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58篇
  免费   2018篇
  国内免费   3369篇
林业   3107篇
农学   3463篇
基础科学   2182篇
  4028篇
综合类   14469篇
农作物   2208篇
水产渔业   1383篇
畜牧兽医   5710篇
园艺   2254篇
植物保护   1741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559篇
  2022年   1359篇
  2021年   1520篇
  2020年   1436篇
  2019年   1478篇
  2018年   1049篇
  2017年   1490篇
  2016年   1212篇
  2015年   1712篇
  2014年   1780篇
  2013年   2107篇
  2012年   2843篇
  2011年   2978篇
  2010年   2923篇
  2009年   2562篇
  2008年   2374篇
  2007年   2160篇
  2006年   1825篇
  2005年   1426篇
  2004年   826篇
  2003年   678篇
  2002年   721篇
  2001年   635篇
  2000年   574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279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41.
为探索不同能量、蛋白和粗纤维水平对太湖鹅生长发育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将3种营养成分在不同饲养阶段均采用单因子设计,分为高、中、低3种水平。育雏期(0~4周龄)粗蛋白为17%、19%和21%;代谢能为10.5、11.0和11.5 MJ/kg;粗纤维为3.5%、5.0%和6.5%。育肥期(5~11周龄)粗蛋白为15.5%、16.5%和17.5%;代谢能为10.00、10.65和11.75 MJ/kg;粗纤维为5.0%、6.5%和8.5%。每种营养成分在分成3种水平时,其它营养成分为中等水平,营养成分相同的3个中等水平组合并为一组。将刚出壳雏鹅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公母各半。每组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观测各组增重、饲料转化比和屠宰性能。结果表明:在育雏期中等蛋白组增重显著大于其它组(P0.05),低蛋白组饲料转化比显著大于高蛋白组(P0.05);不同代谢能水平增重和饲料转化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粗纤维水平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高粗纤维组的饲料转化比显著大于其它组(P0.05)。在育肥期不同蛋白水平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饲料转化比差异均显著(P0.05),低蛋白组最低,中等蛋白组最高;中等代谢能组增重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高代谢能组饲料转化比显著小于低代谢能组(P0.05);不同粗纤维水平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比差异均显著(P0.05),且均为中等粗纤维组最好,高粗纤维组最差。屠宰测定结果显示,仅见低能组的胸肌率显著高于高、中能组(P0.05),其它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建议太湖鹅育雏期日粮采用19%粗蛋白质、10.50 MJ/kg代谢能和3.5%粗纤维为宜;育肥期日粮采用15.5%粗蛋白、10.65 MJ/kg代谢能和6.5%粗纤维为宜。  相似文献   
942.
通过对进口原羊毛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其可携带许多种动物病原、植物有害生物、病原微生物、害虫、媒介生物以及粪便等,具有携带率高、隐蔽性强、难以预测等特点,会给我国动植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会给我国农畜产品的出口造成严重影响。针对当前检验检疫工作任务较重、人力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监管难度加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需建立包括加工厂注册登记、开展风险分析和分类管理、现场查验、后续监管、提升能力和完善体系等内容的检疫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943.
完善有效的法规体系,是美、欧、澳根除牛结核病等动物疫病的基础保障。其要点主要包括:健全法律制度,强化财政支持,减少利益方抵触行为;规范检测方法,对屠宰牛进行全部检疫;对阳性牛实施严格追溯制度,并分类实施标识制度;建立病牛扑杀的基本标准,选择性采取扑杀措施;推行区域化管理制度,建立差异性市场准入标准;实施野生动物隔离及监测制度,防止野生动物向家养动物传播疫情;强化利益方的宣传教育,营建群防群控氛围。这些策略和措施,对我国健全结核病防治策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4.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结合DGGE图谱条带的克隆和测序比较了绵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菌群的多样性,同时对菌群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绵羊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内容物DGGE图谱的平均条带数分别为18、13、16和15条;瘤胃和瓣胃内菌群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均较高,分别为2.83、0.79、17.00和2.82、0.79、16.80,而网胃和皱胃内容物较低,分别为2.52、0.70、12.60和2.73、0.76、15.4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胃的内容物菌群具有一定差异,但不同动物个体相同胃的内容物相似性系数均高于0.63;PCR-DGGE图谱中测序的条带大多数归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未培养瘤胃细菌(uncultured rumen bacterium)、未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和韦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细菌,特异性细菌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细菌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细菌。结果提示,绵羊4个胃中均含有种类丰富和数量巨大的细菌,且随着消化道部位由前往后的顺序,菌群的多样性呈现先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断母乳日龄对犊牛营养物质消化和血清生化指标影响。试验选用新生红安格斯与西门塔尔杂交肉犊牛60头,根据日龄和体重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12头犊牛,公母各占1/2,试验组分别在28、42、56和70日龄进行断母乳(分别为28A、42B、56C、70D组),随后人工哺乳代乳品至90日龄;对照组( CK组)随母哺乳至150日龄。试验时间为出生至150日龄,期间测定体重(0、70、90、150日龄)和血清生化指标(70、90、150日龄)的变化。每个处理选取6头犊牛分别在断奶前(85~90日龄)和断奶后(145~150日龄)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每期6 d,其中2 d预试期,4 d正试期。结果显示:1)试验全期体重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断奶前各组犊牛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后28A、42B组犊牛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56C、70D组( P<0.05),有机物消化率显著高于70D组( P<0.05),其中42B组消化率略高。3)150日龄试验结束时,28A和42B组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胆固醇、结合珠蛋白、白细胞介素-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免疫球蛋白M含量与CK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含量分别显著低于、高于CK组( P<0.05),其中42B组略高。由此可见,红安格斯与西门塔尔杂交肉犊牛的断母乳时间以42日龄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46.
反刍动物瘤胃内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组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它们在瘤胃内物质消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Seq技术的出现为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主要从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出发,阐述RNA-Seq技术在瘤胃微生物代谢酶特性、瘤胃微生物的多样性、瘤胃微生物新功能基因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7.
为了解榆林市某县2010年-2014年期间奶牛结核病和布鲁菌病的发生情况,应用结核病国家检测标准(GB/T18645-2002)-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检测奶牛结核病,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奶牛布鲁菌病。结果表明,奶牛结核病平均阳性率为0.72%;奶牛布鲁菌病平均阳性率为1.19%,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一致。  相似文献   
948.
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将国内高产、抗寒品种龙牧801苜蓿(Medicago sativa cv.Longmu No.801)和国外具有多叶性状品种驯鹿苜蓿(M.sativacv.AC Caribou)与呼伦贝尔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cv.Hulunbeier)分别进行正反杂交,统计杂交结荚数、结荚率、每荚种子数,并观测F1代单株性状。结果表明:父母本和正反交对杂交结荚数、结荚率和每荚种子数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呼伦贝尔黄花苜蓿(♀)×引进品种驯鹿苜蓿(♂)的结荚数、结荚率显著高于其他杂交组合,且各组合正交显著高于反交。从F1代杂交株中筛选出84个优异单株和5株具有多叶性状的优异单株,其株高、茎叶比、分枝数和单株干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亲本,可以作为育种材料进行进一步的选育。  相似文献   
949.
旨在研究小型猪复合麻醉颉颃剂对大鼠不同脑区p-p38蛋白及c-myc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型猪复合麻醉颉颃剂的催醒机制。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J组(麻醉颉颃剂组)。J组又分为2个亚组,即J1组(注射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颉颃剂5min)、J2组(注射小型猪专用复合麻醉颉颃剂1h)。各组大鼠到达相应的时间点后断头处死,分离大脑皮层、小脑、海马、脑干和丘脑,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p-p38蛋白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mRNA的转录量。试验结果显示大鼠大脑皮层、丘脑和脑干的p-p38蛋白和c-myc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而小脑和海马的p-p38蛋白和c-myc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综合试验结果,小型猪复合麻醉颉颃剂能够影响p-p38蛋白和c-myc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其产生催醒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50.
邹婧  华彦  王海滨  张伟 《野生动物》2015,(2):157-161
2014年5月~2015年2月,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 method)对人工圈养的8只紫貂进行行为学观察,定义了休息、运动、采食、排泄、警戒以及其他行为等行为谱。通过对雌雄紫貂在不同季节行为节律研究发现:除了睡眠行为、卧息行为和玩耍行为外,其他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均表现出雄性高于雌性,卧息行为和其他行为时间分配雌雄之间差异性显著(P<0.05)。人工圈养紫貂行为的日节律表现为19:00到次日5:00处于活动高峰期,日行为具有一定节律性。不同季节紫貂的日节律表现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