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5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3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牛疱疹病毒I型ul49(VP22)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其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疤疹病毒I型(BHV—I)国内地方分离株感染的细胞培养物制备PCR模板,扩增出大小约0.77kb的ul49基因完整编码区片段,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获得含ul49基因的重组质粒pMD—VP22。采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发现与国外Cooper株ul49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说明ul49基因相当保守。进一步将BHV—lul49完整编码区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获得分别与6xHis融合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VP22和与EGFP融合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VP22。将pET-28aVP2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SDS—PAGE电泳检测发现在58kDa处有一条特异性的表达带。利用脂质体介导,将pEGFPVP22转染PK-15细胞,经G418加压筛选,获得稳定表达VP22的细胞克隆。在倒置荧光显微镜直接检测未固定的活细胞,发现pEGFPVP22转染细胞能发出很强的荧光并主要集中在细胞核中,而对照载体pEGFP—C1转染细胞的荧光分布于胞浆。  相似文献   
432.
血吸虫病(Schisosomiasis)俗称“大肚子病”,是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由于血吸虫的成虫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它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世界上有76个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流行,感染人体的血吸虫有19种。我国因为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因此叫日本血吸虫感染为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433.
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5,自引:11,他引:45  
从湖北省某些猪场大批死亡的新生仔猪的脑及内脏中分离到的多株病毒,并用其中一代表毒株进行了全面鉴定。该病毒株在仓鼠肾传代细胞上连传15代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用适应BHK-21细胞的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Hela细胞,Vero细胞,犊牛睾丸原代细胞,猪肾传代细胞IBRS-2均出现典型细胞病变,在电镜下可见到典型的伪狂犬病毒病粒子,病毒对5-碘脱氧尿核苷,氯仿,胰蛋白酶,乙醚敏感,在pH5.0~9.0  相似文献   
434.
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近年来 ,国内外许多猪场出现了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及高死亡率为特征 ,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传染病。经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试验证明 ,该传染病主要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所引起。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该病原体 ,文章对其流性病学、理化特性、分子生物学、诊断及防制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435.
从集贸市场随机采集97头份猪肉样本、53头份羊肉样本、50头份牛肉样本,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和PCR方法,平行检测样本可能含有的伪狂犬病病毒。结果97头份猪肉样中,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出伪狂犬病病毒19份(19.6%),PCR检出25份(25.6%);牛肉样本中ELISA阳性数为0,PCR阳性2份(4%);羊肉样本中两种方法均为阴性。这两种方法均为阳性和阴性的份数为12和170,总符合率为89.2%。结果说明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对提高肉食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36.
抗氯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用人工合成的氯霉素-人血清白蛋白(CAP-HSA)作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1株分泌抗CAP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1F9.经检测,其分泌的抗体亚类为IgG1,杂交瘤染色体数目84~96条,间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1256,诱生小鼠腹水的抗体效价可达16×105.该细胞连续培养生物学性状稳定,竞争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ciELISA)显示,其与供试抗生素交叉反应小,表明该单抗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7.
乙型脑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乙型脑炎是由黄病毒科的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的虫媒病毒性疾病。由于本病对人类和多种动物危害非常严重,因而对其进行确诊很重要。本文对乙脑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断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438.
地高辛标记伪狂犬病病毒(PRV)Ea株短区段蛋白激酶(PK)基因3′端0.4kb片段,Southern杂交确定短区段PK基因定位在基因组DNA BamH Ⅰ 4.0kb片段中。将该片段克隆获得重组质粒pSB304,对pSB304亚克隆,构建了仅含完整PK基因约1.3kb片段的重组质粒pSB305,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PK基因存在2种可能的同框编码方式,分别编码388或334个氨基酸残基,并具有真核细胞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序列。同国外PRV NIA-3、Ka株相比,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8%和97.3%,有意义的是Ea株、Ka株均较NIA-3株在同一位置缺失2个氨基酸(Asp,Gly)。进一步对pSB305和含gG全基因以及部分gD基因的质粒pUSK进行酶切拼接,将PK基因大部分编码区、gG基因5′端部分编码区进行缺失,构建成两端同源侧翼分别为3.1kb和1.6kb的PK、gG双缺失转移载体pLR001。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PK基因功能及研制更安全的TK^-/PK^-/gG^-三缺失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39.
PCR扩增西门利克森林病毒(SFV)亚基因组启动子26S序列及人工合成Linker,将其插入基于SFV复制子的“自杀性”DNA疫苗表达载体pSCA1的多克隆位点,获得舍2个26S启动子并能同时驱动双基因共表达的“自杀性”DNA疫苗表达载体pSCA2。为了验证pSCA2的表达能力,PCR扩增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2,分别插入pSCA2的2个26s启动子下游,获得EGFP和DsRed2双基因共表达的“自杀性”DNA疫苗pSCA2-EGFP/RFP。将pSCA2-EGFP/RFP转染BHK-21细胞,转染后24h,可同时观察到被转染细胞发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证实EGFP和DsRed2均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440.
兽医传染病学学科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兽医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宠物和野生动物传染性疾病及人兽共患传染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以及预防控制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方法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