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9篇
  8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目的 研究比较益气解毒方4种主要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熊果酸、茯苓酸、黄芪甲苷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效应。方法 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技术(real-time unlabeled cell function analysis technique,RTCA)动态监测不同浓度的4种益气解毒方三萜类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的影响,高通量细胞成像多功能检测系统Cytation5(C5)监测不同化合物对鼻咽癌CNE2细胞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化合物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RTCA结果显示齐墩果酸、熊果酸、茯苓酸、黄芪甲苷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不同单体发挥最佳药效的时间不同。茯苓酸和黄芪甲苷起效较快,茯苓酸在处理后24 h达到最佳药效,IC50值为7.51 μmol/L,黄芪甲苷持续作用36 h,抑制效果达到最佳,熊果酸在刺激28 h后IC50值最低,为0.70 μmol/L,齐墩果酸后期作用效果较好,且所需浓度低。C5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种三萜类化合物在作用36 h后,CNE2细胞数量及形态均发生明显变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齐墩果酸、熊果酸、茯苓酸、黄芪甲苷能明显抑制CNE2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Survivin、XIAP、PCNA的表达。结论 益气解毒方主要三萜类化合物均能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降低增殖相关蛋白Survivin、XIAP、PCNA的表达水平,但药物的作用时间和浓度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益气解毒方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效应。方法 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技术(real-time unlabeled cell function analysis technique, RTCA)动态监测不同浓度(0.125、0.250、0.500、1.000 mg/mL的益气解毒方水提物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益气解毒方水提物对人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高通量细胞成像多功能检测系统Cytation5监测不同浓度益气解毒方水提物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形态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益气解毒方水提物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相关蛋白Survivin、XIAP、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RTCA 和 CCK-8 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益气解毒方水提物可以明显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的增殖,而且随着益气解毒方水提物的作用时间越长,其抑制效应越显著(P<0.05);Cytation5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益气解毒方水提物处理CNE2细胞后,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且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细胞膜皱缩,细胞核质浓缩、破碎更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益气解毒方水提物能明显抑制CNE2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Survivin、XIAP、PCNA的表达(P<0.05)。结论 益气解毒方水提物能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该效应与其抑制增殖相关蛋白Survivin、XIAP、PC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利用遗传算法获取鸭类传染病环境因素的相关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调查的鸭类数据为例,基于统计方法得到养殖点周围100 m的土地利用类型:水田、旱地和水体以及养殖点到国道的距离、养殖点到铁路的距离、养殖点到湖泊的距离和养殖点到河流的距离等因素与鸭传染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最后用遗传算法获得这7个环境因素的权重,得到鄱阳湖区养殖点的鸭传染病的发生与养殖点离国道的距离,养殖点离河流的距离等有最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
在最近召开的新型秸秆应用技术推广会议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等协会的专家积极向社会推广一项由烟台万华集团和南京林业大学联合研发成功的“以草代木”新技术。  相似文献   
96.
正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一般可分为稻渔间作、稻渔连作和稻渔轮作3种。稻渔间作是在田间开挖"日"或"田"字形、面积不超过10%的鱼沟、鱼窝,进行稻渔生态种养模式。稻渔连作是一个田块的一部分面积实施水产养殖、一部分面积种植稻麦两茬进行粮、渔种养连作生态种养模式。稻渔轮作是某田块长期种植或养殖某一农作物或水产养殖,为避免土质、底质僵化和减少病、虫、  相似文献   
97.
ET0计算模型及其主要输入因子的影响分析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1961~2003年,43年的气象资料,对计算ET0的修正Penm an模型与Monte ith-Penm an模型中输入的主要气象因子(气温、风速、湿度、太阳辐射或日照)分析评估。结果显示:单纯的模型计算对比难以评价哪一种模型更适合中国复杂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必须利用Lysm iets等实验结果对各种模型进行率定考核。同时ET0模型中,输入的某些主要气象因子对ET0值的影响非常明显:不同地区、不同的作物、不同生长期,净辐射计算Angstrom公式中的a、b值应不同;年平均气温增加2.1℃时,北方干旱、半干旱区4~10月份ET0值增加3.9%~5.2%;当风速增加20%时,作物生育期内(4~10月份)ET0增加3.9%~8.0%,春夏之交4~6月份ET0增加值占全生育期的61.9%;而半干旱区相对湿度的改变对ET0值影响很小。对二种模型中输入各因子影响程度的分析评估有助于ET0的认识深化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8.
锡林郭勒草原生态需水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锡林郭勒草原位于我国正北方。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目前,草原沙化一退化严重,治理任务艰巨。干旱半干旱草原,土壤水分状况是制约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生态因子。草原生态耗水即草原为维持植物群落已经形成的景观功能和生产力不发生退化的最低水分消耗阈值。锡林郭勒草原因超载过牧严重,生态耗水包括天然牧草群落的水分消耗量和饲草料地灌溉用水量已严重不足。因此,采取必要技术措施维护草原生态的稳定,已成为锡林郭勒草原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9.
为了探究苜蓿对农田耗水过程及盐分变化的影响,以苜蓿农田为研究对象,以传统玉米农田为对照,分析传统玉米农田改种苜蓿后渗漏量、地下水补给量、蒸发量及蒸腾量变化特征;应用稳定氢氧同位素定量分析各潜在水源贡献率,并分析土壤中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改种苜蓿后农田总耗水量提高20. 17%,蒸发蒸腾量比平均值降低66. 64%,其中,蒸发量减少6. 21%、蒸腾量提高35. 80%、土壤贮水变化量减少8. 08%、渗漏量减少39. 68%、地下水对作物的补给量增加153. 45%。生育期内苜蓿农田与玉米农田相比,0~100 cm各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分为剧烈波动阶段和线性下降阶段,7月0~6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呈"U"形,而玉米农田0~60 cm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呈"V"形。生育期内苜蓿农田0~30 cm平均土壤水分较玉米农田分布均匀。苜蓿农田对土壤水、灌溉水、地下水吸收利用无明确偏向性;而玉米农田水分利用具有偏向性,各潜在水源中主要利用0~40 cm土层土壤水。不同时间取样0~100 cm土层土壤水,苜蓿农田不同时期优先利用0~40 cm中某一土层土壤水,玉米农田主要固定利用30~40 cm土层土壤水。生育期内苜蓿农田、玉米农田0~100 cm土壤平均脱盐率分别为53. 90%、12. 43%。苜蓿农田、玉米农田10~30 cm与30~60 cm土壤电导率差值绝对值分别在0~0. 06 mS/cm、0~0. 13 mS/cm之间,苜蓿农田10~60 cm土壤电导率较玉米农田相对集中且分布均匀。5月苜蓿农田10 cm以下土层除30~40 cm均呈积盐状态,且平均土壤储盐变化率较玉米农田低; 6—8月苜蓿农田0~100 cm土壤盐分较玉米农田变化幅度大,呈积盐状态; 9月苜蓿农田不同土层土壤盐分整体呈脱盐状态,土壤最大储盐量变化率为-15. 31%,随深度增加,土壤储盐量变化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而玉米农田整体呈积盐状态,80~100 cm土壤储盐量变化率最大。改种苜蓿增强了地下水利用,降低了蒸发蒸腾比,抑制了土壤盐分,改盐增草(饲)兴牧发展苜蓿种植有利于盐渍化农田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0.
针对丘陵地区甘蔗转运车在田间作业操作难、转运过程易发生侧翻事故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剪叉式甘蔗转运车调平控制系统。通过搭建甘蔗转运车试验平台,基于状态测量单元、单片机嵌入式系统、液压系统,实现甘蔗在转运前车身姿态自动调平功能;保持车身状态处于安全范围内,对车厢进行提升、翻转等控制,完成甘蔗转运过程所需动作。为研究影响车身稳定的因素,在试验平台负载质量120kg工况下,分别选取车身侧向角为0°、2°、4°、6°、8°,支撑结构侧向跨距为490、650、730mm的状态参数进行负载作业临界试验。并采用“追逐式”调平策略进行自动调平试验,验证系统平稳控制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车身侧向角和底盘支撑结构跨距对其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730mm为支撑结构最佳侧向跨距;支撑结构侧向跨距490mm且车身初始侧向角6°时为危险临界状态,甘蔗转运过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设计的调平控制系统在20s内调平,精度可达到0.3°;当车身通过调平安全检测后,可在35s内平稳完成车厢提升转运等卸蔗动作,满足60s内完成安全转运卸蔗的设计要求,提高了丘陵地区甘蔗转运车作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