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36篇
综合类   156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45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8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鱼腥草组织培养中材料灭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的灭菌措施,包括不同的灭菌剂、浓度,对鱼腥草的带芽茎段进行灭菌处理,研究其污染率和污染速率的变化,寻找建立无菌培养系最适宜的方法.结果表明:最适宜的灭菌措施为:外植体茎+70%酒精浸30s+0.1%升汞10-12min+青霉素+链霉素15min.  相似文献   
92.
南宁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与贮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南宁市马占相思人工林3个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生)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为455.4~494.5 g·kg-1,各器官碳素密度表现为:皮>干或叶>枝>根;同一林分中各层次碳素密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0~80 cm土层中碳素密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3个年龄阶段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为117.63,176.70和202.08 t·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25.67%,46,10%和50.91%,灌木和草本层分别占1.82%,1.65%和1.62%,土壤层分别占69.84%,49.62%和44.59%,凋落物层分别占2.68%,2.34%和2.88%;3个年龄阶段林分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10.66,15.70和12.55 t·hm-2a-1,其中乔木层碳素年净固定量分别为7.54,12.14和9.36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0.17%,74.14%和74.58%;凋落物层碳素年固定量分别为312,3.56和3.191 t·hm-2a-1,占林分总量的70.17%.74.14%和74.58%.  相似文献   
93.
厚荚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5 a的定位观测材料,对1.5~4.5 a生厚荚相思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树叶和活枝外,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1.5、2.5、3.5、4.5 a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10.64、28.70、42.15、75.45 t·hm-2,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951、16.357、17.145、21.554 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林龄增加,干材、干皮和枯枝的组成比例增加,树叶、活枝、粗根和细根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4.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探讨了广西宁明县国有派阳山林场尾巨桉萌芽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龄(1~4年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尾巨桉萌芽林乔木层地上部分生物量随着林分生长而逐渐积累,1、2、3和4年生分别为18.84、52.47、79.42和100.02 t·hm~(-2),其中干材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树叶、树枝和干皮所占的比例则呈相反趋势。1、2、3和4年生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分别为18.84、26.24、26.48和25.00 t·hm~(-2)·a~(-1),其中干材净生产力占64.53%~78.37%,树叶、树枝和干皮净生产力占21.63%~35.47%。  相似文献   
95.
以根韦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和埃尔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elkanii)为研究材料,以0.001~100 mg·L~(-1)浓度的烯效唑培养两种根瘤菌,探究烯效唑对根瘤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烯效唑浓度范围内大于10 mg·L~(-1)时抑制根瘤菌数量,烯效唑浓度为1 mg·L~(-1)时对根瘤菌数量具有促进作用。大豆以1 mg·L~(-1)浓度烯效唑浸种,每2.5 kg土壤拌有30 m L对数生长期的根瘤菌菌液,在花荚期测定大豆叶片与根系的SOD、POD、CAT酶活力、丙二醛含量(MDA)及大豆根系酰脲含量,确定根瘤菌与烯效唑互作对大豆生长及共生固氮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根瘤菌处理相比,根瘤菌与烯效唑互作可降低大豆植株中MDA含量达40%~60%,提高大豆根系酰脲含量达5%~8.4%,但对测定的3种酶活性影响不显著。试验结果证实了根瘤菌与烯效唑互作可提高大豆固氮能力,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96.
为了加强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以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择表征农业干旱风险的危害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能力等方面的17个代表性指标,建立了具有区域适用性的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方法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GIS技术,对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农业干旱风险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规律性,极严重-严重干旱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榆林、渭南、商洛地区;中度干旱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延安、宝鸡和咸阳地区;一般-轻度干旱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铜川、安康、西安和汉中地区,农业干旱风险总体呈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关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特点。依据研究结果,为管理部门决策制定提出了不同风险区抗旱减灾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7.
通过分析陕西省3个地区(延安、长武及安康)1957—2013年气温和降水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运用AquaCrop模型模拟分析了在现状降雨条件下,气温及CO_2浓度等气象因子变化对陕西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升高0.1℃,长武及安康分别减产0.3%和0.7%,延安增产0.5%;延安和安康CO_2浓度增加20μmol/mol,两地分别增产3.6%和4.2%,长武CO_2浓度增加10μmol/mol,增产2.2%;气温和CO_2浓度同时变化(即气温升高0.1℃同时延安和安康CO_2浓度增加20μmol/mol,长武增加10μmol/mol),延安、长武和安康分别增产4.0%,2.0%,3.6%。在仅考虑气温及CO_2浓度变化的情况下,与2012年相比未来18年3种典型年(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下,3个地区因区域而表现不同,延安冬小麦增产3.3%~10.3%,长武增产2.3%~10.0%及安康增产1.8%~9.8%。可见,气温与CO_2浓度增加,陕西省"暖干+高碳型"或"暖湿+高碳型"气候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延安长武安康,即可在陕北地区适度增加冬小麦种植面积,提高农业产量。  相似文献   
98.
农业干旱灾害发生机理复杂,评价指标众多,为确定合理的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陕西省干旱成因及特点,基于风险四要素(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能力)筛选并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评估了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结果表明,在考虑地区抗旱能力情况下,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从北向南,从东向西均呈现出递减趋势,北部榆林地区和东部渭南、商洛地区,农业干旱风险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AHP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以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缩减指标个数;准确评估干旱风险,指出风险要素来源,为抗旱部门有效识别致灾因子,提出相应的抗旱减灾方法。  相似文献   
99.
为了解桂西南尾巨桉萌芽林能量储存功能,采用固定标准地法,探讨了广西宁明县1~4年生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能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尾巨桉萌芽林各器官热值为17.24~20.87 kJ·g~(-1),不同器官热值大小依次为:树叶树枝干材干皮。尾巨桉萌芽林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随林分生物量的增大而提高,1、2、3和4年生分别为353.17、968.82、1 496.46和1 909.30 GJ·hm~(-2),其中干材能量现存量占林分地上部分能量现存量的64.58%~78.42%,树叶、树枝和干皮能量现存量占21.58%~35.42%。1、2、3和4年生尾巨桉萌芽林能量年净现存量分别为353.17、484.41、498.82和477.33 GJ·hm~(-2)·a~(-1)。  相似文献   
100.
河南淮阳小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河南小城市的特点,并以淮阳为例,通过对其绿地系统的现状分析,结合其园林城市建设中的绿地系统规划,探讨河南地区县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