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8篇
  4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0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讨相同日粮条件下添加不同水平复合微生物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产后(87.4±6)d的中国荷斯坦奶牛70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5组。试验期67 d,预饲期7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试验Ⅱ组产奶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Ⅳ组乳脂率显著提高(P<0.05)。添加微生物制剂对乳蛋白率、乳糖率、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乳中体细胞数(SCC)显著下降(P<0.05);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提高11.55%(P<0.05),试验Ⅳ提高11.98%(P<0.01);对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2.
瘤胃发酵体外模拟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发酵体外模拟方法是利用离体方法研究瘤胃微生物营养与代谢以及评定反刍动物日粮营养价值的一类技术.目前常用的瘤胃发酵体外模拟方法主要包括两步法、体外产气和人工瘤胃持续动态发酵等方法.本文综述了这三种瘤胃发酵体外模拟方法的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3.
饲用微生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饲用微生物产品的发展,饲用微生物评价方法相应而生。该文综述了饲用微生物品种鉴定,耐酸性和耐胆盐一般特性评价,生产功效评价,粘附作用、抑菌作用和免疫刺激作用评价的研究进展,期望为建立完善的饲用微生物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纳豆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纳豆激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从北京、大连和日本三个产地的纳豆食品中分离纯化得到了9个具有纳豆芽孢杆菌典型菌落特征的芽孢杆菌单菌落,与模式菌株纳豆芽孢杆菌N1株分别从菌落形态、个体形态和生理生化试验三方面进行对比鉴定,结果表明,其中5株芽孢杆菌为纳豆芽孢杆菌。将这5株纳豆芽孢杆菌分别在酪素平板上划线初选,得到了298株具有蛋白酶活力的菌株,从中筛选出活性最高的5株命名为:NB、NC、ND、NE和NF,测定各株发酵液的纳豆激酶酶活力,结果表明NB、NC和ND3株具有较高纳豆激酶活性,酶活力分别达到了1041.37、1125.13和1804.64IU·mL-1。  相似文献   
25.
研究日粮中添加纳豆芽孢杆菌对断奶后犊牛瘤胃及肠道中主要的纤维分解菌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 faciens)、白色瘤胃球菌(Ruminobacter albus)、溶纤维丁酸弧菌(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和脂解厌氧孤杆菌(Anaerovibrio lipolytica)数量的影响.选取8头断奶犊牛,处理组犊牛日粮中添加含菌量为1010 CFU的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采集犊牛瘤胃食糜提取总DNA,利用种属特异性引物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计算菌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脂解厌氧弧杆菌是对照组犊牛消化道中的优势纤维分解菌;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存在于除十二指肠之外的其他肠道中.与对照相比,在处理组瘤胃、空肠和回肠中都检测到了黄色瘤胃球菌,犊牛其他肠道部位的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均有增加,回肠中琥珀酸丝状杆菌、白色瘤胃球菌及溶纤维丁酸弧菌的数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9.3%、86.2%和76.5%.本研究表明纳豆芽孢杆菌促进了以上几种纤维分解功能菌群在断奶后犊牛消化道中的定植和生长.  相似文献   
26.
27.
高产蛋白酶纳豆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大连和日本3个产地的纳豆产品为试验材料,从中筛选可用于畜禽生产的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蛋向酶高产菌株.先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得到9株芽孢杆菌,再以N1型纳豆芽孢杆菌为模式菌株,对初筛得到的菌株进行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确定有5个菌株为纳豆芽孢杆菌.测定5个菌株48 h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菌株NB1为蛋白酶高产菌株,发酵液中蛋白酶活性为19.41 U·mL-1,产蛋白酶特性在6代内可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8.
移动尼龙袋法对常用饲料蛋白质小肠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研究反刍动物常用饲料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小肠消化参数,为科学配制日粮提供依据。试验选用3头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干奶牛,采用移动尼龙袋法研究了饲料瘤胃非降解蛋白在小肠中的消化吸收。结果表明,在瘤胃发酵16h后,蛋白类饲料的干物质与粗蛋白降解率高于粗饲料和能量饲料。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饼、麻籽饼、亚麻籽饼、膨化大豆、DDGS、啤酒糟、玉米、苜蓿、羊草和全株玉米青贮的干物质小肠消化率依次是:0.69、0.35、0.38、0.74、0.11、0.40、0.80、0.52、0.35、0.67、0.14、0.09和0.03;蛋白质的表观小肠消化率依次:0.91、0.80、0.71、0.92、0.64、0.79、0.96、0.70、0.89、0.61、0.61、0.61和0.63。由此可见,不同饲料瘤胃降解和消化特性不同,过瘤胃蛋白为小肠提供的可消化吸收蛋白质的潜力也不同。  相似文献   
29.
乳蛋白磷酸化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蛋白质的磷酸化是一种可逆性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调节蛋白结构和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乳蛋白质的磷酸化与牛奶的稳定性有关。采用蛋白组学方法和技术,在实现乳蛋白质组成鉴定的同时,又能分析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位点。文章综述了磷酸化蛋白质的检测和富集分离技术及乳蛋白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日粮添加DDGS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血液氨基酸及生化指标的层面分析日粮添加DDGS对奶牛机体代谢的影响,从而为DDGS在奶牛上的应用提供科学指导。试验选取48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DIM(99±58.6)d),按照产奶量、胎次、泌乳日龄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玉米豆粕日粮(Ctrl)、13.3%的DDGS(DDGS1)、25.1%的DDGS(DDGS2)和34.1%的DDGS(DDGS3),每组12头。在试验第1,4,7周采集尾动脉血样,测定氨基酸组成和生化指标,如血糖、血尿氮、非酯化脂肪酸、胰岛素、谷氨酸脱氢酶等。随着日粮中DDGS比例的增加,血浆亮氨酸含量显著升高,赖氨酸有下降的趋势,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尿氮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非酯化脂肪酸、谷氨酸脱氢酶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然而未达到显著水平;DDGS的添加引起谷丙转氨酶的显著降低,DDGS1、DDGS2和DDGS3均低于Ctrl组(P0.05),其他血液指标在血清中的含量均无差异(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DDGS未对奶牛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然而考虑到DDGS氨基酸组成相对单一,适宜的添加量约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