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47篇
畜牧兽医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21.
本试验以欧洲猪种为参照,研究贵州地方猪对氧磷脂酶1(paraoxonase,PON1)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基因多态性与地方猪的脂肪沉积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研究采用锚定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香猪、糯谷猪、萝卜猪和可乐猪共138个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猪群PON1基因的163/165位点出现A/T、G/A变异,515位点检测到C/T突变,均以3种基因型存在。经卡方(χ2)检验,贵州地方猪群PON1基因51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与欧洲猪品种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163/165位点中,贵州地方猪种A等位基因的频率为83.7%,明显高于欧洲猪品种(25.2%)。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的163/165位点A等位基因占优势,编码的第55位氨基酸为甲硫氨酸(Met55),与脂代谢异常人群的基因型相同;欧洲猪种以B等位基因为主(P<0.01),编码的第55位是亮氨酸(Leu55),与正常人群的基因型一致。以人PON1蛋白的晶体结构为模板,推导出香猪PON1蛋白的三维结构。地方猪PON1基因变异导致的Met55突变可能影响PON1水解酶活性中心的疏水环境,可能使蛋白的水解酶活性下降,使得地方猪品种的脂肪沉积量和肉质不同于欧洲猪种。由此推测,贵州地方猪品种PON1基因163/165位点存在多态性,可能与地方猪种的脂肪沉积和肉质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2.
在欧洲马品种中,黑色素皮质激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基因第248位碱基有C/T多态性,纯合的T248位点决定欧洲马的栗毛色。针对MC1R基因的248位点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研究3个中国马品种MC1R基因型与栗色毛之间的关系。经扩增获得两种DNA片段,克隆测序后证明,扩增片段确为MC1R基因,两种DNA片段序列在基因的248位点的确呈现C/T多态性,但检测126份贵州矮马、西南马和新疆伊犁马血液样本,全部为杂合基因型(Ee),其中包括栗毛、黑毛、骝毛3种单毛色及3种复毛色。这些研究结果提示,MC1R基因中248位点的多态性与国内3个马品种的栗色毛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3.
珙桐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组织分离产活性物质的内生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为测试细菌进行内生真菌代谢物对细菌的抑制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内生真菌的活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从珙桐枝、叶中分离到126株内生真菌,其产物对3种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5%、71%、25%,其中D37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经HPLC分析证明,菌株D37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槲皮素、山奈酚2种黄酮类物质,每100 g干菌丝可产黄酮31.9 mg。根据菌株D37的形态学特征,结合核糖体基因居间序列(Internal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分析结果,确定菌株D37为曲霉属,烟曲霉种(Aspergillus fumigatus)。从珙桐分离的产黄酮内生真菌D37可作为生产黄酮类药物的候选菌株,也为抗生素药物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4.
以可乐猪、萝卜猪和香猪3个贵州地方猪种和欧洲猪种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第8内含子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以特异性PCR从样品基因组中扩增出163bp的DNA片段,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两个猪群体的LPL基因第8内含子中都检测到了AA基因型和AB基因型,未检测到BB基因型;欧洲猪品种和贵州地方猪品种均以AB基因型占优势;与欧洲猪品种相比,贵州地方猪品种的B等位基因频率明显较高,A等位基因频率则较低。  相似文献   
125.
为筛选出适合毕节地区环境和饲养条件的母猪发情控制技术,进行了不同激素对乏情青年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同期发情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对生理性乏情...  相似文献   
126.
127.
耐锰细菌鉴定与锰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细菌对锰的适应机制,从松桃的锰冶炼区寨英镇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7株耐锰能力达到1 800mg/L的细菌,其中S7和S16两株菌对锰的耐受能力高达2 200 mg/L。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测序等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分属于根癌土壤杆菌、沙福芽孢杆菌、根瘤菌属和氧化节杆菌。在锰胁迫条件下,测定菌株S7的生长曲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电导率。结果表明:在无锰条件下,细菌的生长速度很快,14~18小时后就进入稳定期,在锰胁迫条件下,菌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S7菌株的SOD、CAT酶活性在10~18小时时升高,但电导率变化不大。推测耐锰细菌可能通过上调氧化还原酶的活性适应锰胁迫。这对揭示细菌耐受锰的生理机制和锰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8.
为了阐明microRNA对猪产仔数的调节机制,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针对猪miR-136的基因编辑表达载体。通过实验,在miR-136基因成熟区及其下游设计两个单链引导RNA(sgRNA),合成4条磷酸化的单链DNA寡核苷酸,复性后形成两条带粘性末端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插入线性化的载体pX462的BpiI酶切位点处,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经测序确认,得到两个编辑表达载体pX462-miR-136-1和pX462-miR-136-2。构建了两个编辑miR-136基因的表达载体,为猪繁殖力的调控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9.
基于香猪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在白细胞表面抗原CD53基因中筛选到一个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nt,SV)184,为了探索不同猪品种间此结构变异是否存在多态性变化,本试验选择香猪、大白猪、糯谷猪、柯乐猪、江口萝卜猪和荣昌猪作为试验动物,采用PCR方法对猪群中SV184的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研究,应用RT-PCR技术,分析CD53基因的原初转录本序列结构,研究SV184对CD53基因的转录是否有直接影响。结果显示,6个猪品种中SV184的分布频率存在明显差异,香猪以VN基因型为主,其他5个猪品种是NN基因型占优势;计算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香猪以缺失的V等位基因为主,其他5个猪品种以正常的N等位基因为主。选择3种基因型个体的血液样本,逆转录后分析CD53基因的原初转录本的序列,从中检测到缺失型和不缺失的两种转录本形式,提示SV184对CD53基因的转录无直接影响。SV184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区分香猪和其他猪品种。  相似文献   
130.
试验旨在探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中MAPK10、MEF2C基因结构变异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香猪生长性状的关联性,以期为贵州香猪的育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技术对233头香猪2个结构变异(structure variation,SV)位点(MAPK10-I8-sv273和MEF2C-I1-sv71)进行群体基因变异研究,利用Origin软件绘制香猪的生长曲线,利用在线软件计算出多态信息含量(PIC)、杂合度(He)、纯合度(Ho)及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并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基因分型结果与香猪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2个结构变异位点在香猪群体中存在多态性,均有3种基因型:DD、ID和II,2种等位基因:D和I。其中,MAPK10-I8-sv273的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I等位基因,DD基因型频率最高(0.65),且DD基因型个体的平均日增重、体高和生长速度均大于II基因型个体,表明该位点D等位基因具有提高香猪生长性能的遗传效应;MEF2C-I1-sv71的I等位基因频率高于D等位基因,II基因型频率最高(0.51),II基因型个体的平均日增重、胸围、总体生长速度均大于DD基因型个体,表明该位点的I等位基因可提高香猪的生长性能。综上,结构变异MAPK10-I8-sv273和MEF2C-I1-sv71与香猪的生长发育相关,可作为生长性状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