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1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6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184份,采用PCR、病毒分离和IFA检测样品中ALV-J、REV、MDV和CAV。结果表明,7个省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病料样品阳性率为60.9%,检测鸡群阳性率为82.1%,与REV、MDV、CA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3.6%、24.5%、22.8%,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感染(29.0%)和3重感染(18.8%),甚至4重感染(1.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蛋鸡群中普遍存在ALV-J感染,而且与REV、MDV、CAV混合感染严重;提示ALV-J已经可以引起蛋鸡群发病,在临床诊断和致病性研究中,应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k扩增VP1基因,经EcoRI和和Xho I双酶切处理后与经相同酶切处理的pET-30a原核表达载体连接,将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正确的阳性重组子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融合蛋白His-VP1经IPTG诱导表达后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检测到约97 ku的目的蛋白能够与特异性的VP1单克隆抗体反应.将纯化的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后获得了抗VP1蛋白的血清.该血清能够与重组杆状病毒rBacGxVP1感染的sf9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且其ELISA抗体效价达到1:25 60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P1基因的表达与兔抗血清的制备为病毒的检测及VP1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贫血(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引起的一种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器官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崔现兰(1992)首次于我国东北地区分离到该病毒[1],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该病毒的报道.CAV侵入雏鸡体内后,主要作用于骨髓和胸腺等淋巴器官,导致感染鸡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胸腺等淋巴器官严重萎缩,产生免疫抑制,对禽病疫苗的免疫应答机能降低,甚至丧失.为研究鸡传染性囊病病毒对鸡传染性囊病活疫苗(Gt株)免疫效果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人工感染CAV的方法研究CAV感染对鸡传染性囊病活疫苗(Gt株)免疫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流行现状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鸡群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病病毒(MDV)、鸡贫血病病毒(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在我国部分养鸡场中均普遍存在,使得鸡群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导致禽流感、新城疫等重要疫苗免疫失败,并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疫病的诊断和防控难度加大。另外,REV可以整合到MDV和鸡痘病毒(Fowlpox virus,FPV)基因组中,从而导致商品化疫苗受到污染,并可用做将外源基因插入到鸡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表达载体;基于REV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新型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如PCR、实时荧光PCR、LAMP提高了诊断RE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MDCC细胞系从东北地区采集的死亡野生鸟类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禽类病毒,对该病毒进行特异性PCR、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法等系统鉴定后,证实该分离株为鸡贫血病病毒(CAV),命名为WDNE110501株.利用PCR方法克隆出其编码区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表明,WDNE110501株的编码区全长为1 823 bp,无碱基缺失或插入.并将该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已发表的34个CAV株编码区基因进行同源性和亲缘关系的比对分析,同源性为96.1%~99.8%;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9.8%~99.7%,与国内毒株harbin的差异最小,与国外最近的是美国毒株98D02152.序列比较表明CAV的3个编码基因VP1、VP2和VP3均有一定程度变异,以VP1变异性最大,且在不同毒株间的这3个阅读框的氨基酸序列变异是互不相关的.这是首次在野生鸟类中分离出CAV病毒,提示了我们野生鸟类在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传播和分布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SPF鸡胚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 Gx株进行培育,通过鸡胚成纤维细胞对病毒进行传代致弱,对其结构蛋白VP3基因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从而揭示vvIBDV Gx从超强毒力向弱毒力转化过程中基因的序列变化规律。对不同代次细胞毒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胞毒在第8代以前,VP3基因序列没有改变,与标准超强毒HK46株氨基酸同源性达99%以上;细胞毒第9代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发生了改变;10代毒VP3基因与标准弱毒P2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100%;细胞适应毒传至20代,其VP3基因序列不再改变。从而说明,vvIBDV Gx株在致弱过程中,VP3基因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7.
禽肺病毒(Avian pneumovirus,APV)又称火鸡鼻气管炎病毒(Turky rhinotracheitis virus,TRTV)[1]。禽肺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亚科偏肺病毒亚属[2]。已经确定禽肺病毒可引起火鸡呼吸道疾病和产蛋量下降。虽然广泛认为禽肺病毒是鸡肿头综合征的因素之一,但尚不清楚禽  相似文献   
18.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以造血细胞增生为主的一类传染病,对养禽业危害最大的是禽淋白细胞性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属反转录病毒科C型肿瘤病毒属,其亚群特异性由病毒囊膜糖蛋白gp85决定.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毒力变异的分子机理,本实验采用进化踪迹分析方法对GenBank中登录的28个毒力不同的IBDV参考病毒株的基因组A节段编码的前体多聚蛋白(NH2-pVP2-VP4-VP3-COOH)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强IBDV与标准IBDV的差异位点集中在第299位、451位、680位、715位和751位氨基酸上;致弱IBDV与标准IBDV的差异位点在第242位、253位、330位和981位氨基酸。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IBDV的毒力变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CIAV VP1 C端基因片段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从组织病料中提取到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核酸经PCR扩增得到vp1基因,用DNAStar分析软件分析预测VP1的抗原表位,它们主要位于VP1氨基酸序列的第1~95、134~303、327~435位,分别命名为Ⅰ区、Ⅱ区、Ⅲ区.欲表达C端基因片段,含部分Ⅱ区和完整的Ⅲ区.把vp1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6p-1上,用BamHI消化重组表达质粒pGEX-vp1,回收含C端基因的大片段,自连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质粒pGEX-vp1(C).重组菌经IPTG诱导,SDS-PAGE分析,结果VP1 C端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49kDa.蛋白纯化后作ELISA检测,可与阳性血清反应.本研究为研制应用重组抗原制备ELISA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