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5篇
  16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为进一步提高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人工育苗技术水平,对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m PR-like)基因进行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全长为2 002 bp的半滑舌鳎新型膜孕激素受体的c DNA序列;二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存在7个跨膜区域;三级结构分析表明该蛋白有多个结合位点。使用MEGA4.0临位相联法和Clustal X方法对m PR-like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和序列相似度分析,发现半滑舌鳎m PR-like与青鳉(Oryzias latipes)和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yus)的m PR-like聚为一支,相似度分别为68%和72%。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m PR-like m RNA表达情况,发现m PR-like m RNA在性成熟雌性半滑舌鳎不同组织表达具有广泛性,但表达量存在差异,在脑、卵巢、心脏、鳃、脾和胃等组织表达丰富;在不同发育阶段卵母细胞中,m PR-like m RNA表达水平从II时相卵母细胞到V时相卵母细胞持续升高,而在VI时相卵母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在半滑舌鳎繁殖周期的脑和卵巢组织中,m PR-like m RNA的表达水平从性腺发育II期到V期持续升高,并且在V期达到最高峰(P0.05),VI期表达量开始下降;在半滑舌鳎繁殖周期的垂体组织中,不同繁殖期m PR-like m RNA表达水平变化幅度不大,但在性腺发育V期时垂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繁殖期(P0.05)。放射免疫测定的结果表明,半滑舌鳎雌鱼血清中孕酮激素的含量变化在整个繁殖周期中差异显著(P0.05),在性腺发育IV期含量迅速升高并在V期达到峰值。该基因在半滑舌鳎多种组织中的表达特征,预示其具有多种生理学作用;在卵母细胞和繁殖周期脑–垂体–卵巢的表达特征表明其参与卵母细胞成熟过程和生殖调控。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罗非鱼水库网箱养殖开发生产,探索罗非鱼网箱养殖的放养密度、驯食、饲料投放、日常管理、鱼病防治等养殖技术,为开展罗非鱼网箱规模养殖提供参考,文中养殖实例:当年网箱养殖面积500m2,投放苗种12.5万尾,入箱成活率91%,共产鱼36500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产鱼73公斤。  相似文献   
83.
利用2015—2018年福建9个地市和省级预警信号发布等资料,运用分类统计等方法,得出了近4年各类预警信号发布频次,利用GIS发布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空间分布图,对其发布特点进行分析。资料表明:台风、暴雨、雷电、霜冻、大雾、高温是福建发布频次最高的预警信号,预警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省的内陆地区,针对预警信号发布工作目前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加强预警信号发布工作的对策,旨在进一步增强气象预警能力,提高气象预警水平。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刺槐-油松人工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栎类Quercus spp.天然次生林的植物组成及植物多样性指标,探讨不同林分类型、不同密度条件下灌草植物多样性,为晋西黄土区植被建设和功能提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对低密度(800~1 200株·hm-2)、中密度(1 200~1 600株·hm-2)、高密度(1 600~2 000株·hm-2)条件下22~25年生的4种林分林下灌草植物组成与植物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①4种林分灌草植物共87种,隶属36科69属,其中灌木植物46种,隶属22科36属,草本植物41种,隶属17科33属。4种林分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种数均在中密度时最多,表现为山杨-栎类天然次生林最多,油松人工林最少,刺槐-油松人工混交林的灌木层植物种数处于较高水平,刺槐人工林草本层植物种数较刺槐-油松人工混交林丰富。②4种林分灌草植物随林分密度增大呈现由阳生向中生、阴生植物过渡的变化规律。主要优势灌木...  相似文献   
85.
从喂食聚乙烯塑料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übener))幼虫的肠道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能还原Cr(Ⅵ)的酵母菌ZJH-1,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季也蒙毕赤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该菌株对Cr(Ⅵ)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7mmol/L,在含有50mg/L Cr(Ⅵ)的条件下,对其他重金属的MIC分别为Cu(Ⅱ)13 mmol/L、Pb(Ⅱ)6 mmol/L、Ag(Ⅰ)4 mmol/L、Mn(Ⅱ)16 mmol/L、Ni(Ⅱ)3mmol/L、Co(Ⅱ)3mmol/L、Cd(Ⅱ)0.9mmol/L和Hg(Ⅱ)0.2mmol/L。以Cr(Ⅵ)还原率为指标,考察了温度、pH、接种量、供电子体以及不同重金属离子对Cr(Ⅵ)还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液体培养基(YPD)中,菌株ZJH-1还原Cr(Ⅵ)的较优pH和温度分别为9.0和40℃;在最适条件下,接种量为8%时,Cr(Ⅵ)的还原效果最佳;当葡萄糖作为供电子体时,48h内Cr(Ⅵ)的还原率为100%;菌株在含有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培养液中,除Cu(Ⅱ)、Pb(Ⅱ)和Co(Ⅱ)外,菌株ZJH-1还原Cr(Ⅵ)的能力和生长能力均受到抑制,抑制顺序为Mn(Ⅱ)Hg(Ⅱ)Ag(Ⅰ)Ni(Ⅱ)Cd(Ⅱ)。对菌株ZJH-1还原Cr(Ⅵ)能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JH-1在Cr(Ⅵ)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6.
M油田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地下油水性质已发生改变,需进行储层伤害性评价和储层敏感性分析。通过分析储层物性、孔喉特征和黏土矿物成分,储层潜在的伤害为碱敏、分散/运移、酸敏、结垢、出砂;通过对取心井HD4-3井和HD4-4井进行储层敏感性试验评价,表明储层速敏类型主要为中等偏弱,水敏类型主要为中等偏弱,盐敏类型主要为中偏弱盐敏,其次为弱盐敏,酸敏类型为中等偏弱,碱敏类型为弱碱敏,为后期注入水水质评价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7.
艾叶中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对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主要使用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在此对艾叶的抑菌活性进行介绍的同时,对其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可行性分析,为艾叶中活性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8.
“光伏+设施大棚”生产番茄的农光互补模式,是利用太阳能光伏板下的可利用土地,建造大棚生产番茄。春季育苗,夏季光伏板可为番茄生产遮荫,避免番茄遭受过强的阳光直射产生生理病害,夏秋多雨季节避雨延秋生产,秋冬季阴雨寡照天气及时为番茄生产补光,同时合理安排番茄生产茬口,在8~11月延秋产出番茄,补充露地蔬菜供应淡季,满足市场需求,保障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此模式充分利用山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及优质的生态自然资源,既生产清洁能源“电能”,又能育苗生产番茄,达到增产增收增效保供的目的。自2020年开始,在商洛市洛南县三要镇北司村的光伏板下建30 hm2大棚生产番茄,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9.
本文具体阐释了鸡粪的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包括转化为肥料资源、饲料化利用和沼气发酵等,对病死鸡的处理也给出了相关的处理方法,包括锅炉焚烧和病死鸡的填埋。在保证低成本处理的前提下,养殖管理者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选用合理的处理方法对这些副产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0.
核桃是重要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其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在干果市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发展好核桃种植业则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民的收入,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通过探讨几种实用的核桃良种树木培育技术,分析了影响核桃树木培育的因素,总结出了相关的培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