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6篇
  9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1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有机液体储氢技术将氢以化合物形式加以存储,避免了物理储运氢能时所需高压、低温等苛刻条件,具有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好、成本低等优势,在氢能储存与运输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为此,从储氢载体选择、“氢油”脱氢机理两方面评述了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而后论述了“氢油”管道运输的可行性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最后从H2的物质危险性、“氢油”对管壁的腐蚀性、“氢油”泄漏危害3个方面分析了有机液体储氢管道运输的安全性,并对未来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采用管道输送“氢油”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实现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图2,表5,参78)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旨在探讨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组成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采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荷斯坦牛(29头)与娟姗牛(23头)乳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组成,同时收集其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娟姗牛乳中的月桂酸(C12:0)、中链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而荷斯坦牛乳中油酸(C18:1,cis-9)、长链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荷斯坦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娟姗牛乳蛋白率则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泌乳中期乳中油酸(C18: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期及泌乳后期(P0.05),泌乳后期乳中肉豆蔻油酸(C14: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中期(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及测定日泌乳性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3.
为研究竹醋液、壳聚糖及茶多酚作为保鲜剂保存冷却猪肉的复合保鲜效果,试验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单一保鲜剂进行了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L_9(3~3)正交试验进行了竹醋液、壳聚糖及茶多酚的最优组合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复合保鲜剂组合为壳聚糖0.9 g/100 mL、茶多酚0.9 g/100 mL、竹醋液2%(V/V),在最优条件下冷却猪肉的菌落总数对数值、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竹醋液、壳聚糖和苯多酚复合保鲜剂;货架期能够有效地延长冷却猪肉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CD46分子在BVDV感染树突状细胞(DC)介导的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本研究根据牛CD4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3对短发卡RNA(shRNA)的正义、反义寡核苷酸链,以及3对乱序列作为阴性对照,将其退火后分别克隆至p LL3.7质粒载体中,获得CD46基因shRNA重组质粒后将其转染MDBK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筛选最佳沉默CD46基因的shRNA重组质粒,将其和表达载体p VAX1-CD46转染新疆褐牛DC(MDDCs)后利用BVDV感染MDDCs,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DC表型及其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细胞组相比,CD46基因过表达的MDDCs中CD40、CD80、CD86和MHC-II的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而CD46基因沉默的MDDCs中CD40 mRNA转录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CD86 mRNA转录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CD80和MHC-II的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未转染细胞组相比,CD46基因过表达组IL-10和IL-12 mRNA转录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而CD46基因沉默的MDDCs中IL-10和IL-12 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本研究从新的角度初步揭示了CD46分子对BVDV感染DC成熟、初始T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解决DCs对BVDV的免疫抑制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5.
《牛生产学》是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适应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主动做出调整与改进,培育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特征,结合牛生产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动物科学专业《牛生产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认真审思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提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学模式创新,培养更适合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6.
地膜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和主要农艺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膜覆盖和露地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表明,①地膜覆盖和不同密度对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幼穗分化的进程无明显影响。在同期播种下,地膜和露地小麦幼穗分化的各时期基本同步,幼穗分化时期和全生育期相差仅2~3d;②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分化的小穗数、小花数多1.2%和1.9%,处在同一分化时期的生长锥显得粗壮,富有活力;③在适期播种时,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多分化1个叶片,所以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数较高;④地膜覆盖对小麦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都十分有利,尤其是对粒叶组叶面积、干重、上部节间生长有利;⑤不同密度对地膜和露地小麦的影响趋势一致,分化的小穗数和小花数都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7.
娟珊牛和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荷斯坦牛和娟珊牛作为目前分布广泛的主要奶牛品种,其泌乳性能各有优势。为了比较二者泌乳性能的差异,收集了江苏某大型牧场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间共25489条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娟珊牛与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娟珊牛与荷斯坦牛泌乳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娟珊牛乳脂率和蛋白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而荷斯坦牛产奶量相关性状(日产奶量、校正奶量、高峰奶量、305天奶量以及成年当量)极显著高于娟珊牛(P0.01)。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娟珊牛和荷斯坦牛的泌乳性能比较结果总体上也符合上述趋势,但头胎娟珊牛校正奶量极显著高于头胎荷斯坦牛(P0.01),三胎娟珊牛的高峰日极显著大于荷斯坦牛(P0.01)。该结果表明娟珊牛和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掌握不同产犊季节荷斯坦牛的生长发育规律,为提高其生产性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并收集江苏地区某大型奶牛场3~24月龄荷斯坦牛的体尺和体重数据共7251头次,以SPSS 16.0计算出不同产犊季节下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体高、胸围、体斜长、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再分别利用Logistic、Gompertz、Brody和Von Bertalanffy等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体高、胸围、体斜长和体重进行拟合分析,利用Wood模型对平均日增重进行拟合分析.[结果]各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不同产犊季节荷斯坦牛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Logis-tic和Brody模型对各生长指标的拟合度(R2)整体上高于其他模型,Wood模型仅适用于冬季产犊荷斯坦牛平均日增重拟合.体高、胸围、体斜长和体重的最佳拟合曲线与实测值曲线基本一致,但平均日增重拟合曲线与其实测值曲线在部分月龄时差异明显.不同产犊季节对荷斯坦牛的最佳生长曲线拟合模型及其体尺和体重指标均有影响,如6月龄时秋季产犊荷斯坦牛的体高、胸围、体斜长、体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夏季产犊荷斯坦牛(P<0.05,下同),而21月龄时夏季产犊荷斯坦牛的体高、胸围、体斜长、体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冬季产犊荷斯坦牛.不同产犊季节荷斯坦牛的平均日增重均随月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冬季产犊荷斯坦牛最先出现平均日增重峰值.[结论]各非线性生长曲线模型对不同产犊季节荷斯坦牛生长曲线的拟合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针对不同产犊季节荷斯坦牛采用不同模型对其体尺和体重进行拟合更准确.  相似文献   
29.
为探讨叶面喷施硅肥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影响,以平麦20为材料,设置小麦开花期不同浓度[180(S1)、270(S2)、540(S3)、2 700(S4) mg/L)]叶面硅肥喷施试验,并研究干旱胁迫不同阶段内不同硅肥处理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最佳喷施量。结果表明,干旱处理5 d时,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处理对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干旱8 d时,叶片光合速率继续降低,而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均显著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叶面高浓度硅肥喷施在干旱胁迫下均显著降低叶片H2O2含量;干旱处理5 d时,叶面喷施2 700 mg/L,和S1处理相比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26.45%;干旱处理8 d时,叶面喷施高浓度硅肥均显著降低叶片MDA含量;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硅肥处理均显著升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干旱胁迫5 d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硅肥处理均升高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干旱处理8 d时,叶面喷施2 700 mg/L浓度硅肥则比S1处理下降了0.02%;...  相似文献   
30.
从华北型黄瓜‘9930’中克隆了黄瓜苦味形成的关键基因Bi的启动子序列,通过酵母单杂交技术对黄瓜叶片cDNA文库进行筛选,寻找可以调控Bi表达的转录因子。通过对筛选结果的测序及比对,发现有7种转录因子重复出现,包括2个AP2/ERF家族、3个bZIP家族、1个WRKY家族转录因子和1个E3泛素类COP1蛋白。其中AP2/ERF家族转录因子CsERF(登录号:Csa7M448110)重复出现6次,出现概率高于其他转录因子。利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CsERF对Bi启动子的结合及激活作用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初步证明CsERF可以结合到Bi的启动子并激活其转录,推测其很可能就是黄瓜叶片中调控苦味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