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1篇
农学   8篇
  39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油菜不同组分生物量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4个品种、3个供氮水平的油菜冠层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对应叶片、茎以及荚果的干鲜重,并对叶片、茎以及荚果的干生物量与光谱植被指数RVI,NDVI之间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建立了油菜叶片、茎和荚果的干生物量光谱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82.
该文描述了山地实照时数的空间分布模型,并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通过山区高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日照百分率数据,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山区实照时数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两个气象站的模拟值和实际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决定系数分别为0.9435和0.87。并分析了山区实照时数的时间分布特征和不同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上年实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该方法和结果对于山区的农业、林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3.
王秀珍  黄敬峰 《玉米科学》1994,2(2):020-026
本文利用1980年以来新疆气象局所属的2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所获得的玉米物候资料及相应的气候资料,研究了玉米物侯期及其分布规律、玉米物候期间隔日数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纬度愈高,物候期愈晚;海拔高度愈高,物候期愈晚.春玉米各物候期间隔日数比夏玉米多.整个生长发育期间所需积温南疆春玉米最多,其次为北疆春玉米,夏玉米为最少.从播种到成熟,夏玉米经历了高于最适平均气温、处于最适平均气温、低于最适平均气温三个阶段,春玉米经历了偏低、适宜略偏低、适宜、适宜略偏低、偏低于最适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84.
利用高光谱数据预测水稻籽粒粗蛋白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籽粒粗蛋白含量是水稻营养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大田小区试验,测定了2个品种、3个供氮水平处理下水稻冠层和旗叶在成熟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高光谱反射率,及茎、叶、穗和稻米的含氮量及粗蛋白含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穗和稻米粗蛋白质含量与孕穗期、灌浆期和乳熟期的茎、叶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相关,与灌浆期、乳熟期的冠层光谱ρλ及其一阶导数光谱Dλ、冠层光谱RVI在某些波段也达到极显著相关;稻穗粗蛋白质含量与主茎旗叶某些高光谱指数极显著相关。这表明能用高光谱方法来估测水稻籽粒粗蛋白含量,它将为水稻品质遥感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在草地资源调查中,遥感信息源主要采用空间分辨率比较高的Landsat/MSS和TM资料以及SPOT/HRV资料,但随着草地管理水平的提高,更需要掌握草地生产力等的动态变化过程,以便进行科学管理,NOAA气象卫星因其时间分辨率高而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在广泛搜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NOAA气象卫星进行草地遥感研究的文献基础上,着重介绍NOAA气象卫星草地遥感的植被指数模式、草地光谱特征等基础研究概况,以及NOAA气象卫星资料在牧草长势、草地灾害监测、产量预测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它的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86.
基于GIS的浙江杨梅种植区划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杨梅(Myrica rubra Sieb et Zucc.)是浙江著名的特色水果之一,浙江的气候比较适宜杨梅种植,但由于区域布局不合理制约了杨梅的发展.根据杨梅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出了杨梅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并建立了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空间分析模型.借助浙江省1:25万地形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化土壤图,综合考虑气候因子、坡度、坡向、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等要素,采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对11个区划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建立杨梅栽培区划指标判断矩阵.将11个区划指标适宜性等级图按照权重进行叠加分析,得到综合指数分布图.同时参照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将不适宜杨梅种植的地块屏蔽,分析综合指数分布规律,将浙江省杨梅种植综合气候区划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3个等级.最适宜种植区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5.15%,主要集中在宁波、台州、温州、丽水、金华、杭州和绍兴地区的低丘陵地带;适宜区占参评土地面积的46.37%,主要分布在丽水、温州、金华、杭州和衢州等海拔高度为500~700 m的半高山区;不适宜区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8.48%,主要在丽水市和杭州市的海拔在700 m以上的高山地区.本研究以期能为浙江特色作物的规划和杨梅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利用NDVI指数时序特征监测秋收作物种植面积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通过对湖北省江陵县各种地物MODIS数据NDVI时序特征的分析,选取夏秋作物轮作期(5月下旬)和NDVI均值为标准,采用分层方法区分秋收作物(中稻、晚稻、棉花)区与其它区,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法对三种作物进行监督分类,得出了三种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并将结果与ETM数据的神经网络监督分类值作为标准值进行了误差分析,得出其平均误差率为13.6%,能准确反映江陵县秋收作物分布状况,该分层模式加BP神经网络监督分类方法适用于多种作物种植区的作物分类。  相似文献   
88.
根据香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需求,构建香榧种植综合区划评价体系,提出香榧综合区划指标为3个气候因子、2个地形因子和2个土壤因子,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应用混合插值法完成区划指标的细网格化。应用加权指数求和法,建立综合区划评估模型。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屏蔽不宜种植地域,把浙江省香榧种植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借助GIS技术制作香榧种植精细化的专题区划图,空间精度为100m×100m。综合区划结果可为浙江省香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棉花高光谱及其红边特征(Ⅰ)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通过大田和室内试验,测定了2个品种的棉花冠层、完全展开倒1、3叶在不同时期的高光谱反射率及对应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表明随发育期推移,棉花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范围降低,在近红外区域增高;叶片背面光谱反射率略高于正面,透射率小于反射率;叶面积指数、鲜叶重和干叶重与冠层反射光谱变量ρ800/ρ550、ρ800/ρ680、ρ680/ρ570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浓度与其反射光谱变量ρ680/ρ570、ρ673/ρ640、ρ680/ρ550、PSSRa、PSNDa、Rch之间也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0.
以湖南省醴陵市为研究区域,在比较分析Terra卫星与Aqua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增强型植被指数的基础上,结合这两个卫星提供的空间分辨率为250m、时间分辨率为16d的植被指数产品,建立水稻各主要生育期增强型植被指数平均值乘以水稻面积的结果与乡镇级水稻总产的一次线性、二次非线性及逐步回归模型。通过误差分析,选择最优遥感拟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下一年水稻总产。结果显示,水稻种植区Terra卫星与Aqua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增强型植被指数有超过50%的偏差绝对值小于0.03;93.22%、99.50%的偏差绝对值分别小于0.08、0.10。水稻遥感拟合模型模拟结果相对误差小于0.1%,预测模型的估产结果比遥感拟合模型的拟合结果的误差大,但相对误差仍然小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