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0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54篇
综合类   21篇
园艺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攀西地区干旱河谷花椒丰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攀西地区干旱河谷花椒品种,整地规格,造林密度,施肥量4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1800 ̄2400m河谷地带栽培大红袍5年生单株结实量比正路椒,青椒分别高20.4%和32.6%;整地规格,株行距对结实量影响达1%显著水平;施肥量对结实量影响不显著。文章阐明了攀西地区干旱河谷建立花椒丰产园的栽培技术方案;为该区域推广和经营花椒经济林提供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8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杨梅大棚内气温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2009年12月-2010年5月塑料大棚内外观测的气象数据,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杨梅生产大棚内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测模型,根据逐时转化系数计算出棚内相应的逐时气温,达到逐时预报大棚内气温的目的。通过模拟回代和对独立试验数据的验证,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大棚内日最低气温、日最高气温和逐时气温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8℃、1.4℃和0.7℃,精度明显高于同时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的模型。该模型所需参数少,实用性强,模拟精度高,可为设施杨梅气象服务和环境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紫外线-B(ultraviolet-B UV-B, 280-320nm)辐射增强20%对保护性耕作冬小麦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在中国南京开展了2 a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常规耕作(耕深25 cm)、少耕(耕深10 cm)和免耕(土壤不耕作)3种耕作处理种植冬小麦,采用人工增加紫外辐射的方法模拟UV-B辐射增强。试验测定了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光合-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 MDA)质量分数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在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与常规耕作相比,少耕和免耕2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分别比常规耕处理作高1632.12和952.15 kg/hm2。从叶片光合生理特性来看,在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从冬小麦籽粒灌浆中期开始,少耕和免耕处理旗叶的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yield, AQY)、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叶绿素质量分数、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常规耕作处理,MDA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处理,2种处理冬小麦的叶片衰老显著低于常规耕作处理。在UV-B辐射增强20%条件下,少耕和免耕2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冬小麦旗叶在籽粒灌浆中期及以后保持高的光合能力和低的衰老程度,是其产量高于常规耕作处理的原因。该文可为制定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的冬小麦栽培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水分胁迫对苗期番茄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植株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粉2号"(‘Jinfen 2’)番茄为试材,设计3个土壤水分胁迫处理,即轻度(T1)、中度(T2)、重度(T3),以正常灌溉为对照(CK),于2014年4月25日至5月30日测定了叶片保护酶活性及植株形态指标,以研究土壤水分胁迫对番茄苗期植株形态指标和叶片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胁迫时间增加,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同期内SOD、POD、CAT活性呈现CKT1T2T3趋势,MDA含量则表现为T3T2T1CK,且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水分胁迫下,苗期后期番茄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面积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尤其是重度胁迫T3处理减幅最大,分别仅为CK的61.0%、56.3%、60.1%和48.3%;轻度水分胁迫能显著促进根系的生长,T1处理的根系总表面积和根尖数比CK高34.5%和38.5%,而T2根系较于CK的优势随时间逐渐减弱,T3后期根系总长度、总表面积、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分别仅为CK的30.2%、34.5%、61.5%和32.7%;研究表明水分胁迫会抑制苗期番茄地上部分的生长,但是轻度胁迫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短期的中度胁迫有利于根系生长,但随胁迫时间延长,这种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转变为抑制作用。而在重度胁迫下,番茄根系则受到明显的抑制。  相似文献   
85.
1、在安全期穗不秋封的前提下,应以“优质、丰产、多抗”为主,熟期以中迟熟或迟熟为宜。平坝区选购全生育期142天左右的迟熟品种,丘陵山区选购全生育期135天左右的中早熟品种。2、到持有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的合法经营单位购买包装标签标注完备、质量合格的种子。  相似文献   
86.
不同昼夜温差对设施番茄果实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设施番茄"金冠5号"为试材,利用人工控制试验,设计2个平均温度(18℃,25℃),昼夜温差(DIF)设计12℃(白天24℃/晚上12℃,白天31℃/晚上19℃)、6℃(白天21℃/晚上15℃,白天28℃/晚上22℃)、0℃(白天18℃/晚上18℃,白天25℃/晚上25℃)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设施番茄幼果坐果率、果实大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及单果重、单株产量的影响,并利用果实形态指标与平均温度、昼夜温差、最低温度、最高温度进行相关分析,以揭示不同昼夜温差对番茄果实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8℃平均温度处理时,坐果率、果实横径、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均以12℃昼夜温差(24℃/12℃)最高,6℃昼夜温差次之,0℃昼夜温差最低;果实纵径以6℃最高;在日均温度25℃时,幼果坐果率、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单果重量和单株产量则以6℃昼夜温差处理最高,12℃昼夜温差次之,0℃昼夜温差最低;坐果至开花的天数以6℃温差处理最短。坐果率、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单果重,与昼夜温差呈正相关,与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相关不显著,坐果率、果实纵径与日最高温度呈正相关。研究认为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温差越大、果实发育越快、生长量越大、产量越高,有利于果实坐果。  相似文献   
87.
高温胁迫对设施番茄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高温对番茄的反应,本研究于2010年设计人工气候箱环境控制试验,系统研究高温30~36℃对番茄坐果期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以25℃为对比(CK)。结果表明:在30~36℃高温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番茄的光补偿点升高,而光能初始利用率、光饱和点、最大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逐渐降低,且远远低于对比,相关分析表明在高温30~36℃范围内,番茄的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气温呈显著的负相关,高温30~36℃持续24 h会严重影响番茄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88.
为了研究湖北省1980—2012年霾气候变化特征的规律,采用"14时相对湿度、能见度、天气现象结合"方法筛选出湖北省内13个站点1980—2012年霾日,研究了湖北省区域内多年霾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年均霾日数从1980—2012年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个变化过程中存在多个峰值和谷值;大多数站点霾日数程增长趋势,其中年均霾日数在50天以下的站点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年均霾日数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湖北省区域内霾日数整体呈现秋冬多、春夏少的分布特点,其中12—1月霾日数最多,7—8月霾日数最少。地形对当地霾日数的多少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背风的山麓地区最易出现霾、山地霾日最少。研究认为,在分析较大区域内霾日数的平均变化的时候,不能单一地从多个站点的均值出发,而需要结合各类站点的不同情况探讨总体的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89.
以番茄品种“金粉五号”为试材,于2016年4?9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试验,设置温度为41℃(昼温)/18℃(夜温),空气相对湿度(白天)分别设置为50%、70%和90%(正负误差控制在5个百分点),并以28℃/18℃、45%~55%为对照处理(CK),测定不同处理对植株各器官营养物质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温条件下,番茄幼苗各器官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温湿度条件下(CK),而蛋白质含量则显著低于CK(P<0.05);从不同空气湿度处理来看,增加湿度至70%以上时幼苗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且湿度越高其含量越低,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而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大,番茄幼苗各器官的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上升。(2)高温条件下番茄幼苗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增加,茎秆和根系干物质分配比例均降低,且湿度越低,其分配比例与CK差距越大,在50%湿度处理下,幼苗茎秆和根系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降低(P<0.05),对植株生长极为不利。(3)在高温胁迫解除后,70%和90%湿度处理的幼苗有更高的恢复能力,在恢复处理的第12天植株营养物质含量和干物质分配比例基本恢复至CK水平。说明41℃高温环境中增加空气湿度至70%以上有效提高了番茄植株的耐热性和胁迫解除后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90.
以设施葡萄品种“巨峰”和“夏黑”为试材,设置5个不同的干旱胁迫组:T1(干旱胁迫3d),T2(干旱胁迫6d),T3(干旱胁迫9d),T4(干旱胁迫12d)和T5(干旱胁迫15d),以正常水分处理组为CK(土壤相对含水率70%~80%),研究干旱胁迫下葡萄叶片的光合荧光参数变化,以及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后水分恢复处理下的叶片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干旱可降低葡萄叶片的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且巨峰的变化幅度大于夏黑。在15d的干旱胁迫中,巨峰的光合参数下降70%~90%,夏黑下降60%~80%;葡萄叶片的荧光参数中,F0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而显著上升,而qP、Fv/Fm、ETR和ΦPSⅡ则随着干旱胁迫加剧而降低。其中巨峰叶片的ΦPSⅡ、qP和ETR在15d的干旱胁迫中分别下降40.63%、43.24%和57.71%,F0上升48.27%。夏黑叶片的ΦPSⅡ、qP和ETR在15d的干旱胁迫中分别下降26.38%、40.00%和59.69%,F0则上升50.19%。葡萄叶片的旱后恢复过程,在胁迫程度较轻时(T1-T4),夏黑叶片的光合参数恢复能力大于巨峰,胁迫程度较重(T5)时则相反;两个葡萄品种荧光参数的恢复程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