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农业绿色发展是一项呈进阶式且不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本文基于近年来江苏省的实践,深入剖析了农业绿色发展的阶段性内涵和基本任务,认为江苏省已转型升级至农业绿色发展的提质阶段,结合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探索,从深化体制创新、健全协调机制、统筹外部支持和推动优质优价等角度,系统性规划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
南丰蜜桔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享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的美誉.2007年抚州市新增南丰蜜桔面积0.8万公顷,总面积达到4.5万公顷,总产47万t,新增产量13万t,再创历史新高,总产值达13.2亿元,全市人均增收74元.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不同作物蒸散量估算方法在淮北地区的适用性,利用新马桥实验站称重式蒸渗仪测定了2016-2017年冬小麦全生育期的实际蒸散值,结合Hargreaves-Samani(H-S)、 FAO-56 PM、Turc、Makkind(Mak)、 Priestley-Taylor(P-T)、Mcloud(Mcl)和DeBruin-Keijman(D-K)7个模型,分析了冬小麦田的蒸散特征,将蒸散的估算值(ET_0)和实测值(ET_C)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相对于ET_C值,7个模型拟合得到的ET_0的RMSE值为0.99~2.29 mm·d~(-1),且H-S FAO-56 PMTurcMakP-TMclD-K; ET_C与ET_0的相关系数为0.74~0.97,其中FAO-56 PM的相关性最高,P-T、 Mak、 D-K、 H-S也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综合来看,H-S法总体表现较好,更适合该地区。对6种主要气象要素与实测蒸散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温度是影响ET_C的主要因子,湿度、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2 m)对淮北冬小麦田蒸散值的影响不大;H-S模型以温度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性订正法和湿度指数项订正法将H-S模型本地化后检验发现,其优化结果良好,RMSE降低(0.68 mm·d~(-1))。  相似文献   
24.
25.
湖北恩施州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足,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文章通过对湖北恩施地区水污染现状的分析,充分认识恩施当前水资源污染危害,探讨水资源污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6.
太原西山林区是太原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作用巨大。介绍了西山林区概况,提出了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改善营林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对臭柏细根解剖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比较干旱40 d后臭柏细根解剖结构与正常灌水对照组的差异。[结果]干旱处理40 d后,臭柏细根一级、二级解剖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其导管、维管束和根直径不断增加,次生组织不断完善,促使其抵御外界胁迫的能力增强,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随着根系的增加,干旱对导管、维管束、根直径和维根比的影响逐渐降低。由此可见,臭柏一级根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更强。[结论]该研究可为完善臭柏细根生物学理论和细胞生态学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将对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的抗虫基因Cry1C转入大豆中,获得对田间鳞翅目害虫具有抗性的大豆材料.[方法]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抗虫基因CrylC转入大豆品种Williams82中,并通过Bar试纸条及PCR方法对所获得的转化苗进行鉴定.[结果]获得28株阳性大豆转化植株.[结论]初步认定CryIC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9.
利用合肥市2015—2017年大气污染(PM2.5、SO2、NO2、CO、O3和PM10)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对合肥市夏季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征以及降水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5—2017年合肥市PM2.5、PM10浓度均有所下降,气态污染物中只有NO2浓度呈升高趋势。(2)PM2.5和PM10日变化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09:00和21:00—22:00,日浓度的最小值出现在午后15:00—16:00,分别为(51.01±2.72)μg·m-3和(30.64±1.86)μg·m-3。(3)气态污染物中O3和SO2日变化呈单峰型,O3和SO2峰值分别(129.35±12.52)μg·m-3和(11.80±0.77)μg·m-3。(4)降水能使大气污染物浓度特征发生明显变化:降水条件下O3浓度波动范围减小,浓度高值时段明显缩短;NO2和CO浓度明显降低,夜间NO2浓度约为非降水条件下的55% ~ 60%,CO浓度下降20%;SO2单峰型变化特征消失,小时浓度维持在9.66 μg·m-3;降水使PM2.5、PM10浓度降低的同时改变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占比,降水过程中PM2.5/PM10明显升高,降水结束后该比值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