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一种新的人兽共患副黏病毒病--尼帕病毒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新的病毒———尼帕病毒,在马来 西亚和新加坡导致了与猪密切接触的人群暴 发病毒性脑炎,从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 期间,在马来西亚共有265名养猪工人发病, 105人死亡,在新加坡,有11人发病,1人死 亡。2004年1月至2月又在孟加拉国暴发, 导致29人发病,22人死亡。经电镜、血清学 和基因研究发现它属于副黏病毒属,文章就 尼帕病毒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诊断及防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2.
细胞因子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病,主要是由微生物(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遗传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也可以导致该病的发生。据统计,奶牛乳腺内感染检出率高达95%,乳区可达75%,其中有29%奶牛和15%的乳区在繁殖后表现出临床性的乳房炎。乳房炎引起的损失主要包括兽医服务和药物支出的增加、奶牛乳腺和含有抗生素牛奶的废弃、奶产量下降等,全世界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高达350亿美元。乳房炎的控制主要有传统抗生素疗法和非抗生素疗法两大类,抗生素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乳房炎发生率,减少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起了主要的作用,目前仍然是控制乳房炎的重要而普遍应用的方法,但是由于引起乳房炎的病原体种类众多,  相似文献   
53.
为了调查江苏省和云南省部分地区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和基因型,从江苏4个地区和云南9个地区羊场采集282份山羊新鲜粪样,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于毕氏肠微孢子虫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特异套式PCR方法进行检测,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分析,以确定其基因型。结果显示,仅在云南昆明、江苏镇江和宿迁地区的山羊粪样中检出毕氏肠微孢子虫,各地区的感染率为0~22.7%。总感染率为2.8%(8/282),江苏感染率为6.3%(6/94),云南感染率为1.1%(2/188)。不同月龄羊间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阳性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分析,共获得2个基因型CHG1(n=3)和CHG3(n=5),进化树分析显示2个基因型均属Group 2亚群,无人畜共患性。  相似文献   
54.
奶牛γ-干扰素基因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奶牛γ干扰素 ( Bov IFN-γ)基因的 c DNA序列设计 1对引物 ,应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 RT-PCR)技术从奶牛脾淋巴细胞的总 RNA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将 RT-PCR产物克隆到 Pucm-T载体中 ,经过限制性酶切分析、测序证实扩增得到的 Bov IFN-γ基因序列正确。将该基因片段切下并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 PGEX-6P-1谷光甘肽 S 转移酶基因的下游 ,经 IPTG诱导后 ,表达出 42 ku的融合蛋白 ,薄层扫描测定可溶性融合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可溶性总蛋白的 2 5 %。通过细胞病变抑制试验证实 ,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在牛肾细胞上抑制水泡性口炎病毒的活性可达到 1 63 84U· mg- 1 ,有望成为预防和控制奶牛疾病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扬州市流浪犬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取离心沉淀法和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分别对62份犬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共发现4种犬肠道寄生虫,分别是犬弓首蛔虫、钩口线虫、类圆线虫和犬等孢球虫,其感染率分别为30.65%、8.06%、3.23%和11.29%,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8.39%;犬弓首蛔虫为优势种。混合感染2种寄生虫2例,混合感染3种寄生虫1例,混合感染率为4.84%。  相似文献   
56.
采用鸡体试验法,利用相对卵囊产量(ROP)、病变记分减少率(RLS)、最适抗球虫百分数(POAA)和抗球虫指数(ACI)4项指标,测定了2株分离自如东县养殖场的柔嫩艾美耳球虫对地克珠利和盐霉素的耐药性.结果显示,2株分离株对地克珠利无耐药性或轻度耐药,对盐霉素均完全耐药.建议如东县养鸡场停用盐霉素,将地克珠利列入抗鸡球虫病药物方案中.  相似文献   
57.
<正>组织滴虫病又叫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由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而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此病的主要特征是肝脏表面产生特征性坏死溃疡灶、盲肠发炎和溃疡。本病发生并无季节性,但温暖潮湿的夏季发生较多。鸡群的管理条件不良、环境卫生差、鸡舍潮湿、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光线  相似文献   
58.
用巨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maxima)上海株、扬州株、南通株等不同地区的6株孢子化卵囊100个·只-1,经嗉囊接种7日龄无球虫黄羽公雏肉鸡,以麦克马斯特氏法计数感染后6~14d每天24h排出的卵囊。结果表明:广州株排卵囊量最多,与凤阳株和龙岩株相近;上海株排卵囊量最少,与扬州株、南通株相近;广州株与上海株、扬州株和南通株均差异显著。各虫株的显露期相似,在感染后第7天排卵囊量达峰值,第6~8天排出的卵囊量占总量的80%~90%,第10天接近0。  相似文献   
59.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组织嗜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肾型 IBV) C90 0 1株人工感染 14日龄 SPF鸡 ,于接种后定期采集病鸡的各组织器官制备成石蜡切片 ,用建立的检测石蜡切片中肾型 IB病毒的免疫酶组化染色技术 ,对人工感染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肾型 IB)鸡发病后病毒的组织器官亲嗜性和动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肾型 IBV在胞浆内复制 ,主要亲嗜气管黏膜的上皮细胞和固有层腺体细胞、肺各级支气管上皮细胞以及肺房和呼吸性毛细管上皮细胞、气囊上皮细胞、肾和输尿管上皮细胞、消化道上皮和固有层腺体细胞、肝小叶间胆管上皮细胞、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和腺泡上皮细胞、法氏囊淋巴滤泡髓质区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胸腺小叶髓质区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脾小体淋巴细胞、盲肠扁桃体弥散性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以及心肌细胞 ,病毒出现的先后顺序为气管、肺脏、肾脏、输尿管 ,消化道、法氏囊、肝脏、胰脏、胸腺和气囊 ,盲肠扁桃体 ,脾脏 ,心肌。病毒在肾脏和输尿管持续 2 0天 ,气管为 13天 ,消化道和法氏囊为 11天 ,肝脏、胰脏和肺为 10天 ,胸腺为 6天 ,气囊为 5天 ,盲肠扁桃体、脾脏、心肌呈一过性感染  相似文献   
60.
旨在制备毒害艾美耳球虫(Eimeria necatrix)配子体抗原EnGAM22单克隆抗体,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抗原rEnGAM22免疫BALB/c小鼠,免疫3次后,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用预先建立的ELIS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对阳性杂交瘤细胞进行4次亚克隆后,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命名为2F3和3D3;对单抗亚类和特异性进行鉴定,应用单抗识别天然蛋白和虫体定位。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2F3和3D3亚类分别为IgG2a、IgG2b,纯化后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 000、1:64 000,能特异性识别重组抗原rEnGAM22和毒害艾美耳球虫天然配子体蛋白;免疫荧光定位显示单克隆抗体2F3和3D3能特异性识别大配子体的成壁体和卵囊壁,表明EnGAM22抗原参与卵囊壁的形成。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研究球虫卵囊壁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