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9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林业   222篇
农学   138篇
基础科学   100篇
  236篇
综合类   1406篇
农作物   274篇
水产渔业   166篇
畜牧兽医   390篇
园艺   190篇
植物保护   8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以海南种植生产的露兜筋果实为原料,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研究了福林酚比色法测定露兜簕果实中总多酚物质含量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Na2CO3溶液浓度为10%、福林酚试剂用量为1.5 mL、福林酚试剂与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体积比为3∶4、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0 min时,总多酚的含量与吸光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7.1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62%.该方法所用溶剂少、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稳定性好,适宜露兜簕果实中总多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2.
盐生海芦笋内生真菌S19的分离鉴定与抗氧化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生海芦笋中分离的1株内生真菌S19菌株为研究对象,对ITS区域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观察,将其鉴定为Gibberella avenacea。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S19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抗氧化活性。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6 g.L-酵母膏,17 g.L-1蛋白胨,300g.L-1土豆,30 g.L-1麦芽糖,30 g.L-1甘露醇,5 g.L-1葡萄糖,10 g.L-1味精,10 g.L-1氯化钠,pH为7。采用此培养基所得发酵产物对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78.25%,比优化前(清除率66.55%)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93.
以菜花为原料制备粗酶液,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在420 nm波长下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对菜花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建立相应的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并探讨了氯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等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花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50℃,50℃加热10 min仍保留61%的活性.其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分别是0.056 23 mol·L-1和8.650 5U·min-1.氯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可增强菜花PPO活性,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可抑制其活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研究重茬连作对打瓜植株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择在农十师183团连作1、2、3、4和5年的田块为5个连作处理,以连作1年为对照,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对打瓜主蔓长、主茎节数、子蔓数等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打瓜农艺经济性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打瓜连作年限与打瓜主蔓长及打瓜节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连作年限与打瓜子蔓数也呈负相关,连作前3年对打瓜子蔓数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样随着打瓜连作年限的延长,打瓜瓜数总体仍呈递减趋势,减少幅度较为平缓,仅在连作3年后递减达到最高峰,其它连作年限之间减少相差不大;而连作年限对于打瓜坐瓜节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5.
以紫宝香糯1号为母本,与海选1号杂交,成功培育出了含天然维生素A的中籼两系黑米恢复系紫恢07。紫恢07糙米中维生素A含量达20.8 IU/100 g。介绍了该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两优紫宝2407和两优紫宝2507的农艺性状、稻米品质、产量等。  相似文献   
996.
用疑似患猪流行性腹泻病猪肠病料,扩增部分保护性抗原基因(COE基因),通过T4连接酶将COE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lRES2-EGFP进行连接,提取纯化重组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vero细胞,用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COE蛋白的表达。用重组质粒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COE真核表达载体;目的蛋白在vero细胞中得到表达;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能够产生相应抗体。结果表明,COE核酸疫苗可在小鼠体内诱导相应的抗体产生,这为进一步研究猪腹泻病毒的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小麦Tamyb10基因决定着种皮颜色,同时对穗发芽也具有一定影响.为了明确小麦种质的Tamyb10基因等位变异情况,以122份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开发了能够直接检测B组染色体上Tamyb10基因等位变异的共显性标记,并利用该标记及先前已报道的Tamyb10基因功能标记分别对参试小麦品种中3A、3B和3D染色体上Tamyb10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变异类型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参试材料中上述每一位点均发现有2种等位变异类型,共有8种基因型组合.其中,拥有Tamyb10-A1a/Tamyb10-B1a/Tamyb10-D1a基因型组合的小麦种皮表现为白色,共有51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41.8%,其余基因型组合种皮均表现红色,分别为Tamyb10-A1b/Tamyb10-B1a/Tamyb10-D1a、Tamyb10-A1a/Tam yb10-B1 b/Tamyb10-D1a、Tamyb10-A1a/Tamyb10-B1a/Tamyb10-D1b、Tamyb10-A1b/Tamyb10-B1b/Tamyb10-D1a、Tamyb10-A1b/Tamyb10-B1a/Tamyb10-11b、Tamyb10-A1 a/Tamyb10-B1b/Tamyb10-11b和Tamyb10-A1b/Tamyb10-B1b/Tamyb10-D1b,这些基因型材料共有71份,占供试材料总数的58.2%.说明当Tamyb10基因在三个位点均为野生型时,种皮颜色为白色;而当任何一个位点发生突变时种皮颜色均表现为红色.  相似文献   
998.
以自杀性质粒pUT携带的mini—Tn5转座子对菌株TP-3进行转座诱变,从转座突变库中筛选到不能合成产物鞘氨醇胶ss的突变株,进而采用Tn5外向扩增与LP—RAPD/fN结合的方法,得到糖基转移酶编码基因spsK的801bp序列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迪特胶以及S88合成途径中的糖基转移酶同源性最高,达47%;SpsK蛋白具有典型的G—loop和DXD保守模式,属于糖基转移酶的GT—A家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为了探索新的烤烟常见致香物质分类方法。[方法]以烤烟中常见的64种致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分类、描述,并以中国云南省13个产烟地区的71份C3F和64份B2F烟叶为材料,对比分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致香物质含量在其中的分布。[结果]以分子量为指标,64种致香物质可以通过聚类分析被分为3类,第一类是高分子量、高沸点,包括12种致香物质,平均分子量为(281.308±21.536)℃,平均沸点为(371.311±29.904)℃;第二类是低分子量、低沸点,包括27种物质,平均分子量为(103.722±13.115)℃,平均沸点为(176.132±42.342)℃;第三类是中等分子量、中等沸点,包括25种物质,平均分子量为175.393±24.906,平均沸点为(250.562±45.431)℃。大分子量致香物质含量以中部烟叶(547.344±224.391)μg/g显著高于上部烟叶(477.549±182.066)μg/g,小分子量致香物质含量以中部烟叶(17.46g±3.459)μg/g显著高于上部叶(15.936±3.456)μg/g,中等分子量致香物质含量以中部烟叶(44.931±8.953)μg/g极显著高于上部叶(37.997±6.042)μg/g。[结论]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致香物质的分类方法,为特色烟叶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比较分析老龄贵州小型猪胃内分泌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方法】采集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的胃,取胃的不同部位(贲门、胃体、胃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对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胃黏膜中的5-羟色胺(5-HT)、生长抑素(SS)细胞染色,在400倍视野中观察其形态及分布,并进行计数,比较老龄与青年贵州小型猪胃黏膜的差异。【结果】老龄和青年贵州小型猪胃黏膜中的5-HT-IR、SS-IR阳性细胞呈锥形、圆形、卵圆形等多种形态;分布不均匀,分别主要分布于胃腺的体部、底部或黏膜表面上皮细胞之间。老龄贵州小型猪胃窦5-HT-IR阳性细胞数较贲门极显著增加(P<0.01),胃体较贲门显著增加(P<0.05);胃窦SS-IR阳性细胞数较贲门极显著增加(P<0.01),而胃体与贲门差异不显著。老龄贵州小型猪5-HT-IR、SS-IR阳性细胞数较青年贵州小型猪明显减少,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老龄贵州小型猪胃黏膜5-HT-IR、SS-IR阳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规律与青年贵州小型猪相似,但分泌5-HT、SS的细胞数量减少,提示老龄贵州小型猪的胃黏膜内分泌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