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16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2002年2月至6月我们选用高效消毒药喷雾灵对4个标准化养鸡场进行了带鸡喷雾消毒实验。  相似文献   
102.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香蕉遗传转化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香蕉(Musa spp.)的横切薄层切片(transverse thin cell layer,tTCL)外植体作为转化受体,通过对外植体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研究以及受体材料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实验,找出了较适合的外植体转化条件和培养条件。研究表明:用低代香蕉无菌苗为材料,横切薄层切片芽再生率高,有较高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率;香蕉对头孢霉素(Cefotaxime)和羧苄霉素(Carbenicillin)不敏感,而对潮霉素(Hygromycin)很敏感;菌液的预处理是影响香蕉转化的主要因子,重悬液中的蔗糖浓度也是影响转化的因素之一,对遗传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3.
邵胜速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188-189
在亭旁镇楼下郑村建立13.33hm2的毛竹笋材两用试验林,从技术角度总结稚广营建毛竹笋材两用林基地的经验,阐述在笋材两用林的栽培技术中,林地选择、造林季节等环境因素对栽培效果的影响,对其技术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4.
105.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因血清型多、易变异,相互间的交叉保护率低,而致使该病难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6.
郑思文  李振东  陈晓冰  张金莲  马蕊  陈廷速  甘磊 《土壤》2019,51(6):1202-1208
广西喀斯特地区干湿季节明显,旱地土壤在干湿交替过程中的土壤胀缩易导致土壤裂隙产生,从而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保存与运移。本研究以广西南宁里建农业科学院甘蔗地为研究对象,在耕作与免耕条件下,利用Soil Shrinkage Simulator(SSS)软件对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甘蔗地土壤进行土壤线性伸展系数变化和土壤收缩曲线拟合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收缩特征曲线拟合值和原状土壤样品实测值拟合度较高(R~20.94);耕作与免耕条件下,土壤线性伸展系数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土壤含水量越高土壤的线性伸展系数越大,收缩越明显;相较于免耕条件下,耕作能够影响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调节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的收缩能力。因此,研究广西喀斯特地区不同耕作条件下土壤收缩变化可以为广西喀斯特地区合理开展甘蔗种植及土壤保水保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甘蔗种植地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探究适宜的耕作管理方式,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和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科学研究基地典型甘蔗种植区内,设置粉垄耕作+无秸秆覆盖处理(T0)、免耕+无秸秆覆盖处理(NT0)、粉垄耕作+秸秆覆盖处理(TS)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NTS)等4个处理,原位监测其5、20和40 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内的土壤水热状况的变化及原因。[结果]秸秆覆盖处理(TS和NTS)相比于无覆盖处理(T0和NT0)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P0.05,下同)且土温日变幅变幅较小,保持了土壤温度的稳定。粉垄耕作相比于免耕更有利于土壤热能的传导,升温迅速,在气温降低后具有增温效应。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T0处理在试验期土壤含水量比试验开始前提高31.3%,差异显著。整个研究期内5~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同一耕作处理下,TS比T0、NTS比NT0分别高出15.4%和5.7%;同一覆盖处理下,TS比NTS、T0比NT0分别高出11.3%和2.0%,差异均显著。同时,经粉垄耕作后下层土壤水分可供给上层。[结论]粉垄耕作和秸秆覆盖均能有效调节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含水量,粉垄耕作+秸秆覆盖的耕作管理方式可作为广西地区甘蔗种植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姜瘟病是一种细菌土传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防治药剂.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在作物促生及防治病害方面极具潜力,为充分发掘姜瘟病的生防菌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评价4株AM真菌对生姜的促生作用和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优良菌株进行分类鉴...  相似文献   
109.
美国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基因芯片”,以流感病毒基因为模板,可快速检测各种流感病毒,其中包括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种基因芯片名为“M芯片”,由科罗拉多大学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合作研制,测试感冒病毒十分准确,可轻易区分H5N1型禽流感病毒与普通感冒病毒。  相似文献   
11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PED)的病原,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28 kb。2010年以来,PEDV G2型高致病性毒株不断发生变异,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反向遗传学系统,即构建RNA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近年来,PEDV主要基于靶向RNA重组、BAC系统和体外连接3种方法来建立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文章简述了反向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靶向RNA重组利用冠状病毒RNA的高同源重组的特点来实现病毒的拯救;BAC系统利用pBeloBAC11载体克服PEDV基因组中含有的毒性序列所导致的cDNA在高拷贝质粒中不稳定的困难;体外连接技术主要利用PEDV基因组本身存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或通过改造的酶切位点在体外将病毒分片段地连接成全长的cDNA克隆。另外,文章还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PEDV相关的研究进展。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病毒基因组结构功能及设计减毒活疫苗的有效工具,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探究S基因等毒力相关基因,探究其突变或缺失对病毒致病机制的影响,揭示PEDV毒力衰减的分子机制,有望设计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且避免毒株返毒和重组减毒活疫苗。总之,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设计PEDV减毒活疫苗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