和叶片的净光合率高,抽穗后叶面积衰退慢,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大,籽粒产量高。  相似文献   
53.
纳米比亚的农业资源与发展前景江苏农学院苏祖芳,彭永欣,朱红耕一、纳米比亚农业资源的特点1.气候纳米比亚(NAMIBIA)共和国地处西南非高原,位于东经11°7l'─25°28',南纬16°95'-28°96'之间。纳米比亚处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带,大部...  相似文献   
54.
水稻茎秆维管束数与穗部性状关系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茎秆大维管束是营养器官向穗部输送水分、矿质和有机养料的通道。星川的研究结果,稻穗上每个一次枝梗内部都有与茎秆相通的一个大维管束,穗轴中的大维管束数,随穗节节位的升高而递减。因而,茎秆中大维管束数的多少和穗上一次枝梗和总颖花数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一些观察结果认为水稻茎秆基部第一节间的大维管束数与一次枝梗数的比例为3:1—4:1,而另一些研究结果认为茎第二节间与穗颈节间的大维管束数的比例,因水稻品种而不同可分5种比例类型,而水稻品种区分为大穗型、小穗型、偏大穗型、中间型等恰与这些比值有关。因此,了解茎内大维管束数和穗一次枝梗数间的比例关系,以  相似文献   
55.
粳稻不同叶龄期施用氮素穗肥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穗肥对水稻产量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1983~1985年我们进行了水稻不同叶龄期施用氮素穗肥的试验,研究其对营养器官和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宜的施用穗肥的叶龄期,为生产上合理施用穗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与成穗率和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以中粳稻盐粳4号为材料,通过不同肥水运筹等处理,研究了群体茎蘖动态类型与产量的关系,结果如下:(1)根据水稻主要生育期的茎蘖苗数的消长动态变化、生长速率及其成穗率大小,可以将茎蘖动态分成4种类型,4型是合理的茎蘖动态类型。(2)合理的群体茎蘖动态,拔节期干物质重量高,拔节到抽穗期干物质重量适宜和茎鞘重量高是抽穗后群体干物质生产力高的基础  相似文献   
57.
抽穗后水稻株型与高光效群体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代表性品种中粳武运粳8号和杂交中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水稻抽穗后株型和高光效群体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光效水稻的株型应为:株高在适宜范围内的上限,穗下节间较长、基部第1、2节间粗短,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32%~35%,茎生3叶叶角和弯曲度小,茎生5叶叶长配置合理,抽穗期的高效叶面积率大,植株较多叶面积分布在中、上部,其上层叶片挺直,透光大,下层叶夹角较小,有利于群体内较多接受阳光,增大适宜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同时高光效水稻群体在抽穗期LAI适宜,植株上、中部叶面积较多,植株离地30cm以上的叶面积所占比例为85%,此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衰减速率低,叶片的功能期延长,群体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高,所以认为通过改良抽穗后水稻的植株形态,提高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8.
调整种植业结构 实现高效农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江苏司徒乡适应市场需求 ,充分发挥本地农业资源优势 ,调整种植结构 ,实现高效农业的特点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9.
山丘区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江苏省山丘区水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从增加、扩大和统一调度水资源入手,提出了综合利用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措施及途径,以及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浪费、控制水污染、提高水利用率的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0.
水稻床土调施剂对土壤和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稻床土调施剂进行水稻育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播种时将适量的调施剂与细土拌匀后撤施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对秧苗根系发诶和干物质积累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应。同时能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及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