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6篇
  21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以匙吻鲟软骨为材料,利用微波辅助稀碱法提取软骨中的蛋白-多糖复合物,在对碱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液料比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在液料比为15∶1(V/W),碱浓度为0.9%,微波功率为360 W,微波处理为9 min时,得率达到最优值15.72%。与常规碱法提取相比,微波辅助提取不仅降低了碱用量,更加环保,而且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得率。  相似文献   
102.
分别采用PA、CAR/PDMS和DVB/CAR/PDMS 3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SPME)提取熟鲢鱼肉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3种萃取头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差别,确定适宜的萃取头,3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PA提取熟鲢鱼肉链长为C14-C23高沸点的物质较多;CAR/PDMS提取链长为C2-C8低沸点的物质较多;DVB/CAR/PDMS提取链长为C2-C23的物质较多。采用不同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可以全面提取熟鲢鱼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3.
低温处理对鲫生化特性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3.5℃、6.5℃、9.5℃和20.0℃4种水温下鲫的存活率、血液生化指标、排泄物氨态氮含量以及鱼体肌肉质构、色度和理化指标的变化,观察低温处理对鲫生化特性及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鲫的氨氮排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20.0℃的氨氮排泄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温度的.在4种水温下暂养5 d后,鲫的存活率分别为85.0%、100.0%、94.7%和75.0%,在6.5℃水温下暂养保活效果最好.20℃暂养5 d后,鲫血液的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血糖和皮质醇均高于低温试验组的鲫.低温处理对鱼肉的弹性和粗蛋白无影响,而对鱼肉的持水力、粘聚性、回弹性、pH值以及可溶性蛋白、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低温处理对鲫的存活率、生化特性和肉质有明显影响,选择6.5℃的水温有利于其保活贮运.  相似文献   
104.
针对淡水鱼数量评估问题,通过水听器和声学记录仪采集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在相同比例、不同混合数量下的水声信号,提取54个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挑选与淡水鱼混合数量显著相关的特征参数,采用Rank-RS法进行样本划分,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平均Mel频率倒谱系数与淡水鱼混合数量的相关性整体上最显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预测模型R〖DD(-*2〗—〖DD)〗2为0.950,RPD为4.492,说明所建立的模型适用于淡水鱼混合数量预测,将被动水声技术应用于淡水鱼数量研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以全鱼浆和猪肉为原料制备鱼浆猪肉复合凝胶,采用蒸汽、微波、油炸、空气炸制4种方式进行复热,研究4种不同复热方式对鱼浆猪肉凝胶的感官品质、凝胶性能和脂肪含量的影响,探寻一种能获得油炸风味且更健康的复热方式。结果表明,相比空白组样品而言,4种复热方式均可以提高鱼浆猪肉复合凝胶的破断强度、凹陷深度和持水性,降低鱼浆猪肉复合凝胶的含水量,其中空气炸制提升凹陷深度和持水性的效果最好;空气炸制和油炸会明显降低凝胶制品的L*值,提高a*值和b*值,使产品具有明亮的金黄色,二者色泽较为相似;同时空气炸制得到的鱼浆猪肉凝胶的风味和油炸也最接近,且含油量仅为油炸样品的50%左右。由此表明,空气炸制复热是生产油炸风味鱼浆猪肉复合凝胶制品的最适复热方式。  相似文献   
106.
加工工艺对腌腊鱼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初步鉴定了不同工艺制作的腌腊鱼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腌制可促进鱼中挥发性物质及前体向腌腊鱼相关风味物质的转化;酯类化合物是腌腊鱼中可能的特征性风味物质,2种浓度盐水腌制的腌腊鱼中均含有乙酸-11-十二烯-1-酯、十二酸甲酯、12-甲基十三酸甲酯、14-甲基十五酸甲酯、Z-9-十六烯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等多种酯类化合物,但主要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低温干燥有利于促进腌腊鱼风味的形成,干燥时应使用较低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7.
稻米淀粉糊老化过程的流变学和质构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旋转粘度仪和相差显微镜研究了稻米淀粉糊在存放过程中的流变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变化,以探索淀粉糊的老化本质。结果表明,淀粉糊呈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在存放过程中淀粉及其分散相和连续相的流变指数都随时间和延长而增大,淀粉糊中分散相产生凝聚现象,在支链淀粉分子内部形成胶体网络结构。淀粉糊的老化与其分散相的凝聚,网络结构的形成和淀粉分子刚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8.
荸荠食品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荸荠的营养成分、理化特性及贮藏加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荸荠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9.
110.
稻米淀粉糊老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类型稻米为原料,用旋转粘度仪研究较稀浓度淀粉糊的老化动力学,以预测和控制稻米淀粉糊老化。结果表明:稻米淀粉糊呈假塑性流体的特征,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其流变指数上升,淀粉糊的刚性增大。用流变指数和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好的描述淀粉糊的老化特性。淀粉糊的老化与其分散相的凝聚、沉淀和连续相的特性有关。淀粉糊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相互作用会使其老化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