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1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2篇
  277篇
综合类   253篇
农作物   18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山丘区水稻覆膜节水抗旱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技术背景与平原区比较,山丘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灌溉条件差、成本高,加之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和气候变化,干旱已成为山丘区水稻生产中普遍发生的自然灾害。旱灾常导致稻田抛荒、被迫改种旱作、减产甚至绝收,不但影响水稻栽插面积,也影响其单产水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丈整理了美国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各主要州的贯彻落实和典型案例,并着重分析了美国针对农业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集约化畜牧业养分管理的政策法规,提出了对中国养分管理政策法规建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旱地小麦生产第一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4.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黄瓜地上部对根系缺铁适应性反应的调节。缺铁导致植株根系Fe  相似文献   
15.
科技小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组织模式,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科技支撑。本文基于宏观和微观层面阐释科技小院产生的现实需要,结合实地调研系统分析其发展演变与功能定位,探讨其运行保障机制与取得的实践成效,提出引导科技小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研究表明,科技小院的产生顺应了微观层面农户对先进农业技术需求增加,以及宏观层面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进步依赖加大的现实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演绎出“自下而上”式农业科技创新、“科普志愿”式农业社会服务和“产教融合”式农业人才培养三重功能,且三重功能定位以科学技术为纽带,形成了激励相容关系。科技小院以高校科研院所为内核,各主体之间形成了不同目标导向的利益联结机制,其中正式制度施加规范约束、服务互动融入社会规范、多方支持构成物质保障,推动科技小院有效运行。科技小院创新了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促进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水平、开创了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因此,未来科技小院发展应深入明确功能定位、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组织创新和推广经验典型,走错位发展、规范发展、融合发展和共享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科学认识化肥的作用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是现代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高效营养物质。从欧洲1800年生产硫酸铵开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化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供、销、用体系,完全可以为粮、棉、油、果、菜等农产品提供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等必需的矿质态元素以及硅等有益元素。化肥施用200多年来,人口连续翻番的同时,营养水平大幅提高,人类文明进步呈现指数级增长,彻底突破了传统农业依赖于地力自然  相似文献   
17.
张福锁 《小麦研究》1998,19(2):22-23,27
旱地麦田的贮水保水技术可归纳为七个措施:即深耕纳雨,深松贮水,浅耕保墒,耙耱保墒等。  相似文献   
18.
木葡聚糖转葡糖苷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ycosylase,XET)是一个新的细胞壁代谢关键酶。根据玉米(Zeamays)、大豆(Glycinemax)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XET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从水稻(Oryzasativa)和厌氧处理的芝麻(Sesamum indicum)、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中均获得494bp的cDNA片段,分别命名为OsXET、SiXET和TaXET。经同源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似性高达98.6%~99.2%,与基因库中玉米和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相似性在40.3%~54.9%。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芝麻和小麦中XET基因为单拷贝或低拷贝数。差异表达PCR分析表明,XET在强耐渍的野生芝麻和水稻根中为组成型表达,在耐渍的芝麻品种和马卡小麦根中随厌氧处理时间进程表达量增强,而在非耐渍芝麻根中无表达或者表达量很低。结合前期有关根结构和生理研究表明,XET在芝麻和小麦根中受厌氧诱导表达,与根中内源乙烯增生以及根皮层通气组织形成具有同步性,为新的与结构适应相关的耐渍基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施肥措施对四川水早轮作土壤小麦缺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锰条件下喷施锰肥、深耕均显著减轻小麦缺锰症状、改善小麦锰营养,从而提高籽粒产量;秸秆覆盖和猪粪对小麦缺锰症状影响相对较小,小麦产量略高于对照或与对照持平。各处理的整体效果依次为:喷施锰肥>深耕>稻秸覆盖>猪粪和对照。以上结果说明,水早轮作土壤上小麦缺锰与根系不能有效利用底层土壤中的有效锰有关。因此,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及其利用底层土壤有效锰的能力将是避免水早轮作田小麦缺锰的重要途径。不同基因型小麦比较,耐缺锰基因型3317的缺锰症状较轻,植株地上部锰累积量高,而锰敏感基因型川麦22则正好相反,表明3317较强的吸收和累积锰能力正是其耐缺锰的基础。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利用小麦根系潜力、活化吸收土壤锰在解决水早轮作土壤中小麦缺锰现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借助物质流分析中"输入=输出+盈余"的物质守恒原理,以氮素养分为介质建立中国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模型,然后用2004年中国农业统计资料和文献查询获取的参数,估算中国不同地区的氮养分输入输出以及养分盈余并分析养分产生的环境效应。模型计算结果表明,2004年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挥发、反硝化、植株蒸腾、淋溶径流和侵蚀等途径损失的氮为1132.8万t,盈余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的氮为1301.2万t;通过损失途径进入环境中的氮养分和盈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单位面积耕地氮养分负荷高风险地区均集中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和部分中部地区。优化化学氮肥用量,有机氮肥与化学氮肥配合施用是降低农田生态系统氮养分污染潜势的最基本措施,针对中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种植结构和推广农田精准化施肥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