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本文报道了江苏镇江某农户家中1 500只84日龄鹅发生优美异幻吸虫病的诊治过程。通过大体病理学观察、病毒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原虫学检查等一系列诊断措施,确诊该鹅群所患疾病为优美异幻吸虫病。随后采取了以驱虫、消炎和对症支持疗法为原则的综合治疗措施,疾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2.
鹅副粘病毒血凝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新近分离的致病性鹅副粘病毒中,选择BY(分离自成年鹅)及HJ(分离自雏鹅)作为代表株,对包括两栖类、爬行类、禽类及哺乳类在内的13种动物的细胞作血凝试验,探讨鹅副粘病毒的血凝谱,并以鸡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作对照,比较二者的血凝结果。结果表明,两毒株对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动物红细胞的HA效价与Lasota株相近,为26-210,但是解凝速度比Lasota株慢;对鸭、鹅红细胞的HA效价为23-26,低于Lasota毒株(211),且解凝速度比Lasota株快。这些结果表明鹅副粘病毒的血凝谱与鸡新城疫病毒相近,但血凝特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3.
禽球虫病是养禽业的重要疾病,其发生和流行与封闭式集约化饲养方式直接相关。近年来,我国养鹅业迅猛发展,饲养方式由粗放的放牧散养逐渐转变为半放牧半舍饲或舍饲饲养,导致鹅球虫病时有发生。本文就鹅球虫病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概述,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今后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由于饲养环境和采集习惯,散养家禽普遍存在着寄生虫感染,这些动物感染后呈亚临床症状,出现消瘦,但很少致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散养家禽都有蠕虫寄生现象[1].四棱线虫、华首线虫和棘口吸虫是寄生于鸡、火鸡、鸽和鸭的腺胃和肠道的常见的寄生虫,单独或双重寄生于鸭或鸡的体内比较多见,但是在临床上首次见到3种寄生虫同时感染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氨丙啉盐霉素和地克珠利对鹅艾美耳球虫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球虫病是养禽业的重要疾病,其发生和流行与封闭式集约化饲养方式直接相关.近年来我国养鹅业发展迅猛,饲养方式也由个体放牧饲养逐渐转为大群舍饲,这使得鹅球虫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6.
鸡传染性腺胃病(暂定名)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鸡传染性腺胃病(暂定名)的初步调查许金俊朱国强许益民周继红田惠芳王永坤(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江苏225009)1995年3月以来,在江苏省海安等市县的部分鸡场和养鸡户饲养的低龄育成鸡发生一种以消瘦死亡,腺胃水肿出血,胸腺、法氏囊萎缩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47.
鸡γ-干扰素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原核和真核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_PCR)技术对罗曼蛋鸡γ_干扰素基因 (CHIFN_γ)进行了扩增。试验结果表明 ,在植物血凝素 (PHA) 5 0 0 μg/mL、细胞浓度 2 .5× 1 0 6/mL、诱导 1 0h,能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总RNA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将RT_PCR产物克隆到PGEM_Teasy载体 ,经过限制性酶切分析、测序证实克隆到的CHIFN_γ基因正确 ,命名为PGEM_CHIFN_γ。序列分析表明 ,CHIFN_γ基因与已发表的鸡IFN_γ基因的同源性为 95 .6%~ 1 0 0 % ,氨基酸水平同源性为 92 .8%~ 1 0 0 % ,与鸭IFN_γ核苷酸同源性为 67.5 %。将CHIFN_γ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_6P_1的GST基因的下游 ,经IPTG诱导后表达出了 43kD的融合蛋白 ,超声波裂解后发现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裂解上清无抑制病毒活性 ;然而将该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中 ,通过脂质体转染COS_1细胞 ,用鼠抗CHIFN_γ高免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 ,结果表明在COS_1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内均有CHIFN_γ表达 ,且细胞病变抑制试验证实 ,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有干扰素活性 ,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抑制VSV病毒的效价可达到 1 0 2 4U/ml。这些结果表明真核表达系统对CHIFN_γ基因表达产物的活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8.
以国产三氯苯咪唑对自然感染肝片形吸虫的山羊进行了驱虫试验,并以硝氯酚为药物对照。结果表明,三氯本咪唑5mg/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分别为99.3%和92.9%,驱净率为75%;三氯苯咪唑10mg/kg体重的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和童虫的驱虫率均为100%,驱净率为100%;硝氯酚5mg/kg体重剂量对肝片形吸虫成虫驱虫率为100%,但对童虫的仅为74.3%,而驱净率仅为60%。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羊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9.
肝毛细线虫(Capillaria hepatica)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啮齿动物及多种哺乳动物肝组织内.自1850年首次在鼠肝内发现以来,肝毛细线虫在许多国家相继被发现[1-2].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犬猫、观赏动物等作为伴侣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纳,人们饲养啮齿动物作为宠物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可避免地给人体带来感染人畜共患病的风险.笔者在2010年11月对家养松鼠的诊治过程中,发现家养松鼠感染肝毛细线虫的病例,现将诊断情况总结如下,旨在引起人们对该虫的重视.  相似文献   
50.
雏鹅感染鹅艾美耳球虫的病理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球虫病是由寄生于家鹅及雁形目鸟类的球虫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尤其是中欧一些国家,鹅球虫病是家鹅的一种常见病[1],国内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有报道[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