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科学   48篇
  18篇
综合类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拖拉机新型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拖拉机线控液压转向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详细分析了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系统的最优控制算法。采用模糊控制作为系统的控制算法,实现了前轮转角的闭环控制技术;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得出了油缸位移的响应曲线,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2.
在水田化肥深施方案(即将化肥与适量水混合后,用强制性排送肥机构将其排入土中)的基础上,对排送肥机构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研制了一种对各排肥管轮换供肥的分配器,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这种排送肥机构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3.
在分析我国南方水田地区气候、农艺条件和目前施用化肥状况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水田化肥深施机械。该机械采用了将化肥与适量水混合后由螺杆泵将其强制排出的原理,克服了一般水田化肥深施机械常遇到的化肥架空、粘附及堵塞问题。试验表明,该种机械适应性强,工作可靠,使用该种机械进行水田化肥深施具有明显的节肥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4.
轮式拖拉机线控液压转向系统路感特性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路感特性是线控转向技术的难点之一,设计与评价了轮式拖拉机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路感特性。分析了路感的评价指标、产生机理及拖拉机等农用车辆行车环境差异大的特殊性;实测了拖拉机在旱地、土路、水泥路、沥青路等路面上的原地转向与行驶时的转向阻力,以指导设计模式化路感特性与模式识别系统。农田作业模式侧重于路感的轻便性,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切向力为2~10.127 N,车速低于11 km/h;非农田作业模式侧重于路感的真实度,切向力范围为2.5~52.5 N,车速低于30 km/h。完成了路感的主观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模式化路感特性可以令驾驶员满意。设计的模式化路感可以有效改善拖拉机的驾驶感觉,推动线控液压转向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5.
鲁植雄 《农业工程学报》1997,12(A00):325-329
文章运用光栅分光光度计对乌饭树黑色素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乌饭树黑色素不易受自然光、食盐、糖等因素影响,且热稳定必好,并具有一定的防霉作用,但乌饭树黑色素容量受到温度,酸碱值,ph值,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影响而发生变色或退色。这些结果将为乌饭树黑色素的提取和开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6.
分维计算水田土壤强度最佳测量间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测量水田土壤强度并计算其分维时的测量间距和测点数进行探索,并根据回归分析得出水田土壤强度在分维计算中的最佳测量间距为60cm。  相似文献   
67.
阐明了小型水田驱动耙的设计方法和依据,并对样机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小型水田驱动耙的碎士率达74.49%,平整度为82.5%,班次生产率达0.26hm^2/h,提出小型水田驱动耙是解决水田整地机械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8.
为精准监测不平整田块的旋耕耕深并准确测量不规整田块的作业面积,进而分析旋耕作业质量。在对拖拉机旋耕机组进行运动分析和仿真的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建立基于拖拉机提升臂角度和车身倾角的综合耕深监测模型。基于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集旋耕机组的作业轨迹,将耕深数据和缓冲区算法结合,筛选有效作业轨迹并建立多段缓冲区,通过Vatti算法裁剪合并分段缓冲区,并使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计算旋耕有效作业面积,进一步分析计算重耕率、漏耕率。为了验证该旋耕作业面积测算方案的精度,通过LabVIEW整合处理BDS和多种传感器的数据,搭建旋耕作业质量监测系统,并进行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耕深测量系统的最大误差为6.6mm,在最佳耕深区间的平均误差为3.6mm,满足耕深监测需求。对于不规整田块,有效作业面积测量算法的面积相对误差均值为0.27%,优于基于全程作业轨迹和幅宽的传统面积测量算法的相对误差均值7.5%,且不受田块形状和旋耕路线的影响,可对旋耕有效作业面积进行精确计算。经田间试验验证,拖拉机旋耕作业质量监测系统能有效适应不规整田块,...  相似文献   
69.
为预测和评估电动拖拉机轮边驱动电机的电磁性能同时优化电磁转换装置结构,该研究以一种减速式12槽7对极永磁无刷直流轮边驱动电机为对象,建立电机电磁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空载、半载和额定负载工况下电机的动态特性。在此基础上,基于热损耗载荷构建电机的磁-热双向耦合模型,模拟分析额定负载工况下电机的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3种工况下电机最高温度均发生在永磁体部位,温升分别为54.61、77.63和87.1 ℃。以气隙宽度、定子槽口宽度、永磁体间距和宽度为变量,以齿槽转矩、转矩密度和永磁体损耗为优化目标,提出一种田口法-响应面法双层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电机最佳结构参数为:永磁体间距为0.4 mm、永磁体宽度为3.5 mm、气隙宽度为1.1 mm、定子槽口宽度为4.75 mm。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电机转矩密度较优化前增加了8%,永磁体损耗降低了18.6%。样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电机齿槽转矩较优化前降低了20.9%,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对电机性能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0.
详细介绍农业拖拉机底盘、驾驶室、工作装置、电气系统等模块的智能化、信息化先进技术。就国外内拖拉机技术水平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我国拖拉机在智能控制策略、机电液一体化、制造工艺、人机工程等方面的弱点,提出培养优质人才、提高科研投入、攻克关键技术、提升制造工艺的发展路线,以及攻坚液压技术、电控技术、智能控制策略、人机工程等技术,改善拖拉机的可靠性与舒适性,提高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