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7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农药广谱特异性抗体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农药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趋成熟,能够帮助实现农药多残留免疫检测的广谱特异性抗体制备技术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农药广谱特异性抗体的原理及其常用的3种制备途径,包括选择共性结构半抗原制备抗体,独特型抗体和重组抗体.并对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三大类农药的广谱特异性抗体制备及免疫多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为定量评估江苏省人群对蔬菜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以及三氟氯氰菊酯农药残留的暴露水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慢性危害,以该地区蔬菜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实测数据和文献中相关参数为基础资料,采用饮食暴露模型(DEEM)估算菊酯类农药对该地区人群的暴露水平,并采用参考剂量百分比、暴露边界2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其慢性危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对人群的终身日均暴露水平最高,为0.727 μg/(kg·d),其次分别为氰戊菊酯、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终身日均暴露水平分别为0.081 μg/(kg·d)、0.036 μg/(kg·d)、0.023 μg/(kg·d).菊酯类农药对儿童的日均暴露水平几乎为成人的2倍.慢性危害分析表明,蔬菜中氯氰菊酯残留对江苏省人群的慢性危害远大于其他3种菊酯类农药,人群对该4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暴露水平均属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53.
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在研究氟虫腈降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单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技术检测氟虫腈在青菜和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其在青菜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C=0.1927e-0.0666t,降解半衰期为10.4d,r=-0.9787;在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C=0.0990e-0.0459t,半衰期为15.1d,r=-0.9826。在室内从紫外线、臭氧、pH值、原子辐照4个方面对氟虫腈消解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紫外线照射25h时,氟虫腈降解率最高可达到90%;通入臭氧60min时,氟虫腈降解率最高可达48.5%;溶液pH为12时,氟虫腈在48h时降解率高达88.0%;而辐照处理对氟虫腈的降解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4.
25%吡嗪酮可湿性粉剂对菜蚜生物活性及防治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菜蚜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虫,以成、若蚜刺吸植株汁液,导致叶片失水卷曲、发黄,植株矮小、萎蔫。受害的大白菜、甘蓝往往不能正常包心结球。蚜虫还传播多种病毒病,其排泄的蜜露可引起霉污病,严重影响蔬菜的质量和产量。25%吡嗪酮WP是一种新的药剂,具有独特...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制备针对有机磷农药的广谱特异性抗体,用于有机磷农药的免疫快速筛选检测。【方法】设计采用二乙基膦酸乙酸作为通用结构半抗原,用NHS-DCC法和EDC法合成两种人工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结果】NHS-DCC法所制得抗血清的最高滴度为25 600, EDC法合成的抗原制得的抗血清滴度最高为6 400,均获得免疫应答。以二乙基膦酸乙酸为对象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二乙基膦酸乙酸最低检测浓度0.0035 μg•ml-1,抑制中浓度I50为0.182 μg•ml-1。经对12种常见磷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特异性检测反应试验,结果发现:所得抗体对毒死蜱、氧乐果、二嗪农、乙基对硫磷、丙溴磷、辛硫磷等农药有特异性反应,I50分别为0.12、0.21、0.24、0.78、0.97、3.8 μg•ml-1。【结论】该检测技术可用于毒死蜱、氧乐果、二嗪农、乙基对硫磷、丙溴磷等药剂的快速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6.
噬菌体展示抗体技术是近年来研究最热的新型人工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技术。本文系统梳理了食用农产品在产供过程中主要生物毒素危害物种类,以及噬菌体展示抗体在相应毒素检测上的应用状况;探讨了该新型抗体制备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解决方案,旨在为我国食用农产品产供过程中生物毒素危害物检测用新型抗体的研发和利用提供较为详实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7.
对硫磷抗体制备及其性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降解对硫磷,得到了具有氨基活性的半抗原化合物——对氨基对硫磷,再通过戊二醛法和重氮法使之与载体蛋白连接,分别获得了抗原Ⅰ和抗原Ⅱ,在其基础上制备了抗体Ⅰ和抗体Ⅱ。ELISA试验结果表明,抗体Ⅰ对对硫磷的识别能力较弱,但能识别对氨基对硫磷并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抑制中浓度(IC50)为5.1ng/ml,最低检测限为2.4ng/ml;抗体Ⅱ对对氨基对硫磷的识别能力较弱,但对对硫磷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抑制中浓度(IC50)为5.2ng/ml,最低检测限为0.1ng/ml。  相似文献   
58.
【目的】从鼠源合成噬菌体抗体库中,快速分离获得微囊藻毒素LR单链抗体。【方法】采用磁珠筛选和负筛选方法,设计两轮微囊藻毒素LR单链抗体的筛选方案。用噬菌体产出投入比和多克隆噬菌体免疫分析,对每轮筛选后微囊藻毒素LR特异性噬菌体的富集效果进行鉴定。再将第2轮筛选获得的次级库提取单链抗体基因,转入可溶性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对单个噬菌体克隆鉴定并测序。【结果】两轮筛选的噬菌体产出投入比分别为4.8×10-8和2.88×10-6。第2轮筛选后的次级库,经多克隆噬菌体免疫分析得到的荧光信噪比,比原始抗体库提高了22.8倍。最终鉴定得到5株不同的阳性噬菌体克隆,其中最佳的克隆对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灵敏度(IC10)为13 ng•mL-1,抑制中浓度(IC50)为435 ng•mL-1,线性范围在31—5 952 ng•mL-1。【结论】本研究筛选到的单链抗体,有潜力应用于微囊藻毒素LR的免疫学检测或免疫亲和柱的制备,同时也探索了一种高效的微囊藻毒素LR单链抗体的库筛选、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9.
产后农产品残留农药降解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术了当前产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的研究概况,从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同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0.
褐飞属两种生物型体内能源物质及有关酶类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繁殖的褐飞虱生物型Ⅰ与生物型Ⅱ的5龄若虫和刚羽化的雌性成虫,研究其体内的能源物擀含量以及解毒酶体系(羧酸酯酶和乙要量碱酯酶)和保护酶体系(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显示:①褐飞虱生物型Ⅰ体内糖远含量显著高于生物型Ⅱ(P<.05),总脂没有差异;②生物型Ⅰ的羧酸酯酶活性比生物型Ⅱ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无明显差异。③生物型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比生物型Ⅱ低(P<0.05),且随虫龄的增大而增高,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随虫龄增大而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