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3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0篇
  39篇
综合类   10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万寿菊粉的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两种不同来源的万寿菊粉,测定其营养成分及在绵羊瘤胃中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消失率,旨在评定万寿菊粉营养价值。结果表明,万寿菊粉的粗蛋白含量、总能为10.07%和18.91 MJ.kg-1,明显高于玉米秸和豆秸,与青贮玉米和羊草相当;万寿菊粉的DM、NDF和ADF的24 h和48 h瘤胃消失率分别为38.04%、22.60%、23.26%和46.80%、29.34%、31.16%。总之,万寿菊粉中粗蛋白、钙、铁、铜、锰、锌等含量较高,有害元素含量低,NDF、ADF瘤胃消失率较高,具备成为新型饲料资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2.
袁玲  许丽 《饲料博览》2010,(5):26-28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总称。文章介绍了乳酸菌制剂的类型及其研究、发展现状以及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小片段的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片段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尤其针对于DNA小片段的回收。本试验对比了两种从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回收DNA小片段的方法(煮沸法和水浴法),并用无水乙醇和3 mol/L醋酸钠共沉淀纯化DNA小片段。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回收结果,通过紫外检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水浴法比煮沸法的回收率高。水浴法结合乙醇沉淀法还具有经济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4.
蕨类植物石蜡切片制作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华  陈娉婷  袁玲  徐永荣  陈龙清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767-3769,3774
石蜡切片是一种常规的生物组织形态结构研究手段.由于蕨类植物不同世代的样本具有显著差异,仅依常规流程进行石蜡制片与切片,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操作者会遇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答案的难题,从而影响试验的进程与操作.试验以荷叶铁线蕨(Adiantum reniforme L.var.sinense Y.X.Lin)...  相似文献   
105.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生理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烤烟生产中无机肥用量,提高烤烟产量,改善烟叶品质,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生理特性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5%有机肥和65%无机肥配合施用下烤烟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相对较高,烤后烟叶的产量、均价、产值和上中等烟比例较高;但有机无机肥配施中有机肥比例过高时烤烟各生理指标会降低,经济性状也较差。  相似文献   
106.
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择黔北具有代表性的灰岩黄壤,在实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设置烤烟-小麦(T-W)和烤烟-油菜(T-C)连作,以及烤烟-小麦-玉米(T-W-M)和烤烟-油菜-玉米(T-C-M)轮作处理。利用常规分析和454-高通量测序,连续种植10年后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使土壤有机质比起始时增加11.23%~16.06%,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提高,土壤脱氢酶活性增强,有益于保持土壤肥力和生产力。轮作显著提高真菌的18S rDNA序列数、种类(OTUs)和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前20种优势菌株的丰富度之和降低,说明轮作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使之适合多种真菌的繁殖生长,种群数量增加。多种真菌共同存在,互相制约,可防止病原真菌过度繁殖,抑制病害的发生。而在连作土壤中,真菌种群数相对减少,优势种群突出,导致作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几率增加。此外,在土壤真菌中,子囊菌超过75%。实施不同种植模式10年之后,前20种优势菌株中仍有8株共同存在于各处理的土壤中;在T-C处理的土壤中,这些优势真菌均可在其他3种种植模式之一的土壤中出现。说明土壤环境与真菌种群结构密切相关,但又因作物种植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7.
王亚麒  陈丹梅  袁玲 《草业学报》2015,24(6):142-149
试验以莴苣、绿豆和白菜为材料,研究了黄连须根浸提液(extracts from fibrous roots of Coptis chinensis, ERC)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目的是减轻化感危害,提高土地持续生产力。结果表明,低浓度(200 mg/L)的ERC处理种子后,3种供试作物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无显著变化,但种子的活力指数降低,幼苗的生物量和根系活力显著下降;随着浓度加大(>400 mg/L),抑制种子中的淀粉和蛋白质水解,降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磷的含量,影响种子萌发;ERC浓度达到800 mg/L时,根尖向上卷曲而离开ERC溶液,根毛消失,根系畸形且颜色变褐,叶片硝酸还原酶和叶绿素合成减少,抑制幼苗生长。ERC对莴苣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抑制作用大于绿豆和白菜。因此,在集约化种植黄连的土壤中,可能造成莴苣、绿豆和白菜等后季作物减产。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制高效、无毒的生物农药,采用自主分离的寡雄腐霉生防菌株Pythium oligandrum CQ2010制备发酵液,研究其对温室番茄生长及灰霉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寡雄腐霉发酵液(Pythium oligandrum broth,POB)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绿素含量,增强根系活力,增加氮、磷、钾吸收,促进植株生长,使生物量比对照提高65.14%;同时能激活与叶片抗病性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诱导植株产生抗病性反应,提高抗病能力,其效果优于寡雄腐霉卵孢子制剂;而且POB能显著抑制离体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施用POB能使番茄灰霉病发病率下降22.28%~31.05%,病情指数从52.5(对照)下降至22.5~27.5,相对防治效果达47.62%~57.14%,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说明POB减轻了灰葡萄孢菌对细胞膜的伤害。表明POB兼具促进番茄生长及防治灰霉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长期施肥对植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施肥与土壤培肥和作物真菌病害的关系,为烤烟科学施肥、保持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积累资料。【方法】利用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设置长期不施肥(CK)、纯施化肥(CF)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CF)等处理,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s)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就施肥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经16年长期施肥后,MCF使土壤有机质提高19.63%,有效磷增加;CF降低土壤有机质20.56%,碱解氮和有效钾减少。施肥显著增加微生物标记性磷脂脂肪酸(PLFAs)的种类和总量,尤以MCF最为显著,说明施肥尤其是MCF显著提高了土壤中微生物种群和数量。但是,在CF处理的土壤中,异养性微生物??真菌的PLFAs占微生物总量的比例是MCF的2.52倍,真菌种群数(OTUs)比MCF提高25.91%,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也显著高于CK和MCF,说明施用化肥改变了土壤生态环境,有益于真菌生长繁殖,使真菌种群增加,密度增大,优势种群突出,导致土壤真菌化。土壤真菌群落由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壶菌门和尚待鉴定的真菌等构成,子囊菌门占绝大多数。前20种优势菌株的丰富度高达33.01%—49.28%,其中CK和MCF有15种相同,CK和CF仅6种一致。【结论】长期持续施用化肥可提高作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几率,降低土壤有机质;土壤特性是影响真菌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MCF对土壤优势真菌的影响较小,而CF显著改变了土壤真菌的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10.
为了探讨棉秆不同处理方式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土改良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对比棉秆直接粉碎还田(FC)和堆腐还田(FS)两种处理,分别设定不同还田量进行试验,并根据棉花不同生长时期对棉田土壤物理、化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S、FC两种还田处理均能有效增加0~1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且与还田量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当还田量为9 t/hm~(2)时能有效增大土层粒度中黏粒和粉粒所占比重。FS比FC对棉花吐絮期表层(0~10 cm)p H值的降低效果更明显。两种还田处理的降盐效果显著,并随着还田量增大而不断加强。两种还田处理可以有效降低0~20 cm土层土壤中Na~+和Cl~-含量,而当还田量为9 t/hm~(2)时对降低0~10 cm土层中SO_4~(2-)含量及增加K~+、Ca~(2+)、Mg~(2+)含量的效果最为明显。两种还田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差异性不大,FS较FC在增加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方面效果显著,而在增加有效磷含量方面表现刚好相反。两种还田处理都可以有效增加棉花产量,且FS比FC的增产效果更好。棉秆还田利用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也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