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3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9年河南某猪场暴发疑似猪伪狂犬病疫情,本试验采集发病猪的病料组织,进行伪狂犬病病毒(PRV)毒株的分离鉴定,并分析分离毒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分离毒株HNCY的TCID50为10-8.48/0.1 mL;一步生长曲线显示,分离毒株在12~24 h复制较快,48 h到达最高峰;分离毒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死性,且肺脏中病毒含量最高;序列分析显示,HNCY株gC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外PRV分离毒株的同源性为95.9%~100.0%,gD基因同源性为98.9%~100.0%;gC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PRV分离毒株的同源性为92.9%~100.0%,gD氨基酸同源性为97.5%~100.0%,且国内同源性高于国外;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NCY分离株gC、gD基因与欧美毒株在不同的大分支上,亲缘关系远;与国内分离株在同一分支上,且与2011年之前分离的PRV毒株在不同的小分支上,表明HNCY分离株属于国内变异毒株。  相似文献   
32.
33.
运用ELISA方法对全国26个省市地区的34 260份血样进行了HC、PR、PRRS、PCV2、FMD、PP、JE等病毒性疾病的血清抗体检测评估,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各疾病抗体水平的差异,比较了近三年来国内各疾病抗体水平变化趋势,为规模化猪场当前主要疾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PCR法对伪狂犬病病猪不同部位的检测及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PCR方法对PRV感染细胞及自然发病猪不同组织样品进行检测,感染细胞毒最低检出是为10^5个TCID50病料组织样最低取样0.1mg时,仍能得阳性结果其敏感性显著高于微量血清中和试验。PRV在自然发病猪体分布很广,脑,三叉神经节(三叉N节)。嗅球,扁桃体,心脏,肝,脾肺,肾均有PRV在存在的,PRV的检出率最高的组织为三叉神经节,其检了率为100%,其它对照病毒及传代细胞PCR反应产物电泳结果  相似文献   
35.
人类一方面要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对野生动物相关产品的需求(如裘皮、肉类、滋补品等)却日益增加,同时,人类也不能为消费动物资源而牺牲自身的健康。缓解其中矛盾的唯一办法是开展合法健康的人工养殖,也就是理性保护与科学利用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36.
37.
本研究将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基因组与含有LacZ标志基因的TK基因转移质料pUEKPZ共转染猪肾传代细胞PK-5,细胞出现病变后,反复冻融3次收毒,按1:5稀释接种于IBRS-2细胞。在X-gal存在下挑取蓝斑,蓝斑筛选3次,再进行空斑试验,同时用PCR扩增LacZ基因,经3次空斑纯化,随机挑取的空斑均能扩增出LacZ基因,证实所获得的重组病毒为伪狂犬病病毒Bartha株TK^-/LacZ^ 突变株。TCID50试验表明,TK失活对Bartha株在细胞上增殖无影响;Balb/C小鼠试验表明,该突变对Balb/C小鼠的安全性明显高于Bartha亲本毒株。  相似文献   
38.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9.
用ELISA方法进行猪圆环病毒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猪2型圆环病毒ORF2基因的表达产物包被酶标板,建立ELISA诊断方法,用此方法对临床1257份送检血清进行了检测,其总阳性率为57.28%(720/1257),仔猪阳性率为30.83%(119/386),肥猪阳性率为64.93%(137/211),母猪阳性率为71.50%(419/586),公猪阳性率为70.27%(52/74)。这一结果表明猪圆环病毒在我国流行较普遍,且抗体阳性率随猪体年龄的增长而升高。  相似文献   
40.
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又叫三日热,暂时热,是由弹状病毒科水疱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流泪、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和四肢关节疼痛而引起跛行为其特征。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是能造成部分牛的死亡,怀孕母牛的流产,以及奶牛产奶量下降或淘汰,治疗费用高,治疗期间抗生素残留乳的废弃,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因此,对于该病的及时诊断和防治,显得尤为重要。现将该病的诊断和防治作一简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