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8篇
  5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分析杂交水稻汕优63长穗期4个叶龄时期根系蛋白质组表达差异,研究水稻长穗期根系生长发育特性分子机制.4个时期根系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共得到差异表达蛋白质点19个,经质谱分析,有16个得到鉴定.其中7个与根系细胞分裂、分化密切相关,3个与根系能量代谢传导相关,3个与根系蛋白质合成相关,3个与根系抗性相关.可见,随长穗进...  相似文献   
4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试的15个甘薯品种(系)的观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品系18的盆栽观赏性综合表现最好,其加权关联度达到0.6632,品系2053、CL-7和桂粉1号次之。该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4.
地稔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对地稔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保健价值、色素利用价值等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及加工利用现状,展望了地稔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以大田双季晚稻为试验对象,通过设置淹水灌溉(T1)、间歇灌溉(T2)和精准灌溉(T3)3种灌溉方式,研究比较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的群体建成、温光利用特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与T1比较,T2和T3 2种节水灌溉方式的稻田群体结构得到优化,田间温光条件改善,氮磷养分的吸收和转化速率加快,干物质生产量及肥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且T3的增产和节水效果要优于T2。具体表现为T1较T2和T3的最高茎蘖数分别增加7.28%和8.86%;T3的成穗率较T1和T2分别提高20.47%和3.98%;在拔节期和抽穗期,T3的透光性较T1的分别提高41.39%和32.79%,较T2分别提高11.17和12.50%;田间温度在拔节期较T1和T2分别提高1.32℃和0.38℃,在抽穗期分别提高1.33℃和0.16℃;T3在抽穗前和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较T1分别提高14.58%和15.13%,氮积累速率分别增加8.17%和173.95%,磷积累速率分别增加3.70%和35.59%;T3总水分经济利用效率和总水分生物利用效率较T1分别增加72.34%和93.83%。  相似文献   
46.
针对丘陵双季稻区易发生季节性干旱导致养分供应受阻、水稻生长发育受影响、产量下降等问题,研究了干旱条件下5种养分管理措施(即T1:增施钾肥+喷清水;T2:叶面喷施0.2%Zn SO4;T3:增施钾肥+叶面喷施肥0.2%Zn SO4;T4:提高后期施N比例+喷清水;CK:常规施肥+喷清水)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干旱胁迫下,不同养分管理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T3T1T2T4CK。T3在分蘖期干旱胁迫下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能力,提升苗峰值和有效分蘖数,最高分蘖数比CK高7.26%,并显著提高拔节期和齐穗期的叶片SPAD值、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以及根系活力,同时还显著增加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单株干物重,改善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其增幅分别在2.19%~25.22%,从而显著提高双季晚稻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和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最终使双季晚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T3的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10.07 t·hm~(-2),分别比T1、T2、T4及CK高6.34%、7.70%、14.17%和25.56%。  相似文献   
47.
双向电泳中4种常用染色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比较分析了双向电泳中常用4种染色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常规银染法灵敏度低;改进的双胺硝酸银银染法与质谱分析不兼容;考染方法-银染复合染色法的灵敏度稍低于双胺硝酸银银染法,但它的质谱兼容性最高;改进后的银染方法灵敏度高、背景清晰、与质谱兼容。因此后两种方法较广泛适用于蛋白质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48.
49.
地菍是集药用、观赏和果用为一体的新型多用途植物,人工栽培主要采用扦插育苗的方式,为促进地菍插枝的生根,研究了NAA和IBA两种物质不同浓度和浸泡时间的搭配对地菍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浓度在10~50mg/L时,浸泡时间在60~120s均可显著缩短发根初始时间、提高发根量和增加发根粗度和总根长,而IBA在100~200 mg/L,随着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发根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50.
旨在筛选适宜机收再生稻栽培的杂交籼稻品种,以晶两优丝占等1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比较试验,从生育期表现、主要农艺性状、丰产性、再生能力表现等方面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晶两优丝占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势明显,建议重点推广;隆两优晶占等3个品种再生能力较弱,但丰产性好,建议适度推广;创两优茉莉占等3个品种再生能力较弱,丰产性一般,但稻米品质优,建议小规模试验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