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102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国部分高硒低硒土壤的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部分地区高硒低硒土壤的形成原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母质(母岩)类型是导致土壤含硒量高低的主要原因,生物、气候、地形等对土壤含硒量的消长也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2.
长期秸秆还田对污染农田土壤与农产品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东某地选择一污染农田,布设了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石灰及秸秆不还田+石灰4个处理试验,进行了为期9年的土壤、秸秆、谷物、蔬菜等农产品中重金属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污染农田中施用石灰可明显降低水稻秸秆和谷物及蔬菜中重金属的积累,但对土壤重金属含量影响不明显;施用石灰对水稻秸秆和谷物及蔬菜中重金属降低作用随试验时间逐渐减弱。与秸秆不还田比较,秸秆还田在短期内对土壤、水稻秸秆和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较小,但4~5年后秸秆不还田农田土壤镉、汞积累及水稻秸秆和蔬菜中镉、铅、汞积累明显低于秸秆还田农田,对土壤中铅积累的影响较小;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秸秆还田与秸秆不还田农田之间土壤、水稻谷物及蔬菜中重金属积累的差异逐渐加大。秸秆还田农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农田。研究结果表明,在镉、汞污染农田中长期推行秸秆还田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应控制重污染水稻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83.
河岸水稻缓冲带宽度对排水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可溶态P、NH4-N和NO3-N在稻田水平方向的扩散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m;扩散距离:可溶态P〈NH4-N〈NO3-N。缓冲带宽度(0~90m)对排水中可溶态P、NH4-N和NO3-N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施肥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宽度大于15m的水稻缓冲带可显著地降低排水中氮磷的流失,因此在沿河用不施肥的水稻带也可有效地控制氮、磷的流失,替代一般的缓冲带,其机理与湿地相似。  相似文献   
84.
杭州市城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特性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章明奎  周翠 《土壤通报》2006,37(1):19-21
杭州市城市土壤有机碳具明显的积累并具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城区土壤表土(0~10 cm)和0~100 cm深度土壤平均有机碳贮量约为远郊区土壤的4.3和5.7倍。城市土壤有机碳中含较高比例的碳黑、颗粒态碳和较低比例的易氧化态碳,表明城市土壤有机碳较为稳定。随着人为影响程度的增加,土壤碳黑、颗粒状碳量增加,易氧化态碳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85.
亚热带丘陵区植被退化对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明奎 《土壤》1995,27(5):241-244
亚热带丘陵地区为的频繁活动,导致了林地的严重破坏,植被发生了逆向演替,对土壤性质产生不良影响。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丛→裸地,随着地面覆盖度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土层变薄,土壤矽化,结构性变差,有机质,全氮等养分迅速下降。土壤对温度和湿度的调控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86.
章明奎 《土壤》1995,27(3):135-137
本文分析了浙西山地黄壤中各种形态的铁铝、锰的分布特点,并探讨了这些元素与土壤有机物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7.
用微量吸管法测定红壤颗粒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微量吸管法对红壤颗粒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土量4.00g,吸液量5 mL的微量吸管法的测定结果稳定,与吸管法无明显差异,重现性优于比重计法,能满足快速测定的需要.但用土量太少(2.00g)或吸液量太少(2.5 mL)可能会引起较大的偏差.  相似文献   
88.
浙江低丘红壤大豆含铝状况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浙江省低丘红壤上生长的大豆籽实含铝量及其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长在低丘红壤上的大豆含铝量为38-278mgkg-1,变化较大,平均约为102.11mgkg-1,明显高于生长在其它土壤上的大豆含铝量。大豆含铝量与土壤中的活性铝数量、酸度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小麦相比,大豆有较强的集铝能力。  相似文献   
89.
有机肥对土壤中抗生素降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土培试验,在含有25 mg·kg-1初始污染浓度的土霉素、恩诺沙星、磺酸二甲嘧啶、泰乐菌素的土壤上,研究了不同量有机肥(0.5%和1.0%)对土壤中上述抗生素降解及青菜中抗生素吸收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显著促进培养前期土壤中抗生素的降解,其降解率随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在培养时间为8 d时,施用1%有机肥处理比未施有机肥处理土壤的土霉素、恩诺沙星、磺酸二甲嘧啶和泰乐菌素降解率分别提高12.9,13.5,24.8和12.0个百分点。土壤中上述4种抗生素的降解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磺酸二甲嘧啶恩诺沙星土霉素泰乐菌素。施用有机肥可减少蔬菜对土壤抗生素的吸收,施用1.0%有机肥处理的抗生素污染土壤上生长的蔬菜中土霉素、恩诺沙星、磺酸二甲嘧啶和泰乐菌素含量比相同水平抗生素污染但未施有机肥的土壤分别低67.8%,66.3%,49.4%和48.9%。与对照土壤比较,添加抗生素后蔬菜生物量有所下降,而施用有机肥缓解了抗生素污染对蔬菜生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0.
砂质农业土壤养分积累和迁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表明,砂质土壤开垦农用后,土壤有机质和保肥性(CEC)明显下降。除大棚蔬菜地外,施用的氮和钾肥不易在土壤中积累,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沿剖面迁移至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迁移至周围水体。但磷可以活性较高的可提取态形式积累在砂质土壤剖面中,并可逐渐随水进入地下水或迁至地表水,对环境造成危害。长期施用化肥的砂质农地地下水中磷、氮浓度可达到较高的水平。田间观测和模拟淋洗试验表明,砂土中养分极易随水迁移,高浓度的养分流失常发生在施肥后的降雨过程中。因此在砂质土壤上应避免高量施肥,肥料宜少量多次施用,不宜在雨前施用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