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林业   60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51篇
  71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70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基于土壤大孔隙流理论、垄沟微型集雨理论和阻水层理论提出的成垄压实耕作施肥方法,能够有效地达到集雨保肥的作用,而推行该耕作措施的关键是加强其配套农机具的研制.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成垄压实耕作施肥机械.该设计合理.一机多用.具有结构紧凑、调整方便等特点.采用改进后的平底箭铲式施肥开沟器能够阻断土壤中大孔隙流的连续性,在垄底形成一致密的施肥带,减少了氮肥在土壤中随大孔隙流的淋溶迁移.利用单圆盘起垄覆盖施肥带,并采用仿垄形加压式镇压器对垄面进行镇压,通过改变弹力来实现镇压力的调整,形成不同紧实度的水分运动障碍层.达到集雨保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油茶籽热风干燥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茶籽热风干燥特性,探讨热风温度、初始干基含水率对油茶籽干燥速率的影响,在不同初始干基含水率、不同热风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油茶籽进行干燥,并比较了9种数学模型在油茶籽热风干燥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油茶籽热风干燥过程并没有出现恒速干燥段,干燥主要发生在降速干燥阶段。物料初始干基含水率、温度是影响干燥的主要因素,初始干基含水率越低、干燥温度越高,干燥到目标含水率所用时间越短。干燥过程中,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风温度从50℃升高到80℃,其有效水分扩散系数由1.3132×10-9m2/s增大到3.9223×10-9m2/s,油茶籽的干燥活化能为33.6193kJ/mol;通过比较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eRMSE以及卡方检验值χ2得出,Lewis模型为描述油茶籽热风薄层干燥的最优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均方误差为1.36%,最大相对误差小于4%,表明模型预测的干燥曲线和试验干燥曲线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83.
贵州山地芒果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保鲜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复合保鲜剂对山地芒果的保鲜效应,选用赤霉素、壳聚糖和氯化钙3种保鲜剂对贵州山地芒果贮藏保鲜进行试验分析。以“桂热芒10号”为材料,综合发病指数、转黄率两个表观指标分析得出:单一保鲜剂处理的过程中,赤霉素浓度为300 mg/L,壳聚糖浓度为1.0%,芒果果实贮藏时间长,效果佳;复合保鲜剂处理中配制300 mg/L的赤霉素、0.75%壳聚糖和3%氯化钙组合溶液,芒果在常温贮藏下表现良好。并将这3种处理果实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进行比较表明:复合保鲜剂处理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时间长、能有效延缓果实呼吸、维持Vc含量的降低。证实了芒果通过复合保鲜剂(300 mg/L赤霉素+0.75%壳聚糖+3%氯化钙)处理能有效增强果实在常温条件下的耐贮藏能力。  相似文献   
84.
【目的】本研究旨在挖掘水稻粒型新基因、探索其分子机理,解析籽粒发育调控遗传网络奠定基础,并为通过分子标记聚合有利基因开展超级稻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植株和籽粒形态差异较大的晚粳稻品种春江16B(CJ16B)和广亲和中籼稻背景恢复系C84为亲本构建含有18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为作图群体,利用158对在双亲中存在多态性差异的分子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总遗传距离为1428.40cM,平均标记间距为9.04cM。在构建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完成RIL188个株系籽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和千粒重等5个性状考查并进行QTL定位。【结果】在海南陵水和浙江杭州两地共检测到籽粒相关主效QTL30个,包括籽粒QTL新座位18个,解释遗传变异3.51%~17.25%。其中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QTL位点分别为9个、5个、5个和6个,千粒重QTL位点5个。经基因座位比对,发现有5个QTL区间与已克隆的调控籽粒形态相关基因座位相近,我们通过对双亲目标基因的测序并根据差异位点设计dCAPs分子标记进行验证。【结论】该RIL群体及其遗传图谱可用于水稻重要农艺性状主效QTL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新定位的18个粒型QTL可以为水稻籽粒发育调控网络提供补充和资料积累。  相似文献   
85.
不同覆盖措施对减少枣林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林地土壤干化缺水严重的现象,利用2012-2015年3种覆盖措施下土壤水分定位实测数据,探讨和分析全年覆盖措施对枣林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期是枣林地土壤水分损失的重要时期,无覆盖枣林地土壤水分损失85.64~92.34 mm,是同期降雨量的2.12倍。当地枣林地土壤水分损失的土层深度基本在0~200 cm范围。在0~200 cm范围土壤垂直剖面上,休眠期3种覆盖措施下土壤水分损失均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均匀减少的规律。休眠期0~200 cm土层秸秆覆盖、地膜覆盖和石子覆盖土壤水分总损失量分别较裸地减少38.32、50.56、40.48 mm。覆盖措施可以促进休眠期土壤水分向深层运移。  相似文献   
86.
佘大庆 《农业工程》2016,6(2):39-40
介绍了国内外免耕播种机的研究和开发情况,列举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机型,并对其特点进行了概括,为国内企业进一步研制开发免耕播种机系列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High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salinity in coastal reclamation regions makes it difficult to obtain accurate scale-dependent information.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saline-sodic soil properties (using soil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1:5) and sodium ion content (SIC) as indicators) and to gain knowledge of the scal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ose variables. The soil pH, EC1:5 and SIC data were measured at intervals of 285 m along a 13,965-m temporal transect in a coastal region of China.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pH was weak but it was strong for soil EC1:5 and SIC at the measurement scal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EC1:5 and SIC, while correlations between soil pH and either EC1:5 or SIC were weak and negative. For each saline-sodic soil parameter, the variability changed with the decomposition scales. The high-variance area at the larger scales (≥570 m) occupied less than 10% of the total area in the local wavelet spectrum, which meant that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salinity indicators were insignificant at these scales. For local wavelet coherency, at a scale of 1500–2800 m and a sampling distance of 0–4500 m, the covaria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any two of the saline-sodic soi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88.
为了进一步给氮素高效利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以往国内外小麦氮素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结果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或基因工程选育氮素高效利用小麦品种在实践上具有可行性。阐明氮素代谢途径关键调控基因对最终氮素利用的贡献率有利于今后通过基因工程或分子标记育种途径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中国大规模、多年多点筛选鉴定氮素高效利用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89.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稻米酚酸化合物组分及其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稻米酚酸化合物是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建立糙米和精米中酚酸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定量方法,并分析其在籽粒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2-羟基肉桂酸和反式肉桂酸14种酚酸化合物标准品,对糙米和精米中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50 mm,1.8 μm-Micron),流动相为0.1%乙酸水溶液(A)/乙腈(B),柱温30℃,流速为0.5 mL·min-1,采用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 min,8%-10%B;1-2.5 min,10%-13%B;2.5-5.5 min,13%B;5.5-6 min,13%-21%B ;6-6.5 min,21%-27%B;6.5-7.5 min,27%-50%B;7.5-9 min,50%-100%B;9-12 min,100%B;12-12.5 min,100%-8%B。检测波长为280和325 nm。【结果】14种酚酸在8 min内完全分离,经质谱鉴定,精米及糙米中检测出的物质共有11种,分别是没食子酸、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可进行定量分析的酚酸共8种,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线性范围为5-220 μg·mL-1 (R2=0.9994-0.9999),检出限为0.002-0.03 μg·mL-1,定量限为0.004-0.08 μg·mL-1,回收率为84.11%-114.43%。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在精米和糙米中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和反式肉桂酸集中存在于胚乳外层中,精米/糙米含量百分比变幅为4.52%-16.73%。而异阿魏酸在稻米籽粒中分布较均匀,其精米/糙米含量百分比达到45.8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不仅适合稻米中酚酸化合物的含量测定,而且对于其他谷物中酚酸化合物含量的测定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
为考察饥饿及恢复摄食对胭脂鱼仔鱼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影响.在水温(19±0.5)℃下,对胭脂鱼仔鱼实施延迟首次投喂0、1、3、5、7、9和11d共7个处理,随后进行饱食投喂,分别在延迟处理结束时以及摄食后(19日龄和29日龄)取材对鱼体的含脂量、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随延迟首次投喂时间的增加,胭脂鱼仔鱼鱼体的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在实验结束时(29日龄),各处理组仔鱼的脂肪含量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表现出完全补偿效应.(2)胭脂鱼仔鱼在饥饿期间,主要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作为能量代谢基质,按n-6>n-9>n-3顺序被先后利用,且C22∶6n-3 (DHA)优先于C20∶5n-3(EPA)被保存下来.同时,鱼体中DHA和ARA的百分含量与仔鱼体质量和含水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3)随延迟首次投喂时间的增加,胭脂鱼仔鱼的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显著下降;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显著上升;而甘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胭脂鱼仔鱼对饥饿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饥饿初期以消耗脂类物质为主,当脂类物质趋于阈值,氨基酸开始被大量消耗;胭脂鱼仔鱼在饥饿后恢复摄食时,鱼体氨基酸的恢复比脂肪酸更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