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5篇
  33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鉴定试验材料共22份。应用人工根埋接种的方法进行玉米茎基腐病鉴定与评价,大斑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为自然发病调查。2008年已对回交导入群体在丹东地区进行了首次抗茎腐病鉴定筛选,2009年对这些材料做重复抗茎腐病筛选鉴定。结果表明综合性状良好的高抗品种3份。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新利用是玉米新品种选育的关键。本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在对我国各区域玉米骨干自交系和外来种质施加外因压力,在逆境下筛选优良玉米材料,从而推进我国玉米种质改良和创新工作,为我国玉米育种提供丰富的遗传基础材料,并为我国不同区域玉米生产提供优良玉米自交系材料及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42.
丛枝菌根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与植物形成的一种真菌-植物联合共生体,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是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主要应用在园艺、土地复垦、森林及环境修复等方面.近年来,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菌根真菌-植物共生体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综述了国内外在菌根真菌侵染根系过程和相关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今后仍需在分子水平上继续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3.
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对采用4种生态恢复措施治理的花岗岩红壤侵蚀区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生态恢复措施的土壤肥力质量指数(FI)比对照平均提高了8%-15%.不同措施的FI值大小排列顺序为:果园改造>乔灌草>林草>低效林改造.FI值与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养分和粘粒含量...  相似文献   
44.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神东矿区生态环境变化监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岳辉  刘英  朱蓉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2):101-107,114
[目的]对矿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检测分析,为相关环境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神东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89—2016年的Landsat影像,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动态监测神东矿区及各个主要矿井生态环境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①矿区尺度上,神东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在逐渐提升,2015年的中等及其以上等级所占面积比例为59.2%,比1989年增长了23.7%;②矿井尺度上,不同矿井的生态环境质量存在差异,榆家梁矿井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最优,乌兰木伦矿井的采区和锦界矿井的非采区生态环境质量最差,相较于采区而言,非采区的生态环境较好。[结论]神东矿区各矿井的RSEI均值总体呈增加趋势,表明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45.
2009年对50份外来群体(其中美国群体20份、加拿大群体30份)进行了玉米茎基腐病抗性鉴定与分析。玉米茎基腐病接种方法采用根埋法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0份国外种质群体中,高抗群体为4份,占8%;抗病群体5份,占10%;中抗群体为7份,占14%:感病群体为13份,占26%;高感群体21份,占42%。具有抗性的玉米种质,对我国抗玉米茎腐病育种有直接的应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
现为丹东市农业科学院玉米所研究员、丹东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副主任的陈刚,1952年4月生于辽宁省凤城市,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玉米抗病育种和种质改  相似文献   
47.
在探讨了侵蚀坡地芒萁的生长入侵规律后,提出芒萁作为南方红壤侵蚀区的地带性草被,在侵蚀坡地的生态重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治理实践中,我们应该遵循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采用不同治理模式,为芒萁的入侵与繁衍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促进人工群落的顺向演替;同时在侵蚀坡地生态重建过程中,可以通过乔灌品种的合理配置,最终构建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水土保持复合型森林植被,这对于今后的侵蚀坡地生态恢复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Ⅱ系狼尾草为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具有抗逆性强、耐旱、耐湿、耐瘠薄、耐酸性、抗倒伏的特点,适宜长江以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以长汀为例,总结了红壤侵蚀荒坡地种植Ⅱ系狼尾草的主要技术措施。实践表明,通过种植Ⅱ系狼尾草结合发展"草牧沼果"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可以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南方红壤侵蚀荒坡地的一种有效治理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49.
本文通过对不同治理措施区的土壤和生物数据的分析,说明施肥对流失山地的植物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土壤的化学指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氮磷为限制林木生长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福建省水蚀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汀县为研究区域,应用SPOT卫星数据对长汀县的水土流失进行动态遥感监测研究,掌握了2000—2003年长汀县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和治理成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福建省水蚀区土壤侵蚀遥感监测的新方法,以便为实施《水土保持法》的定期监测公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