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获得了2株纯种球虫,鉴定为和缓艾美球虫与早熟艾美球虫.主要鉴定指标:和缓艾美球虫:卵囊呈球形或亚球型,囊壁光滑无色,卵囊内有1极体,无内、外残余体;测100个卵囊的平均大小为(14.96±1.38μm×(13.65±1.20)μm,测100个孢予囊的平均大小为(9.23±1.20)μm×(5.29±0.53)μm;潜在期96 h,最短孢子化时间15.5 h;虫体主要寄生于小肠下段.早熟艾美球虫:卵囊呈椭圆形或卵圆形,有极体,无内、外残余体;测100个卵囊的平均大小为(19.21±2.10)μm×(16.40±1.75)μm,测100个孢子囊的平均大小为(10.62±0.90)μm×(6.85±0.75)μm;潜在期84 h,最短孢子化时间20 h;虫体主要寄生于鸡十二指肠与空肠前段.分别用此2株纯种球虫的孢子化卵囊20×10<'4>、60×10<'4>个感染30日龄黄羽肉鸡各10只,另设1个不感染对照组,结果感染2株纯种球虫的鸡均未发生死亡,但平均增重与不感染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感染和缓艾美球虫的2组鸡肠道均出现可见病变,感染早熟艾美球虫的2组鸡肠道病变计分为零.  相似文献   
82.
柔嫩艾美耳球虫YZ株SO7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 im eria tenella)YZ株折光体SO 7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核苷酸及氨基酸进行序列分析。以纯化的发育7 h的E.tenella YZ株卵囊孢子提取的总RNA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两步法RT-PCR技术扩增出SO 7基因特异性片段。将扩增出的片段插入pUCm-T载体,随机选择经蓝白斑筛选、PCR及酶切鉴定为阳性的两个克隆分别进行测序分析,并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个阳性克隆所含插入片段的DNA序列完全一致,含全长为651个核苷酸的开放阅读框,富含AGC和CTG重复序列,编码区核苷酸与LS18株和B J株的同源性都为99.5%,与HB株同源性为99.4%,与GD株同源性为99.7%。其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LS18株和GD株的同源性都为99.1%,与B J和HB株同源性为98.6%。通过对其蛋白抗原性、表面可能性、亲水性、柔性区、二级结构等参数预测表明,YZ株核苷酸的变异未引起其蛋白主要特性和B细胞表位的变化。该结果为研制E.tenella的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3.
将毒害艾美耳球虫重组蛋白rEnApiAP2单独免疫(单免)或分别与柔嫩艾美耳球虫重组蛋白rEtGAM56或rEtGAM59联合免疫(联免)雏鸡,同时设rEtGAM56单免、rEtGAM59单免、未免疫攻虫和空白组为对照,分别攻毒害艾美耳球虫或柔嫩艾美耳球虫,以成活率、排出血便数、平均增重、相对增重率、病变记分、卵囊减少率、抗球虫指数(ACI)和血清抗体水平为指标,评价rEnApiAP2单免及与rEtGAM联免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各试验组的成活率均为100%;与未免疫攻虫组比较,各免疫组鸡排血便堆数减少、平均增重增加。在rEnApiAP2单免组间,低剂量组的相对增重率(82.36%)、卵囊减少率(73.88%)和抗球虫指数(155.26)均为最高,平均病变记分最低(1.71)。攻毒害艾美耳球虫后,联免组的ACI值均大于相应的单免组,其中rEnApiAP2与rEtGAM56联免组的ACI值(169.83)最高。攻柔嫩艾美耳球虫后,rEnApiAP2单免组的ACI值(128.37)低于rEtGAM56、rEtGAM59单免组(130.12、151.88),rEnApiAP2与rEtGA...  相似文献   
84.
研究旨在筛选高黏附特性的鸡源乳酸菌,评价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试验应用MRS琼脂培养基从SPF鸡十二指肠、盲肠及小肠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进行初步筛选,随后采用ERIC-PCR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并对分离鉴定的乳酸菌株进行黏附能力、耐酸与耐胆汁特性、生长曲线、体外传代能力等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34株分离菌株中鉴定到9种基因型,其中7株为罗伊氏乳杆菌、2株为约氏乳杆菌。菌株编号为C7的罗伊氏乳酸杆菌对HT-29细胞黏附率为(32.3±1.67)%,显著高于商品化乳酸乳球菌MG1363株和乳杆菌BNCC182567株以及除S3株外的其他分离株(P<0.05);在pH2.0~5.0条件下存活率均高于100%,在40%与60%新鲜鸡胆汁作用下存活率分别为(116.67±11.89)%和(102.33±10.87)%,在体外连续传代10代仍能保持良好的活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C7分离株为罗伊氏乳酸杆菌,具有高黏附特性、耐酸与耐胆汁特性,该菌株为研究益生菌制剂及口服疫苗表达载体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85.
顶复门原虫的AP2结构域蛋白(ApiAP2)可能是调控虫体生长发育的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克隆、表达毒害艾美耳球虫ApiAP2转录因子,检测其天然蛋白及其在虫体内的亚细胞定位。以毒害艾美耳球虫第3代裂殖子的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毒害艾美耳球虫EnApiAP2基因后,连接至pMD18-T载体,测序后构建pET28a (+)-EnApiAP2表达载体,转化至表达菌BL21(DE3),重组菌经测序鉴定后诱导表达,并纯化复性重组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抗rEnApiAP2多克隆抗体。利用多克隆抗体,分别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裂殖子中天然EnApiAP2蛋白及其定位。最后,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EnApiAP2基因在第2、3代裂殖子中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 830 bp,编码610个氨基酸,含有一个AP2结构域,预测分子质量67.69 ku;重组蛋白大小约为74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可以被6×HIS标签单抗、鸡抗毒害艾美耳球虫康复血清和鸡抗柔嫩艾美耳球虫康复血清识别;在第3代裂殖子中检测到天然EnApiAP2蛋白,分子质量约为85 ku;EnApiAP2蛋白定位在第2、3代裂殖子细胞核内;第3代裂殖子EnApiAP2转录水平显著高于第2代裂殖子(P<0.01)。成功克隆、表达了EnApiAP2基因,证实该基因表达的蛋白定位在裂殖子的细胞核内,为进一步研究EnApiAP2蛋白的转录因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s meleagridis)胞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依赖性苹果酸酶(ME 1)的抗原性及其在火鸡组织滴虫中的定位,本研究根据本实验室前期对火鸡组织滴虫ME 1基因的测序结果设计引物,以虫体cDNA为模板,经RT-PCR扩增火鸡组织滴虫ME 1 (HmME 1)基因,结果显示Hm ME 1基因全长1 182 bp,将其克隆至p 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后转化BL21 (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重组蛋白r Hm ME 1,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r Hm ME 1以可溶形式存在,相对分子量约为46 ku,且纯化的r Hm ME 1条带单一,浓度为0.4 mg/mL。将该纯化的r Hm ME 1免疫小鼠,制备该重组蛋白的鼠抗血清(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409 600。采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 Hm ME 1与制备的鼠源r Hm ME 1阳性血清和鸡源火鸡组织滴虫阳性血清的反应...  相似文献   
87.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短的单链非编码小分子RNAs,无论是在正常发育还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能够与靶mRNA结合,参与到基因的转录后调控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随着miRN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病原感染后会引起宿主miRNAs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免疫功能、自噬、炎症反应、代谢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来抑制或促进疾病的发展。此外,宿主miRNAs作为一种参与转录后调节的小分子RNAs,在病原感染过程中,鸡miRNAs除了可以靶向自身的基因来调控鸡先天免疫信号,也可以靶向病原的基因从而影响病原的吸附、入侵、增殖等过程。作者主要介绍了miRNAs的生物合成、功能以及鸡miRNAs在部分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侵袭过程与致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简述了不同病原感染后鸡miRNAs的调控策略,以期从miRNAs的角度为鸡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