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4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吉林省东部山区人参栽培基地土壤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吉林省东部山区人参栽培基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拟建人参栽培基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背景值范围内,B H C、PC N B、D D T的含量分别为0.0004~0.1746、0.0003~0.9378、0.0001~0.2058m g·kg-1、就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而言,PC N B污染最为普遍和严重。综合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敦化、抚松、集安3个观测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小于2级,符合中药材G A P生产基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2.
翻堆工艺对0~15 mm垃圾堆肥腐熟度空间变异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好氧堆肥高温发酵阶段堆体腐熟度差异大、空间存在变异的问题,以经北京市马家楼垃圾转运站筛分后的0~15mm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在南宫堆肥厂隧道仓进行密闭式静态发酵试验.设计添加高温发酵阶段翻堆处理1次,与未经翻堆的处理进行对比,进行空间各种腐熟度指标测定及统计分析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未翻堆和翻堆物料的腐熟度指标经统计分析配对t检验,容重、pH值、EC、WSC、NH+4-N、发芽率指数Pr值均小于0.01,差异极显著,含水率和E4/E6的件值小于0.05,差异显著;只有固相C/N的Pr值为0.445 5,大于0.05,差异不显著.高温发酵阶段进行翻堆处理,可以使堆体各处腐熟度均匀一致,空间变异性得到改善,同时可以明显促进微生物对垃圾的分解转化,加快垃圾的腐熟速度,提高堆肥产品的品质,为南宫堆肥厂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3.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外源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胁迫对金鱼藻生长及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500 mg·L^-1范围内,金鱼藻未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MTBE胁迫浓度低于5 mg·L^-1,金鱼藻生长未受影响。在高浓度下,叶绿素含量比对照下降16.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14.5%和21.1%,与对照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MTBE胁迫影响金鱼藻抗氧化酶的活性,MTBE浓度低于≤5mg·L^-1时,金鱼藻SOD活性比对照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MTBE处理浓度提高到500 mg·L^-1时,SOD活性比对照提高了27.4%。POD活性随MTBE浓度增加而升高,酶活性峰值出现在50 mg·L^-1MTBE处理水平,MTBE浓度达到500 mg·L^-1,POD酶活性下降。综合生物量变化及抗氧化酶的响应结果,认为金鱼藻具有一定的抵御MTBE伤害的应答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44.
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酞酸酯类经合物对人与环境潜在危害以及微生物对酞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和转化,并对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5.
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中五氯硝基苯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毛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人参中痕量五氯硝基苯。样品用丙酮—石油醚(1:4V/V)萃取,硫酸净化,K—D浓缩后用25×φ0.2mm的SE—52毛管柱GC测定,ECD检出限为4.7×10~(-13)g(PCNB)。该法用于分析0.010~0.40ppm五氯硝基苯的人参样品,方法回收率为84~103%;标准差为2.8×10~(-3)~3.7×10~(-2);变异系数为4.8~10.3%。  相似文献   
46.
从多年施用莠去津的栽参土壤中分离出6株可降解莠去津的菌株,其中3株放线菌、2株细菌、1株真菌;对其在田间土壤中的定殖情况和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经过消毒处理,有利于放线菌在土壤中定殖。高接种量(12S)与低接种量(6S)处理间差异呈极显著性(P〈0.01);同等接种量条件下,混合菌剂处理(6S5F、5M6S)土壤中放线菌数明显高于单株菌(6S)处理。在田间生产条件下,土著微生物代谢莠去津的生物半衰期分别为76d(栽参)和55d(休闲),土壤中莠去津消失95%所需要的时间由404d提前到132d,消失速率提高了3倍。  相似文献   
47.
制备了抗四 (4 三甲胺苯 )卟啉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3B6 ,测得了抗原 -抗体解离常数 (用ELISA法测定 )为 4 6 4× 10 -5;单抗 3B6为IgG2b ;抗体酶 3B6Km=33 0 0mmol/L ,Kcat=12 2 0 0min-1,说明该抗体酶是一种很好的新的生物催化剂  相似文献   
48.
2015年4月23日,由大北农集团主办的"第九届大北农科技奖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中科院、大北农等单位领导人共同出席此次发布会.  相似文献   
49.
水稻施汞盆栽试验及乳熟期水稻活体水培试验表明,甲基汞从根部和叶片进入稻体,根部通透性与HgCl_2相近。甲基汞自根部进入稻体后,迅速向其他器官进行有效迁移,其分布顺序为子实>根>茎>叶。子实中甲基汞可达总汞量的80%以上。对油料作物调查的数据表明,植物器官积累甲基汞的主要因子是富—SH基的蛋白质。本文强调从“质”上监测强毒性的甲基汞。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