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5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林业   202篇
农学   207篇
基础科学   193篇
  384篇
综合类   1910篇
农作物   245篇
水产渔业   251篇
畜牧兽医   818篇
园艺   302篇
植物保护   14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提出了一种采用电-机械直线执行器和液压缸的液电混合直线驱动系统。为消除电-机械直线执行器和液压缸之间的耦合影响,液压泵和比例阀协同控制液压缸输出力和运行方向,满足系统负载力需求,电-机械直线执行器用于运动控制,并补偿液压缸输出力波动和外部干扰力。为实现上述目标,设计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电-机械直线执行器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以估计的负载力调节泵压力和比例阀开度,对液压缸输出力进行调控。比例阀在系统运行中主要用于控制液压缸运动方向,阀开度较大,可显著降低节流损失。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了系统的运行特性和能效特性。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位置控制特性,能量效率高,较传统阀控系统能耗减少51%。  相似文献   
112.
基于随机森林的高寒湿地地区土地覆盖遥感分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寒湿地是青藏高原典型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和预警区。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地分类提取高寒湿地的土地覆盖信息,对当地生态安全监测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首先,以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融合光谱特征、水体指数、地形特征、植被指数和纹理信息等26个变量进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实验;然后,根据袋外数据(Out of bag,OOB)的特征变量重要性得分和精度评价结果,选出高寒湿地地区土地覆盖类型的最优分类方案和特征;最后,对特征变量进行降维,并基于相同的变量,采用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MLC)、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和RF等方法进行分类,比较不同方法的优适性。结果表明:结合GF-1影像光谱、水体、植被、纹理特征和地形信息,使用26个变量的RF模型的分类精度最高,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为90.07%,Kappa系数为0.86;通过RF模型的变量重要性分析可以有效选出重要的特征信息,在降低特征变量维度的同时,还能保证较高的分类精度; 4种分类方法中,RF算法是高寒湿地地区较合适的分类方法,OA比MLC基准方法高17.63个百分点,比SVM和ANN等机器学习算法分别高6.98、6.5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3.
植保无人机旋翼下洗气流对喷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XV-2植保无人机,利用流体仿真,探究了该无人机旋翼下洗气流的速度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下洗气流影响下的雾滴运动方式,并进行实地测试。仿真分析说明:旋翼下洗气流从中心向外的流速差使流场从上向下有向外的铺展效应,使得喷幅增大,且喷幅与飞行高度成正比;旋翼外沿的卷扬气流使得喷幅范围内的雾滴沉积数出现2个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飞行高度为6 m时,有效喷幅为10 m;飞行高度8 m时,有效喷幅为12 m。2种飞行高度下的雾滴分布均匀性基本一致。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喷雾系统设计和航空植保作业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浙江省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2010年起,围绕双季稻,把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作为水稻研究的重点.其中早稻的引育和相关栽培技术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已引进筛选出多个适宜杭州市机插栽培、具高产潜力的双季早稻品种.  相似文献   
115.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16.
抛栽稻成本低, 易操作, 高产稳产潜力大, 深入研究抛栽稻对我国水稻生产的轻简化栽培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抛栽稻高产形成及生态生理特征。稻麦两熟制下, 以常规粳稻南粳44和杂交粳稻甬优8号为材料, 以洗根手插为对照, 从摆栽、点抛和撒拋3种抛栽方式下水稻产量形成的茎蘖动态、LAI、光合势、物质生产等方面的特性, 并从株型特征、后期根系活力、光合特性、物质积累与转运等方面探讨抛栽稻高产形成的生态生理基础。结果表明, 甬优8号摆栽、点抛、撒抛3种抛栽方式的2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洗根手插)高21.9%、18.3%和13.2%, 南粳44分别较对照高18.3%、14.1%和9.87%, 两品种产量均为摆栽>点抛>撒抛>洗根手插, 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抛栽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 但总颖花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 产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是总颖花量较高。抛栽稻较对照, 高峰苗数多, 成穗率高或与其相当, 最终有效穗数足, 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高, 群体质量较对照更稳健。抛栽稻高产稳产的生态生理基础为: 秧苗移栽大田后分蘖早, 分蘖叶位多, 分蘖性强, 分蘖质量高、数量足; 抽穗期株高适中, 茎鞘粗壮, 叶系配置好, 通风透光强, 物质积累量高, 库源协调, 产量潜力更高; 后期根系发达, 叶片衰老慢, 光合生产能力强, 群体茎鞘物质输出与运转协调, 籽粒充实度高。就不同抛栽方式而言, 精确摆栽和点抛生长优势显著高于撒抛, 更易于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17.
通过水稻干燥和缓苏过程中稻谷爆腰产生的玻璃化转变分析,确定稻谷在玻璃态下干燥时对爆腰增殖无影响。建议采用2种措施:一是使稻谷在玻璃态下干燥,抑制爆腰产生;二是使稻谷在较高温度下干燥一定时间后,给稻谷缓苏足够时间以降低内部水分梯度,使内部水分均匀,有效地降低稻谷裂纹率和提高产米率。  相似文献   
118.
针对传统的滚齿加工中需要使用冷却液的弊端,提出了一种滚齿干切加工技术。通过对国内外干切技术发展状况进行调研,选择了合适的加工机床和刀具,对典型的齿轮和花键轴零件进行干切工艺试验,探索掌握干切加工适宜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冷风干切加工技术不仅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还解决了切削液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9.
根据动不平衡信号的信息特征和信号的相关性,给出了自动跟踪相关滤波原理和算法;基于Labview开发系统,依据自动跟踪相关滤波原理开发了动不平衡信号提取图形化程序,应用此程序对含有不同倍频谐波和噪声的振动信号进行仿真处理及在内燃机主轴动平衡中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自动跟踪相关滤波,不仅能够准确提取不同转速的动不平衡信号,而且还能够满足内燃机主轴高精度动平衡测试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0.
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分别以土壤饱和含水率的70%、80%和90%作为灌溉下限进行控制灌溉。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拔节孕穗期水分控制条件下水稻生长受到抑制,单穴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较小,每穗粒数和每穗实粒数显著减少,产量也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影响相对较小,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拔节孕穗期控制灌溉较抽穗开花期节水效应明显,但抽穗开花期控制灌溉有利于获得更高的水分生产效率,因此,制定水稻控灌灌溉制度时,拔节孕穗期轻控,抽穗开花期适当增大水分控制下限有利于水稻节水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