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9篇
  42篇
综合类   9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61.
农业院校植物营养研究法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丹  李欢 《安徽农业科学》2016,(23):246-247
针对农业大学培养目标和植物营养研究法课程特点,对植物营养研究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总结了切实可行、效果良好的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了解当前植物营养研究方法领域的研究热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对进一步从事相近领域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另外,课堂教学中引入相近领域研究进展与分析内容,对农业院校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就业提供了有利帮助。  相似文献   
162.
为探讨丛枝菌根真菌和磷水平对甘薯生长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3个P水平(P_0,P_(50),P_(150)mg/kg),研究了接种AM真菌对甘薯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片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甘薯根系侵染率、丛枝丰度、根内菌丝丰度和泡囊丰度。不同磷水平间甘薯的侵染率、丛枝丰度均差异显著,中磷的总体侵染情况显著高于低磷和高磷水平(P0.05)。低磷和中磷条件下,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P0.05),其中在磷50mg/kg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后甘薯氮磷养分吸收量显著高于未接种处理,地上地下部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8.6%和73.3%,而高磷条件下接种处理甘薯地上和地下部的生长显著降低。在低磷和中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薯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在中磷水平下接种AM真菌甘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磷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当土壤磷素供应过高时,接种AM真菌属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的光合速率降低(P0.05)。在低磷和中磷水平下,接种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甘薯叶片中蔗糖合成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在高磷水平下,接种后甘薯叶片代谢酶活性明显降低。不同磷水平下的菌根效应表现为P_(50)P_0P_(150),说明接种菌根的效果受土壤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3.
本试验对什锦丁香、小叶丁香和兰丁香一年2次开花的持续期、花量以及花器特性、花粉活力、结实率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丁香均表现为第一次开花花期集中,约为15~20d,花量大,花序大,花序长宽近等;花粉活力和结实率均较高。第二次开花花期持续时间长,约为50~66d,花期不集中,花量小,为第一次花期花量的1/6,花序较小,花序长大于宽;花粉活力均较高,为70%左右,活力下降速度快,而结实率均为0。  相似文献   
164.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富士苹果果型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矫正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年生富士苹果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富士苹果形成过程中BA、GA3和IAA对果型指数,果型偏斜率的影响.[结果]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BA> GA3> IAA.其中BA对果型偏斜率影响极显著,GA3与IAA对果型偏斜率影响显著;BA与GA3对果型指数影响显著,IAA对果型指数影响不显著.[结论]配比为IAA 250 mg/L+ GA325 mg/L+BA 25 mg/L时对降低果型偏斜率效果最佳,配比为IAA25 mg/L+GA3250 mg/L+ BA 25 mg/L时对提高果型指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5.
为了遴选出影响灰枣果实矿物元素形成的关键因子,分别设计了树体阴阳面、遮阳、喷水及地表覆盖物等果园微气候处理方式,就不同处理下的气象因子及土壤碱解氮(N)、速效磷(P)、速效钾(K)、有机质(OM)及酸碱度(p H)对灰枣果实中的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和铜(Cu)等矿物元素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采用显著性、通径系数及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探究了枣果中矿物元素含量与气象因子及土壤养分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p H值的升高,有利于枣果中Mg和Mn含量的增加;平均湿度相对较高,对枣果中Fe的含量有促进作用。土壤N含量能有效增加枣果中Cu的含量;枣果Ca含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平均湿度差、OM、N、平均最低温度及平均最小湿度,Ca含量与OM和平均最低温度间均有负相关,而与其他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影响枣果Zn含量的因素依次为N、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湿度差、平均温度差和OM,其中Zn含量与N和OM间均存在负相关,而与上述其余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6.
报道了一种性能优异的有色金属全合成切削液的研制.以硼酸和三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三乙醇胺硼酸酯作为极压润滑剂的主要成分,以癸二酸与三乙醇胺为原料合成防锈剂,再将其与杀菌剂、表面活性剂等复配研制成有色金属全合成切削液.采用四球机法对其进行润滑性能测试;采用单片防锈法、叠片防锈法、Tafel极化曲线测试等方法进行防锈性能测试,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金属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研制的有色金属全合成切削液具有优异的极压润滑性、防锈性和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7.
PWM调制是一种控制比例电磁阀的方法,通过采用比例电磁阀连接双PWM调制模块的方法,提高拖拉机在自动驾驶过程中的精度和稳定性。双PWM调制模块是采用双PWM调制对比例电磁阀进行控制。双PWM调制是指在1个PWM周期内,增加了第2个调制,减小了比例电磁的电流纹波,从而对比例电磁阀的冲击更小。可有效增加比例阀的使用寿命,增加比例电磁阀的控制精准度。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究制干枣品种骏枣果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壁物质和相关酶类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为枣果实发育与成熟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制干枣骏枣白熟期至完熟期7个时期的果实样品,测定硬度、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色差、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酯酶(PE)、纤维素酶(Cx)活性;根据枣果实转录组测序的基因注释选择15个细胞壁代谢相关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其在各个时期的表达量,并分析骏枣生理指标与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骏枣果实的成熟,其硬度在完熟后期显著降低,果实含水量呈下降趋势,TSS含量线性上升,色差指标在完熟期趋于稳定。(2)果胶和纤维素含量前期无显著变化,但完熟期有所增加,PG活性呈波动状态,PE和Cx活性有所增加。(3)3个PG相关基因表达量在完熟期降至较低水平,3个PE相关基因表达量在脆熟期达到峰值,纤维素及其酶类7个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在各个时期表现不同,其中β-Glu40在完熟期表达量比其他基因高。【结论】PG及其相关基因与骏枣果实成熟和软化的相关性小,PE相关基因对果实软化具有先导作用,Cx及其相关基因对果实成熟具有联合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9.
为探究结构表面(如凹穴)对换热设备螺旋和直细通道内流体流动和传热影响的差异,在这2种通道的两侧面加入扇形凹穴,并采用数值方法研究其在不同雷诺数下流动、传热、熵产以及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穴对螺旋细通道内流体的流动影响明显,摩阻系数最大提高23%,而对传热和综合性能几乎没有影响;低雷诺数时凹穴对直细通道内流体的流动、传热和综合性能的影响不明显,而高雷诺数时影响显著,摩阻系数和努塞尔数最大分别提高50%和45%,最大传热强化因子达1.27;凹穴可减少螺旋和直细通道内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的熵产,但在高雷诺数时才比较明显地减少,且对直细通道的影响大于螺旋细通道,熵产增大数的最小值分别为0.34和0.73。研究结果可为微细通道换热设备的性能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0.
接种根内球囊霉提高氮素向甘薯块根转移和再分配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 (arbuscular mycorrhiza, AM) 对甘薯 (Ipomoea batatas L.) 的侵染率及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索甘薯氮素吸收后在植株体内的转移和分配规律,以期为全面了解菌根真菌促进氮代谢的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供试菌种为一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 BEG141。土壤灭菌后,以不接种菌根 (–AM) 为对照,在8 kg土中接种100 g菌剂 (+AM)。于甘薯幼苗移栽后30天、60天和90天,从甘薯茎蔓顶部往下数第5片完全展开叶的叶柄与茎蔓交叉处定量注射99% (15NH4)2SO4溶液,15N总施用量为199.5 μg/plant。每次注射后三天取植株样,分为茎、叶、纤维根和块根4部分,测定生物量干重、根系菌根侵染率、15N丰度、氮代谢酶活性。【结果】接种AM处理显著增加了甘薯根部真菌侵染率及泡囊丰度、根内菌丝丰度和丛枝丰度。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侵染率显著增加,最高达到67%。移栽后30天接种和不接种菌根真菌处理间甘薯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差异不显著,移栽后60天和90天,接种AM真菌处理的甘薯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不接种AM处理 (P < 0.05)。与CK相比,同一生育期接种AM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叶片谷氨酸脱氢酶 (GDH)、谷氨酰胺合成酶 (GS) 和谷氨酸合成酶 (GOGAT) 的活性,对硝酸还原酶 (NR) 活性无显著影响。双因素分析表明,接种菌根与接种后时间对提高甘薯生物量干重、氮素累积量及GDH和GS活性的正交互效应显著 (P < 0.05)。移栽后30天,接种AM处理显著提高了甘薯茎蔓和叶片15N积累量和分配率;移栽后60天,叶片中15N积累量较前一时期显著增加。接种AM处理的叶片和茎蔓中15N积累量在30 d和60 d显著高于不接种AM处理 (P < 0.05),而在移栽后90天显著低于不接种AM处理,说明接种AM处理显著促进15N向块根的转移和分配。【结论】接种AM真菌可提高GDH、GS和GOGAT的代谢活性,促进无机氮向有机氮的转化。接种AM菌剂可促进生育前期氮素在叶片中的分配,有利于地上部的生长,而后期促进地上部积累氮素向地下部转运,进而增加甘薯块根中的干物质积累,提高甘薯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