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不同萃取头固相微萃取提取分析饲料香味剂致香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R/PDMS和PDMS/DVB两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乳香饲料香味剂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两种萃取头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差别,确定适宜的萃取头。结果表明:两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共检测出27种挥发性成分,CAR/PDMS提取数量为24种,PDMS/DVB为18种。采用CAR-PDMS萃取头获得的苯甲醇、丙位辛内酯、茴香脑、洋茉莉醛、丁酸苄酯的峰面积要高于PDMS/DVB萃取头,而前者丙位壬内酯、乙基香兰素峰面积分别稍低于后者。CAR/PDMS萃取头获得的挥发性物质的总峰面积均高于PDMS/DVB萃取头(即557.30×107vs426.72×107)。因此,根据获得挥发性物质数量和总峰面积,CAR/PDMS萃取头比PDMS/DVB萃取头更适于提取分析乳香型饲料香味剂致香成分。  相似文献   
12.
番鸭"新鸭疫"病原中呼肠孤病毒的初步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底以来,在浙江省的青壮年番鸭中新爆发了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咳嗽、流涕、喙和蹼发绀、拉稀、死亡率很高的烈性传染病,病理剖解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质脆,个别病例有不规则的坏死斑;脾肿大、有的病例坏死呈花斑;胰有多量、点状的坏死灶;肠道黏膜常有环状出血灶等。据当地百姓的俗称,笔者暂时把这种疾病定名为番鸭“新鸭疫”。  相似文献   
13.
研究评价了加工工艺中0.15%茶多酚及0.05%茶多酚复合5 mmol/L柠檬酸和5 mmol/L氯化钙处理对秘鲁鱿鱼丝25℃贮藏过程中理化和感官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鱿鱼丝在贮藏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pH和还原力均显著下降(P<0.05)。鱿鱼丝L*显著降低,C*明显增加(P<0.05),表明贮藏过程中发生明显的褐变反应。鱿鱼丝中乳糖不断分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P<0.05),氧化三甲胺(Trimetlyamineoxde,TMAO)降解成二甲胺(Dimethyamine,DMA)和甲醛(P<0.05),特别是在贮藏的90 d。而茶多酚及复合柠檬酸和氯化钙处理能显著减少水分损失,抑制乳糖分解和TMAO降解,延缓脂肪氧化和TVB-N积累(P<0.05)。因此,茶多酚和柠檬酸复合添加剂对改善鱿鱼丝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亚致死浓度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处理对铜绿假单胞菌交叉耐受性的诱导作用。铜绿假单胞菌暴露于1βmg·mL-1茶多酚1βh后能够显著增强细菌对多种环境条件的耐受性,包括氧化剂(1βmmol·L-1 H2O2)、高温(47℃),及酸性溶液[磷酸缓冲液(pH4.0)、含有有机酸(60βmmol·L-1柠檬酸、60βmmol·L-1乳酸、80βmmol·L-1乙酸)的磷酸缓冲液(pH4.0)]。另外,通过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茶多酚诱导下铜绿假单胞菌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茶多酚能够显著诱导铜绿假单胞菌氧化胁迫相关基因katBsodMohrlexArecN的表达,以及热激蛋白基因dnaKgroELhtpGgrpEgroES的表达。这些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很可能在细菌交叉耐受性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茶多酚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茶多酚诱导细菌交叉耐受性所导致的潜在风险,以优化食品保鲜策略。  相似文献   
15.
水产品中4种常见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nuc、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基因invA、志贺氏菌的侵染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表达调控基因toxR设计引物,建立一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上述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结果显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及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PCR扩增片段产物大小分别为549、426、348和243 bp,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设计优化了可用于水产样品中4种目标致病菌的共增菌培养基,该方法应用于35份实际水产样品的检测,并与国标方法对比验证,4种致病菌的整体符合率达94%以上,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该多重PCR方法可应用于水产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及志贺氏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真空、空气和气调包装对冷藏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真空、空气和气调3种不同包装方式对冷藏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以鱼糜制品中的鱼丸为对象,通过测定鱼丸在(3±0.5) ℃冷藏期间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空气包装(Air)、气调包装(M1,50%CO2+50%N2;M2,75%CO2+25%N2)对鱼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鱼丸中的优势腐败菌是微球菌属、明亮发光杆菌和乳酸菌属,其次是假单胞菌和酵母菌。75%CO2+25%N2和50%CO2+50%N2的气调包装鱼丸中主要的优势腐败菌是明亮发光杆菌和乳酸菌属,其次是微球菌属。与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相比,75%CO2+25%N2和50%CO2+50%N2的气调包装完全抑制了酵母菌、假单胞菌的生长。75%CO2+25%N2和50%CO2+50%N2的气调包装比真空包装和空气包装更有利于抑制鱼丸中微生物的生长和TVB-N值的增加,保持pH、白度和感官品质的稳定,延长鱼丸的货架期。在(3±0.5) ℃冷藏条件下不同包装对鱼丸品质的保持效果好坏依次为M2,75%CO2+25%N2>M1,50%CO2+50%N2>VP>Air,其对应的货架期分别为49、42、21和14 d。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气调包装对冷藏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分析不同气调包装对鱼糜制品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研究以鱼糜制品中的鱼丸为对象,通过测定其在 (0±0.5)℃冷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理化和感官等指标的变化,评价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气调包装条件分别为空气包装(对照)、低氧气调包装(60%CO2+10%O2+30%N2,均为体积分数,下同)、无氧气调包装(60%CO2+40%N2)、含保鲜剂的无氧气调包装(60%CO2+40%N2+保鲜剂)。结果表明,0℃下鱼丸在空气包装下贮藏32 d和低氧气调包装下贮藏42 d后菌落总数分达到8.7×104 cfu/g和8.5×104 cfu/g,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而无氧气调包装可使鱼丸的货架期达到47 d(菌落总数4.3×104 cfu/g)以上,含保鲜剂的无氧气调包装可使鱼丸货架期延长至52 d(菌落总数0.98×104 cfu/g)以上,并且能降低脂肪氧化程度;两组无氧气调包装样品在冷藏期间其pH值、TBA(硫代巴比妥酸)值和感官等指标都优于低氧气调包装和空气包装。无氧气调包装或结合生物保鲜剂包装能更好地延长冷藏鱼丸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8.
自行设计一对引物,从质粒pUC18上扩增一段无启动子和信号肽的β-内酰胺酶基因(△P△SP Amp),经pGEM-T-EASY载体克隆到pET-28衍生质粒pKan的EcoRⅠ和XbaⅠ间,得到在Kan平板中生长而在Amp和Kan双抗平板中不能生长的转化子pMBL-E质粒.经部分酶切补平自连,筛选得到消除HindⅢ位点端EcoRⅠ位点的质粒,即为用于输出信号基因片段捕获的目的载体pMBL,大小为 3.46 kb.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表明构建的载体与预期设计的一致,并应用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对载体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证明构建的载体pMBL能有效捕获含启动子和信号肽序列的输出蛋白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19.
猪场空气细菌数量与猪高热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1年入夏以来,浙江、上海等许多地区的猪群中流行以持续高热、气喘、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综合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到目前为止,其主要病原依然未被确定.为了研究空气中细菌含量与该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浙江省几个不同规模、不同发病情况的猪场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该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猪舍内空气的细菌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养殖大黄鱼低温弧菌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沿海深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冬天发生大量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出致病力较强的细菌GYC0227。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这株菌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对细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16S rRNA分子鉴定。PCR扩增获得了GYC0227菌株大小约1.5kb的16S rDNA部分基因片段,产物经回收纯化,克隆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TG1,对阳性克隆子进行酶切及PCR鉴定,并测序,将测定的序列递交NCBI进行BLAET同源序列比对,与溶藻弧菌的标准菌株的16S rDNA具有96%的同源性。结合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GYCD227菌株属于溶藻弧菌。该菌适应于低温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7—25℃,并测定了其对14种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