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46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60篇
  43篇
综合类   394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227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分析鉴定沙棘籽原花色素单体和寡聚体组分.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按聚合度大小对沙棘籽多聚体组分进行分级,并通过苄硫醇酸降解反应(简称硫解)对各分级组分的组成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种单体和8种二聚体:4种单体分别为儿荼素、表儿荼素、棓儿荼素和表格儿荼素;二聚体包括3种原花青素二聚体、1种原飞燕革素二聚体和4种混合二聚体.并根据ESI提供的质谱信息,分析确定了混合二聚体组成单元的连接顺序.格儿荼素是构成多聚体各分级组分末端单元的主要组成成分,梏儿荼素和表格儿茶素(合并计算)是构成各分级组分延伸单元的主要组成成分;平均聚合度为9.1、13.2和17.0,原飞燕革素比例为69.2%、84.6%、87.4%的三个分级组分是多聚体的主要成分,占多聚体总量的74.7%.  相似文献   
912.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陕西省冬小麦产量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作物模型模拟了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以及在连接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不连接分布式水文模型两种方式下,利用作物模型分别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增量和产量进行了模拟,最后采用连接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作物模型模拟了全流域内冬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经对比检验表明,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土壤水分模拟方面准确性高于作物模型;连接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作物模型对冬小麦生长过程和产量的模拟结果准确性均高于作物模型独立模拟的结果;连接分布式水文模型的作物模型在流域内对冬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也与农业试验站观测产量和社会统计产量基本一致,高产区、低产区分布与实际基本相吻合。这为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作物模型耦合应用,以及通过引进分布式水文模型来推动作物模型和产量预报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试验支持。  相似文献   
913.
为了直接从未破壁的灵芝孢子中萃取油脂,在超临界CO2动态循环萃取之前引入静态膨胀工艺,考察了各膨胀因素对灵芝孢子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压力越高,膨胀时间越短,静态萃取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灵芝孢子油的萃取,而膨胀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灵芝孢子油的萃取。超临界CO2静态膨胀-动态循环萃取灵芝孢子油的优化工艺为:膨胀压力30 MPa,膨胀时间30 s,膨胀温度70℃,静态萃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灵芝孢子油的萃取率达94.3%。  相似文献   
914.
为了能从粪便中对捻转血矛线虫卵进行特异性检测,基于捻转血矛线虫ITS2-28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退火温度反应条件优化,建立捻转血矛线虫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从捻转血矛线虫卵中扩增出约270 bp的特异性片段,其最低检出质量浓度为0.298 pg/μL,敏感性较高;进一步对捻转血矛线虫、细颈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等多种线虫的虫卵DNA样品进行扩增,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出捻转血矛线虫卵的目的片段,证明特异性良好。利用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对120只山羊的粪便样品进行检测,显示受检样品中捻转血矛线虫阳性率为38.3%,高于显微镜检测结果(阳性率为24.2%)。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PCR方法能够应用于临床检测山羊粪便样品中的捻转血矛线虫卵,可为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15.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危害杨梅的主要果蝇种类,而通过引诱剂监测并诱杀该害虫是一项绿色且环保的害虫控制技术。本文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连续5 d分别收集成熟香蕉皮粉末逐日发酵的化学物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进一步通过室内行为选择测试和室外果蝇种群动态监测探讨香蕉皮粉末对黑腹果蝇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第1天和第2天香蕉皮粉末中芳香成分均以3-甲基丁酸丁酯为主要成分,含量分别达到56.79%和40.25%,并与第3、4、5天化学成分以及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分别发酵1、3、5天的香蕉皮粉末对黑腹果蝇的行为选择表明,第1天的香蕉皮粉末引诱活性最高,对雌、雄虫的引诱率分别达到62.50%、60.00%,而第3天和第5天的香蕉皮粉末无引诱活性。而野外动态监测进一步表明,香蕉皮粉末中存在引诱果蝇的芳香成分。此外,室内行为选择也表明了3-甲基丁酸丁酯较好的引诱活性,当质量浓度为1 000μg·mL-1时,对雌、雄成虫的引诱率分别高达71.25%、66.25%。因此,推测香蕉皮粉末中的3-甲基丁酸丁酯为主要...  相似文献   
916.
为防控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蔓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本试验针对7种小麦全蚀病防治的药剂和施用方法开展田间对比试验。试验表明,7种用药方式均能对小麦全蚀病起到防控作用,且对小麦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在11.49%~20.29%。其中,芽孢包衣加芽孢返青期灌根处理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增幅为20.29%,亩产570.69 kg。其次为MK2处理,增幅为18.81%,亩产563.66 kg。其余增幅在11.49%~16.14%,亩产为528.90~551.01 kg。全蚀病防治药剂可有效减轻小麦全蚀病的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同时对小麦无不良影响,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17.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重要病害,对于该病害的防治,除选用抗耐病品种外,主要还是依靠小麦扬花期的化学防治。目前,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主体药剂仍为苯并咪唑类农药、多菌灵及其复配剂。随着近年来赤霉病的流行和用药次数的增多,赤霉病抗性菌株逐年推高。因此,寻求新的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18.
慈溪菜区韭蛆对杀虫剂的耐药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胃毒触杀法测定8种杀虫剂对慈溪菜区韭蛆的毒力。田间种群毒力测定结果与室内种群测定结果基本一致,毒力高的分别为噻虫胺、辛硫磷与吡虫啉,毒力低的为高效氯氰菊酯和球孢白僵菌。比较了韭蛆对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3种杀虫剂的耐药性,结果表明,耐药性均降低,特别是辛硫磷,与2014年相比,2017年的抗性已经达到3.66倍。  相似文献   
919.
2019年5月8日在建德发现浙江省首例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后,5月9日在东阳相继发现,为有效防止其田间为害,选取了9种药剂,使用无人机和人工施药进行草地贪夜蛾田间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4~6叶期,植保无人机飞防对草地贪夜蛾防控效果不理想,需人工喷药防治。调查发现,田间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共存,不同药剂防效差异较大。田间施药后第4天调查结果表明,凯欧、菜悠乐、斯品诺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较高,幼虫死亡率达93%以上,对3龄及以上幼虫杀虫率高于90%,且持效期可达10 d以上。生产中推荐使用有效成分为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成分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苗期使用1~2次,注意交替用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920.
随着天敌产品的大量推广应用,农药对天敌昆虫的安全性备受关注。采用药膜法测定了7种农田常用杀菌剂对丽蚜小蜂的急性毒性,并参考各杀菌剂的田间推荐剂量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以期为田间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嘧菌酯对丽蚜小蜂成蜂的毒力最大,其LC50分别为0.07、7.82 mg·L-1;吗胍·辛菌胺、咪鲜胺和春雷霉素对丽蚜小蜂的毒力次之,其LC50分别为36.60、38.16、89.49 mg·L-1;乙蒜素和咪鲜胺锰盐对丽蚜小蜂的毒性较低,其LC50分别为362.93、1 006.76 mg·L-1。因此,在开展丽蚜小蜂对粉虱类害虫生物防治过程中,建议减少或停止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和嘧菌酯,吗胍·辛菌胺、咪鲜胺、春雷霉素、乙蒜素等杀菌剂可在施药后间隔一定时间再释放丽蚜小蜂控害;咪鲜胺锰盐对丽蚜小蜂较为安全,可在施药当天放蜂控制虫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