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蛋白是猪(Sus scrofa)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和猪的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等一系列冠状病毒的受体蛋白。为探讨梅山猪APN基因的分子结构特征以及重要的变异位点,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梅山猪APN基因功能区域和重要变异位点,对其蛋白质结构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梅山猪APN基因cDNA全长2 886 bp(GenBank登录号:KF280271),含有20个外显子,编码961个氨基酸。与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标准序列(登录号:NM_214277.1)相比,梅山猪APN基因编码区变异共引起10处氨基酸突变与2处氨基酸缺失,其中Phe82Asn、Leu107Phe、Leu108 Ile、Ser330Pro、Trp399Arg和Glu465 Gly等6处突变位于APN酶催化活性区域,Gln747His突变、748Tyr和749Ser缺失突变位于APN病毒结合区域。蛋白结构和编码产物功能分析发现,pAPN为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具有1个跨膜螺旋(跨膜区位于12~34氨基酸,二级结构元件以α螺旋和β折叠为主,编码产物主要参与细胞被膜(cell envelope)、中央中间代谢(central intermediary metabolism)、辅酶因子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cofactors)等功能。Gln747His、748Tyr和749Ser缺失突变可能与氨肽酶N结合病毒能力有关。本研究对梅山猪pAPN基因功能的分析及变异位点的筛选,为今后筛选猪抗病毒性腹泻的有效遗传标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BMP15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发布的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15)基因外显子1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BMP15基因外显子1在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选育群(简称新品种选育群)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该基因对新品种选育群羊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设计引物扩增片段在所检测的新品种群中存在PCR-SSCP多态性,分别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而在32只多赛特母羊群中只检测到AA基因型。这说明所检测的BMP15基因外显子1在新品种群中存在多态性,但统计分析结果初步表明3种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故该区域可能不是影响新品种群羊繁殖力的功能结构区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构建并筛选猪(Sus scrofa)BPI基因的高效siRNA干扰载体,为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猪BPI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基础。参照猪BPI基因(GenBank登录号:EF436278)全长编码区序列,设计其特异性发夹siRNA干扰片段,并将其克隆插入pcDNA 6.2-GW/EmGFPmiR干扰载体中,构建猪BPI基因4个干扰siRNA表达载体RB1、RB2、RB3和RB4,1个阴性对照NC,并通过PCR和测序进行验证,构建成功后转染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并检测其干扰效率。结果发现,所构建的4个特异性siRNA载体均可显著降低猪BPI基因mRNA表达(P0.05),其中RB4载体干扰效果最好,其干扰效率达到69%。本研究成功筛选可靶向干扰猪BPI基因的高效siRNA,为今后在细胞水平进一步研究BPI基因对猪肠道革兰阴性菌感染抗性的作用及其机制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鸡血浆中环丙沙星的RP-HPLC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氧氟沙星为内标物,测定鸡血浆中环丙沙星的含量。结果表明:环丙沙星回收率为88.20%~95.41%,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差分别为3.22%~7.04%、5.05%~9.00%(n=5),环丙沙星在0.05~7.50mg·L-1范围内呈显著线性相关(r为0.9993,n=9),最低检测限为0.015mg·L-1,可满足环丙沙星在肉仔鸡体内的药动学样品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动物医院门诊病鸡球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送检扬州大学动物医院50只鸡的球虫感染情况调查显示,15日龄以内鸡的球虫感染率为20%,15—50日龄鸡为96.5%,50日龄以上鸡为100%,总感染率为90%。共检出7种球虫,即柔嫩艾美耳76%、堆型艾美耳56%、巨型艾美耳22%、早熟艾美耳16%、和缓艾美耳10%、毒害艾美耳4%和布氏艾美耳2%。柔嫩和堆型为优势种。球虫多为混合感染的占71.1%,2种球虫混合感染最多占44.4%。传染性法氏囊病例鸡中,严重感染球虫的最多为43.1%。  相似文献   
16.
台系大白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台系大白母猪核心群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台系大白平均产仔数在10头以上,第1胎产仔数最少,从第2胎开始产仔数逐渐上升,第3胎达到较稳定水平,至第5胎达到最高水平。第2、3、5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第2、3、5、6胎的初生窝重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台系大白猪第2胎的繁殖性能可以反映后面其他胎次的繁殖性能,而第1胎与其他胎次的繁殖性能无显著相关性,因此第2胎的繁殖性能可以作为台系大白后备母猪选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在鸡蛋中残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鸡蛋中环丙沙星的残留。鸡蛋经乙腈溶液提取,提取液真空干燥后用流动相溶解。以0.015mol/L四丁基溴化铵/乙腈(94/6,V/V)作流动相,用SymmetryC18柱(5μm,3.9mm×150mm),在激发波长280nm、发射波长455nm处,用荧光检测器检测。将环丙沙星以0.05、0.50、1.00mg/kg分别添加到空白鸡蛋样品中,测得鸡蛋样品中环丙沙星的回收率分别为(82.2±6.8)%、(84.5±5.9)%、(87.9±4.7)%,相对标准差均低于8.3%。用该方法测定鸡蛋中环丙沙星的最低检测限为0.01mg/kg。各试验组产蛋鸡给药剂量分别按10.0、20.0mg/kg(体质量)内服环丙沙星水溶液,每天给药1次,连续5d。停药后鸡蛋中环丙沙星残留消除缓慢;休药8~9d时,鸡蛋中环丙沙星残留量低于0.03mg/kg;休药9~10d时,鸡蛋中环丙沙星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0.01mg/kg);且随着环丙沙星给药剂量的增大,环丙沙星在鸡蛋中的残留量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18.
动物模型Blup法及其应用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动物模型Blup法的提出背景、原理、与其它选择方法在种用价值的效率上的比较,总结了动物模型Blup法在畜禽育种上的应用,并对BLUP法在畜禽种用价值评定上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F18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F18,E.coli F18)是养猪(Susscrofa)业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大的病原菌之一,球系列鞘糖脂生物合成通路及通路中α-(1,2)岩藻糖转移酶1基因(alpha(1,2)fucose transferase 1,FUT1)对断奶仔猪F18抗性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挖掘课题组前期获得的断奶仔猪转录组测序结果,确定FUT1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和启动子区.同时对启动子区序列进行CpG岛分析;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以及AliBaba 2.0软件,分别分析启动子区活性和CpG岛序列潜在的转录结合位点.通过比对人类(Homo sapiens)和猪的基因序列信息数据库,结果表明,FUT1基因转录起始区域具有5种可变剪接(AS-1,AS-2,AS-3,AS-4和AS-5)和2个启动子区域(启动子1和启动子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进一步显示,FUT1基因启动子2的转录活性极显著高于启动子1的转录活性(P<0.01),启动子2的活性是启动子1的2.75倍,根据结果可以推测启动子2在转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CpG岛分析显示,猪FUT1基因启动子1和启动子2分别存在一个CpG岛.FUT1启动子1扩增片转录因子预测分析表明,FUT1基因启动子1存在20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且Sp1出现在多个转录结合位点处.本研究结果为猪FUT1基因的甲基化检测和调控机制分析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苏太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苏太母猪核心群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并对后备猪的初生重、35日龄断奶重、4月龄重和6月龄重等早期生产性能与后期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苏太猪的繁殖性能,为苏太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第1胎产仔数最少,成活率最低,第4胎成活率最高,至第3胎达较高水平并一直稳定保持至第6胎,第3胎的繁殖性能可以作为淘汰母猪的重要依据。后备猪35日龄断奶重与4月龄重、6月龄重都呈极显著正相关,4月龄重和6月龄重间也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苏太后备母猪早期生产性能与后期繁殖性能没有显著相关,选择35日龄断奶重小的母猪留种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