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107篇
  94篇
综合类   725篇
农作物   45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467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动物蛋白源不仅可以提供易消化的氨基酸;它们还是增强动物健康和消化道成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可靠来源。动物蛋白,例如来源于牛奶、血液和鸡蛋,因其营养价值被高度评价。事实上,这些成分的蛋白质消化率超过90%,而豆粕的消化率约85%。此外,假设这些成分质量优越,无加工缺陷,其适口性很好。因此,它们的价格比大多数植物蛋白源高很多,故其通常被限制添加,甚至在低成本仔猪饲料中也被省略。新的证据和目前的市场思维提供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类  相似文献   
42.
霉菌毒素解决方案成为饲料厂和养殖场生物安全防范计划整体组成的一部分。当霉菌毒素结合剂只含有一种结合成分时,如粘土,其可被称为“单一结合剂”。当它们含有其他可协同作用以减少霉菌毒素对动物有害影响的成分时,它们可以称为复合型结合剂。“霉菌毒素结合剂”的目的是通过隔离方式并借助粪便消除它,以避免毒素通过消化屏障转移到动物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43.
动物通过皮毛携带、搬运等方式对种子在空间上的扩散产生不同影响,是植物种子实现远距离扩散的重要途径。以草原毒害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材料,采用野外模拟及控制性试验,测定了马、牛、羊皮毛附着和保留种子的能力,以及鼠类、蚂蚁对种子的搬运能力,分析动物对醉马草种子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马、牛、羊模型种子的附着率:羊 > 牛 > 马(P<0.05),种子掉落率:羊 < 牛 < 马(P<0.05);随着行走天数的延长,种子在马、牛、羊皮毛上的附着率呈下降趋势。马的背部以及牛、羊的背、侧部最易附着种子;种子的侧部最易附着在皮毛上,以种子顶部附着的种子最不易掉落。24 h内鼠类、蚂蚁对种子的扩散范围分别为0~15 cm和0~40 cm。综上所述,家畜对醉马草种子起到远距离扩散作用,且羊比马、牛更容易增加种子的扩散强度。蚂蚁、鼠类对醉马草种子起到短距离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44.
秸秆收集利用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秸秆收集利用经济与生态双重收益的有力政策途径。以湖北省4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84户农户家庭为实证,将社会信任引入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形成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二元Logit模型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90.35%的农户愿意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其受偿额度为47.81~52.92元/667m2;2)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社会信任对农户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受偿额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无论是高社会信任组还是低社会信任组的农户,经济绩效期望均显著正向影响其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且两组之间的经济绩效期望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户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标准、加大对秸秆收集利用以及资源化利用的知识普及和技术宣传。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旨在克隆奶牛脑肌类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1基因(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BMAL1)的蛋白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其CDS序列和编码蛋白特性。以牛肝脏组织为材料,利用PCR技术扩增奶牛BMAL1基因中带有同源臂的CDS片段。采用同源重组法,将目的片段连接至酶切线性化的pc DNA3.1-Puro-N-3HA真核表达载体上,酶切及测序结果均符合预期的质粒命名为pc DNA3.1-3HA-c BMAL1。将空载与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验奶牛BMAL1基因的过表达效果,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BMAL1基因CDS区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结果显示,pc DNA3.1-3HA-c BMAL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该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成功实现了BMAL1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过表达;牛BAML1基因与绵羊、山羊同源性最高,BMAL1蛋白为不稳定蛋白,其上不存在...  相似文献   
46.
旨在研究布鲁氏菌IV型分泌系统效应分子VceC对山羊滋养层细胞(GTC)内质网应激及性腺激素分泌的影响,为揭示其在布鲁氏菌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阐明布鲁氏菌胞内生存和引起动物流产的机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构建VceC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VceC并转染GTC,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性分子GRP78和CHOP蛋白表达量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PR)信号通路相关分子;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的孕酮和雌激素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VceC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VceC,转染GTC后,12和24 h GRP78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24 h后CHOP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qRT-PCR检测IRE1和XBP-1的mRNA表达量在24 h均显著升高(P<0.05),而PERK、ATF6和ATF4 mRNA的表达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Western blot检测IRE1蛋白的表达在转染12 h后显著升高(P<0.01);VceC转染...  相似文献   
47.
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压缩级流场CFD模拟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Fluent计算软件,采用非定常滑动网格技术和非结构网格来模拟油气混输泵单个压缩级三维流场,通过对气液两相介质在流道内的流动情况的分析,为改进压缩级的设计提供了依据。试验证明,该方法在油气混输泵的设计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8.
辽平八号,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发中心从沈阳市棋盘山上采集的野生菌株,采用组织分离选育手段选育出的新品种,已通过辽宁省种子管理局认定。经过对比试验、耐高温性试验、区域试验及近两年大面积推广表明该品种子实体菇形美观(图1)、肉厚、朵大,颜色深灰色至灰色,抗高温能力强,抗杂、抗病力强。子实体耐高温能力强,32℃高温能正常出菇,且生物转化率较高,可达150%~200%,是辽平八号品种两个突出特点。现将其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9.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与常规粳稻杂交后代育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粳型光敏核不育系与粳稻品种杂交组合F_3及以后世代部分株系的育性和基因型的基础上,对分离世代各种主基因型的育性及频率分布进行了估计,验证了根据F_1、F_2和BF_1代作出的水稻光敏核不育性及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涉及核内2对独立的主基因的遗传结论。由F_6以上高世代株系中测选出对农垦58s恢复效应有明显差异的两种纯合单显性可育株系,获得了存在两个不同恢复基因的遗传证据。  相似文献   
50.
徒稻4号A×反五-2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于1979年选育的杂交晚粳新组合。1980-1982年在南方稻区(苏、皖、沪、湘、鄂五省市六个点) 单季杂交粳稻区试中,连续三年亩产量居供试组合的第一位,其中1980年亩产972.5斤比对照“鄂宜105”增产12.9%;1981年亩产854.7斤比对照“南粳34”增产22.9%;1982年亩产1037.8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