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61.
<正>时下,北京唯一一株毛梾古树将迎来盛花期,而作为有着长寿基因,又是乡土树种的毛梾也将迎来它的“春天”,在园林景观中规模化应用。孔子曾做车梁而今成为优良油料树种毛梾(学名:Swida walteri)是山茱萸科梾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  相似文献   
62.
基于Meta分析华北冬小麦高产高效协同提升灌溉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针对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大多基于单点实验,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比性较差,且难于获得区域结论。本文通过检索搜集获得186篇大田实验文献,共1876对观测数据,采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明确了灌溉对华北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揭示了不同区域、降水年型、土壤质地和施氮量水平下灌溉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差异,明确了不同情景下华北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协同提升的最佳灌溉量。研究结果表明,与生长季内不灌溉相比,灌溉使华北冬小麦总体增产32.0%~38.3%,水分利用效率降低27.3%~30.1%。冬小麦生长季降水量<150mm的西北区域灌溉增产幅度(39.6%~53.5%)高于降水量>150mm的东南区域(24.3%~27.1%),灌溉后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幅度(32.4%~37.5%)高于东南区域(22.0%~24.3%)。冬小麦高产高效的生长季内最佳灌溉量西北区域为150~180mm,东南区域为120~150mm;干旱年、平水年和湿润年均为灌溉两次效果最佳,且最佳灌溉时期分别为拔节期和开花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最佳总灌溉量均为120~150mm;壤土条件下灌溉对冬小麦增产效果最佳,黏土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幅度最小,沙土、壤土、黏壤土和黏土四种土壤质地下冬小麦最佳灌溉量分别为60~90mm、120~150mm、180~210mm和150~180mm;施氮量在120~240kg·hm−2时,灌水80~140mm增产节水效果最佳,其中灌水110~140mm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更高,而灌水80~110mm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更高。综上所述,华北地区冬小麦在湿润年型下拔节和开花期灌溉,平水年型下拔节和孕穗期灌溉,干旱年型下拔节和抽穗期灌溉,总灌溉量为120~150mm,可实现高产节水,若该区域为壤土,同时施氮120~240kg·hm−2,冬小麦可实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升。 关键词:华北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协同提升|Meta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3.
<正>记录鸳鸯798只!2023年度冬季第一次鸳鸯科学调查数据显示,在京越冬鸳鸯数打破自2019年开展鸳鸯种群数量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2023年度冬季第一次鸳鸯科学调查显示,共记录到鸳鸯798只,其中雄性457只,雌性341只。各调查点中鸳鸯数量较多的是颐和园108只,紫竹院148只,玉渊潭288只,各点的数量均为自201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