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2篇
综合类   25篇
畜牧兽医   20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本文简述了平邑县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净化情况及主要举措,指出了现阶段散养户存在布病净化难、动态监管存在短板、基层布病防控技术薄弱等布病净化问题,针对羊场布病净化提出流通监管、定点屠宰、溯源防控的县级布病净化总体规划,以及提升村级防疫员布病防控能力,完善布病防控社会化兽医服务体系,强化布病防控知识宣传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92.
193.
将vvIBDV GX8/99株原代毒、鸡胚毒、克隆化毒、回传SPF鸡10代次毒及克隆化细胞传20代次毒分别测定ELD50,以相同的ELD50病毒量分别接种SPF鸡,从而观察vvIBDV GX8/99株在传代过程中致病性的变化规律。同时分别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PCR扩增、基因克隆、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对IBDV GX8/99株的24株不同传代毒的VP5基因进行比较,发现其同源性在94%~100%,并且有15个易发生变异的位点,其中位点bp#2、#8、#52、#145、#232、#272、#310、#364、#385、#409的碱基变异引起了相应氨基酸的改变,而位点bp#18、#285、#331、#354、#397的碱基变异没有引起相应氨基酸的变化。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在致死率由原代毒的86.7%降为GXE10的43.0%时VP5基因的核苷酸有4个位点发生了变异,致死率由GXE10的43.0%降为GXC23的3.3%时VP5基因的核苷酸有10个位点发生了变异;而将GXC23克隆化后的4株毒株致病性变化不大,并且仅在GXCL1-1的#8位点,GXCL2-1和GXCL4-1的#364位点发生变异;将4株克隆化毒株回鸡传10代后的致死率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且有2个位点发生变异;4株克隆化毒株在细胞上连续传20代后其致死率都降为0.0%,并且克隆株5没有发生核苷酸变异而克隆株1,2,4也仅有1个核苷酸位点发生变异。由此推论vvIBDVGX 8/99株的致病性与VP5基因某些氨基酸的变异有一定的关系,更可能与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关系密切;这为探明vvIBDV毒力改变的分子基础,从而解释自然界中vvIBDV出现和致弱的原因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94.
本研究将以vvIBDV GX8/99株4株克隆化细胞毒为研究对象,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连传至20代,得到4株克隆化毒F20代:GX-IBDVE10 C25 CL1-20、GX-IBDVE10 C25 CL2-20、GX-IBDVE10 C25 CL4-20、GX-IBDVE10 C25CL5-20.分别提取RNA,通过Nested-PCR、基因克隆、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从而摸索出了vvIBDV GX8/99株四株克隆株在细胞传代过程中VP2核苷酸序列和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规律.与原始囊毒和D78疫苗毒相比,4个细胞适应毒克隆株F20 VP2高变区的约145个氨基酸中,有12个位点发生了相同的变异,变得与适应细胞的疫苗毒D78株基本一致.实验表明VP2高变区大多数氨基酸的变异与对细胞培养或组织的亲和性的关系更为密切.将4株克隆毒株的20代细胞毒免疫SPF鸡,40日龄进行攻毒实验,免疫效果明显,保护率几乎达到100%,二免后第14 d左右抗体浓度达到高峰.从抗体水平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看,4株克隆化毒F20代中GX-IBDVE10C25CL4-20株免疫效果稳定,病理变化不明显,有望成为理想的疫苗株,为控制vvIBDV的感染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5.
筛选了4株氨基酸序列差异显著的超强毒力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vIBDV)的细胞弱化毒株GXCL1-25、GXCL2-30、GXCL4-25、GXCL5-30制备活疫苗(加入泰山松花粉多糖为免疫佐剂,蜂胶佐剂作为对照),并分别对这些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分析。分别测定4株病毒克隆株的TCID50,并分别制备相应的佐剂活疫苗进行接种试验。对4株病毒克隆分别设置无免疫佐剂疫苗接种组(A1、B1、C1、D1)、松花粉多糖佐剂疫苗接种组(A2、B2、C2、D2)、蜂胶佐剂疫苗接种组(A3、B3、C3、D3)及空白对照组(E)。每组接种SPF鸡50只,于14日龄首免,25日龄二免。分别于一免后0、3、7d和二免后3、10、17、24d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和IL-2分泌水平;28日龄与42日龄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28日龄每组剖杀5只测免疫器官指数;35日龄进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抗体效价和IL-2水平均在35日龄时(二免后第10天)达到最高峰,但佐剂疫苗组与无佐剂疫苗组相比具有更高的IBDV抗体水平、更长的抗体维持时间长、更轻的法氏囊损伤,并且攻毒保护率均在90%以上;尤其松花粉多糖佐剂疫苗组的抗体效价、IL-2水平和淋巴细胞比率比其他组更高,且松花粉多糖为佐剂的GXCL4-25组免疫效果最好。结果表明,以泰山松花粉多糖为佐剂的IBDV细胞弱化活疫苗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力。  相似文献   
196.
197.
健康兔与腹泻病兔不同肠段正常菌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只40日龄的腹泻病兔和10只同群的健康兔的空肠、直肠的兔双歧杆菌、乳杆菌等10种细菌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显示病兔肠道中的肠球菌、梭杆菌有明显的菌群失调现象,类杆菌、乳杆菌、兔双歧杆菌有显著减少(P<0.01),其它几种菌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8.
利用ALV-J gp85基因两侧的序列片段为引物,从山东潍坊某肉种鸡场送检的7日龄肉种鸡基因组中完整地扩增了内源性类ALV-J gp85基因。利用ALV-J env基因特异性引物不能扩增出长度为2.2kb的目的片段,用ALV-J特异性单抗JE-9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测,也呈现阴性反应。这种内源性类ALV-J gp85基因与已报道的禽内源性反录病毒EAV-HP序列的同源性为85.6%~93.8%,其中与ADOL 0系来航鸡EAV-HP的相似性最高(93.8%)。所得到的内源性类ALV-J gp85基因与外源性ALV-J毒株HPRS-103、SD07LK1、NX0101的同源性分别为93.8%、91.8%和91.7%。并且与外源性ALV-J gp85基因具有相似的Jameson-Worlf抗原表位优势。这种内源性类gp85基因很可能与肉雏鸡早期感染ALV-J后所呈现的免疫耐受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99.
用改进水提醇沉法提取银杏叶多糖。用灭活的传染性法氏囊超强毒(vvIBDV)GX8/99细胞适应株分别制备不同质量浓度(40,20,10 g/L)银杏叶多糖佐剂疫苗、弗氏不完全佐剂疫苗和无佐剂疫苗。360只SPF公雏鸡随机均分为6组,其中5组SPF鸡分别免疫上述5种疫苗,另外1组SPF鸡不免疫作为阴性对照。检测IL-2和IFN-γ分泌量、血清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等用来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38日龄进行攻毒试验,评价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银杏叶多糖佐剂疫苗组各免疫指标均显著高于弗氏佐剂和无佐剂疫苗组(P<0.05);40 g/L银杏叶多糖佐剂疫苗组免疫效果最好,但与20 g/L银杏叶多糖佐剂疫苗组差异不明显,并且2组攻毒保护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银杏叶多糖作为vvIBDV疫苗佐剂具有良好的免疫促进作用,且20 g/L的银杏叶多糖即可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0.
2005年从山东某鹅场16日龄商品代病死鹅中分离到1株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命名为SD2005株。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鹅细小病毒的方法,检测SD2005株人工感染3日龄雏鹅(GPV抗体阴性)后各器官不同时间段的病毒含量,结果表明:在攻毒8h后能从消化系统及血液、心脏和肝脏中检测到病毒DNA;病毒DNA的含量在48h后达到最高峰,并一直维持到168h。随后各待检脏器中病毒DNA含量持续降低,但在720h后仍能从粪便、肝脏和脾中检测到少量的病毒DNA。本试验为阐明GPV的致病机理及防控提供了重要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