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赵永涛  孔秀英  詹克慧 《作物学报》2008,34(10):1843-1848
获得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家族新成员, 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的组成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与进化奠定基础。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简并引物, 以从硬粒小麦品种Langdon BAC文库中筛选的携带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BAC为模板, 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技术克隆了1个MET类型的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LMWLDN-M, 该基因编码350个氨基酸。利用LMWLDN-M与本实验室克隆的Langdon品种其他类型的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之间的SNP, 设计了该类型基因特异的引物。以Langdon代换系和中国春小麦缺体-四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将该基因定位到小麦B基因组上。序列分析表明, LMWLDN-M为Glu-B3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43.
小麦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小麦粒重基因 TaGS-D1 TaCwi-A1及其等位变异在黄淮麦区(南片)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以94份黄淮麦区(南片)新育成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功能标记GS7D、CWI22和CWI21对试验材料中 TaGS-D1 TaCwi-A1位点的等位变异进行检测,并分析了不同等位基因以及等位基因组合与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 TaGS-D1位点,共检测到 TaGS-D1a TaGS-D1b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80.85%和19.15%,含有 TaGS-D1a等位基因的小麦材料的粒重显著高于含有 TaGS-D1b等位基因的材料;在 TaCwi-A1位点,共检测到 TaCwi-A1a TaCwi-A1b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67.02%和32.98%,含有 TaCwi-A1a等位基因的小麦材料的粒重显著高于含有 TaCwi-A1b等位基因的材料;在 TaGS-D1 TaCwi-A1位点,共检测到 TaGS-D1a/TaCwi-A1a TaGS-D1a/TaCwi-A1b TaGS-D1b/TaCwi-A1a TaGS-D1b/TaCwi-A1b四种等位基因组合,分布频率分别为56.38%、24.47%、10.64%和8.51%,含有 TaGS-D1a/TaCwi-A1a等位基因组合的小麦材料的粒重显著高于具有其余三种等位基因组合的材料,含有 TaGS-D1b/TaCwi-A1b等位基因组合的小麦材料的粒重显著低于具有其余三种等位基因组合的材料。  相似文献   
44.
为了探索小麦不溶性谷蛋白(IG)含量与品质的关系,对176份不同筋力小麦材料的IG含量、HMW-GS组成类型和加工品质参数进行了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平均IG含量为2.44%,变化范围为1.25%~3.71%。共检测到10种HMW-GS亚基类型和16种亚基组合,其中,出现频率较高亚基类型是1(76.13%)、7+9(61.37%)、2+12(51.70%)和5+10(48.30%),出现频率较高亚基组合是1/7+9/2+12(25.57%)和1/7+9/5+10(22.16%)。亚基类型与IG含量显著相关,其中,优质亚基1、7+8和5+10比同位点的其他等位变异均显著增加IG含量,亚基组合1/7+8/5+10的IG含量最高,N/14+15/5+10的IG含量最低。IG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和稳定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IG含量可以作为小麦品质育种的快速有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45.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主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能造成小麦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其抗性属于数量性状遗传,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抗源较少,亟需寻找新的抗源。目前小麦近缘属野生植物抗赤霉病研究及远缘杂交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对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对小麦近缘属野生植物抗赤霉病研究情况及远缘杂交技术进行综述,并对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6.
为了深入了解漯麦18重要性状的分子机制,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检测的方法对其重要功能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了漯麦18含有的重要功能基因.结果表明,漯麦18含有1个矮秆基因型Rht-D1 b、2个光周期不敏感早开花等位基因型Ppd-A1 a和Ppd-B1 a,具有较广的适应性;漯麦18籽粒较大,商品性好,品质优良,聚合了10个高粒质量微效基因,同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Glu-A1和Glu-D1等位基因型为1和5+10,含有1个籽粒硬度基因Pinb-D1b;漯麦18抗逆性强,聚合了抗穗发芽主效基因Vp-B1、PHS_646和微效基因TaSdr-B1,同时抗旱能力突出,具有1-feh-w3、CWI-4A和CWI-5D等3个微效基因.以上信息为深入认识漯麦18的特征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对品种的进一步应用和未来小麦遗传改良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7.
漯河市小麦麦红吸浆虫发病呈逐年加重趋势,2011年通过淘土及田间取穗调查,基本摸清了该虫的发生特点、规律及发生条件,同时又对河南省及有关省份生产上正在推广的品种进行田间抗麦红吸浆虫性鉴定,以为麦红吸浆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漯河市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8.
本文针对肉用种公鸡对种蛋受精率和种鸡场经济效益的影响,结合实践及先进经验,分析并提出了发挥肉用种公鸡配种能力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9.
本文针对蛋鸡临床上发生鸡马立克氏病,分析了发病的原因,结合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便携式扭矩、转速、牵引力动态无线遥测仪的测控原理及设计;解决了农业机械旋转扭矩、扭功率及牵引力等动力参数现场测量难的问题;实现了多功能测量,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