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林业   358篇
农学   158篇
基础科学   177篇
  159篇
综合类   1150篇
农作物   88篇
水产渔业   116篇
畜牧兽医   637篇
园艺   274篇
植物保护   10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双圆盘开沟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沟器功用主要是在播种时开出种沟,引导种子和肥料进入种沟内,并使湿土覆盖种子和化肥,它们种类很多,如铲式、铧式、圆盘式等,不同形式的开沟器对工作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其中双圆盘开沟器由于圆盘周边有刃口,滚动时,可以切割土块草根和残茬,因此在整地条件差和土壤湿度较大  相似文献   
72.
汽车、拖拉机等机车发动机正常的工作温度为80-90℃,在这一温度下工作,可保证发动机充分发挥动力性和经济性,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在炎热的夏季,如果冷却装置使用维修不当,以及因零件的腐蚀、磨损、积垢等原因,将会影响冷却效果,使发动机冷却水温度过高,这会对发动机的正  相似文献   
73.
以小果型西瓜"黄蜜隆"为试材,采用室内浸种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腐植酸对西瓜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探明腐植酸促进西瓜种子萌发作用效果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腐植酸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根系活力、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从而使种子萌发整齐,种子的活力指数提高,芽苗生长粗壮.综合考虑,以1 200 mg·L-1处理效果最佳,其发芽势、芽苗株高显著高于对照,活力指数、芽苗胚轴粗度、胚轴长度和鲜质量/干质量分别比对照提高43.31%、5.64%、29.96%、25.26%,且均高于其它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发芽势、芽苗株高、胚轴长度、胚轴粗度、鲜质量/干质量等指标与腐植酸浓度关系密切,可通过改变腐植酸的浓度调节种子发芽势和芽苗生长;根系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腐植酸处理的响应起关键作用,可作为主要的生理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常用的观赏桃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利用扫描电镜对22个品种的花粉进行了微观观察。结果表明:观赏桃的花粉均为大型花粉,均具有三孔沟。外观形状有超长球形和长球形2种,仅二色桃花粉粒椭圆形接近圆形。品种间的外观形态、条纹宽度变化差异均较小,而纹孔密度变化较大,外壁纹饰差别也较大。经聚类分析,帚型、寿星型品种分别聚在一组内,直枝型和垂枝型品种较分散。品种间的花粉粒外壁纹饰可分为条纹状穿孔纹饰、穿孔条纹状纹饰、条纹状纹饰3种类型。每个品种群内都有进化程度不同的品种存在,垂枝类型进化程度最高,其次为寿星型类型,直枝型类型品种进化程度有高有低。因此,不同观赏桃品种的花粉形态反映了一些新的亲缘关系,对观赏桃的杂交育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一、选用抗(耐)病品种 选用抗(耐)病品种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如在2005年棉花黄萎病大发生的情况下,故城县种植的棉田病株率一般为1—2%,最高不超过5%,常规棉田15—20%。  相似文献   
76.
王琴  闫天虎 《园艺与种苗》2023,(1):102-103+110
通过分析临泽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包括科学合理谋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引领示范、培育壮大产业龙头,深化林权改革、破解融资科技瓶颈,打造品牌优势、推进二三产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加强引导服务、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合理规划布局、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  相似文献   
77.
为提高桃品质并确定最佳采收期,以‘久保’为供试材料,分析果实的单果重、果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果实品质与关键气象因子的综合模型。结果表明:桃果实单果重和果径生长发育动态呈现“慢—快—慢”阶段性特征,且均符合Logister曲线,单果重增长极大值出现在花后91 d,纵径增长极大值出现在花后66 d,横径增长极大值出现时间比纵径推迟5 d;随着果实的成熟,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逐渐加快,可滴定酸含量先小范围波动后迅速下降。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可判定,果实品质主要受≥18℃积温、≥24℃积温、日均气温和累计日照时数的共同影响。在≥18℃积温≥1170.21℃、≥24℃积温≥769.23℃、日均气温≥27.00℃、累计日照时数≥318.89 h条件下,果实品质达到最佳成熟度。  相似文献   
78.
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玉米水氮耦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适用于盐渍化地区的节水、施肥优化模式,采用大田试验,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轻度和中度两种盐分土壤,设置了10种不同水、氮处理,建立不同盐分土壤玉米产量与灌水量及施氮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同盐分土壤水、氮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盐分土壤条件下,灌水和施氮对玉米均有增产效应,水、氮交互作用为正效应,水分的作用大于施氮的作用。通过边际效应分析可知,轻度和中度盐分土壤施氮肥的增产速率没有明显差异,轻度盐分土壤灌水的增产效率明显高于中度盐分土壤。轻度和中度盐分土壤玉米最高产量分别为13 581 kg·hm-2和11 115 kg·hm-2,对应的水、氮配比均为灌水编码为0.77(全生育期灌水量2 250 m3·hm-2),施氮编码为0.69(总施氮量225 kg·hm-2)。通过模型寻优,得到轻度和中度盐分土壤种植玉米的最佳水、氮配比方案均为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 900.95~2 389.08m3·hm-2,总施氮量为174.04~240.7 kg·hm-2。优化方案的水、氮用量分别比当地灌水量(2 925 m3·hm-2)节水18.2%~35%, 施氮量(325 kg·hm-2)节肥26.0%~46.4%。优化范围包含了轻度和中度盐分的最高产量水、氮用量,产量与当地产量基本一致,符合当地灌水施肥要求。但从维持目前玉米产量和长期盐碱地改良的角度看,建议中度盐化土壤应选取水、氮优化范围中中等偏上灌水量和中等偏下的施肥量,以便于从根本上降低土壤盐分背景值,便于长期产量的提高;轻度盐分土壤选取优化范围适中的水、氮用量。  相似文献   
79.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碳氮组分,是衡量土壤碳氮周转与养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探讨秸秆配施氮肥、氮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易氧化有机碳和速效氮的影响,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长季不同氮肥用量与基追比的土壤活性碳氮变化特征,为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湖北省荆门市田间试验中设置施氮量、秸秆配施氮肥和施氮时期3个大田试验。施氮量:不施氮(N0),推荐施氮(165 kg·hm -2,N165),习惯施氮(195 kg·hm -2,N195);秸秆配施氮肥:秸秆移除(CK),秸秆还田(移栽前将上季小麦秸秆全部还田,S),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腐解菌剂(SM);施氮时期:基施﹕拔节期﹕抽穗期氮肥施用比例为7﹕3﹕0(R1),5﹕3﹕2(R2),10﹕0﹕0(R3)。【结果】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但是其成熟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DOC)显著降低。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含量(DON)。腐解菌剂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DON含量,拔节期易氧化有机碳含量(ROC)也显著降低。秸秆还田下增加氮肥用量显著提高了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土壤速效氮含量(AN);推荐施氮处理(165 kg N·hm -2)的DON和AN含量显著升高;农民习惯施氮处理(195 kg N·hm -2)降低了DON和AN含量;增加追施氮肥比例对土壤SMBC和DOC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提高了水稻拔节期SMBN和ROC含量。【结论】施氮量及其基追比是影响秸秆还田下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主要因素,合理配施氮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速效氮及水溶性有机氮等活性碳氮组分含量,增加追肥比例也能提高水稻生育期内土壤活性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80.
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定量评估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的生产能力,分析天然打草场的退化程度,明确气候因子对打草场生长过程的影响。【方法】 利用Miami和Tha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2000—2017年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气候生产潜力,并结合近18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MOD17A2H)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7年半干旱牧区天然打草场实际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均随降水增加呈上升趋势,天然打草场18年平均实际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分别为295.24和557.79 g C·m-2·a-1。按不同草地类型分析,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潜力均以草甸草原最高,分别为589.68 g C·m-2·a-1和349.78 g C·m-2·a-1,山地草甸的气候生产潜力最低,为518.72 g C·m-2·a-1,而实际生产潜力以典型草原最低,仅为269.52 g C·m-2·a-1。从变异系数来分析,气候生产潜力与实际生产力均以草甸草原最稳定。从年际变化率分析,草甸草原的气候生产潜力的上升速率最高,为6.30 g C·m-2·a-1,实际生产力以山地草甸上升速率最高,为4.44 g C·m-2·a-1。实际生产力对降水的响应高于温度,其中95.88%的打草场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呈负相关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5.70%,且不同草地类型的实际生产力均与降水在P<0.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天然打草场气候生产潜力呈由西向东递增的地带性规律,而实际生产力受水热条件的影响,以大兴安岭为中心向东西两麓逐渐递减,其对降水的响应高于温度,水分条件是该区植被生长的限制因子;年均气候资源利用率的分布规律与实际生产力相同,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55.09%;以草甸草原打草场的气候资源利用率最高,高达60.34%,同时也是退化速度最高的草地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